我從事社會審計(審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三十多年了,先后創辦了江西省審計師事務所、江西華贛會計師事務所、江西大信誠信會計師事務所直至至今,歷任首屆中國注冊審計協會理事、全國十四省、市社會審計協會付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江西注冊審計師協會付會長、首屆江西注冊會計協會常務理事。曾多次參加全國社會審計工作研討會,撰寫過不少有關社會審計的研討文章,發表在《中國審計》、《江西審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江西注冊會計師協會》及有關雜志上,多次被評為社會審計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注冊會計師,親身經歷參與了社會審計工作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感觸頗多。下面根據我從事社會審計工作的實踐對社會審計有關問題,再次談談我的認識。
一、社會審計性質問題
社會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外稱為民間審計,在我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會計師事務所亦稱為民間審計;新中國成立后,社會審計(會計師事務所)經營業務被中斷,直至改革開放,才予恢復;特別是審計機關成立后,大批的審計師事務所成立,社會審計形成兩大支柱:一是審計機關管轄的審計師事務所;一是財政部門管轄的會計師事務所。在這一階段,社會審計(審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大部分是國家機關辦的,政府并給事業編制,列為事業單位,所長也是上面任命的,因此說,它是官辦性質。1999年,朱钅容基總理提出社會組織脫鉤改制、要求四統一(即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公司、稅務師事務所)到會計師事務所。2000年起審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全面脫鉤,歸納到財政部門統一管理,從此,社會審計組織又重新恢復到民辦審計性質。
二、社會審計職能問題
我認為社會審計有如下幾種職能:
1.經濟監督職能。
我們常把社會審計比做不拿國家工資的經濟警察或經濟衛士。在國家審計部門管轄期間我們把社會審計列為審計體系的一部分。即國家審計為主體,內部審計為基礎,社會審計為補充,這是一個完整地體系。歸財政部門管轄后,國家成立了國資委,會計師事務執業,一是接受國資委的委托,對國有企業年報進行審計;二是接受財政部門及其它行政主管部門或企業集團的委托,對所屬單位或一些單位進行專項審計;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辦理基本建設工程予、決算審計等。這些都體現了社會審計具有經濟監督的職能。
2.鑒證、公正的職能。
社會審計具有會計查證、資產評估、稅務清算、工程造價等專業執業技能,它擁有一批懂會計、懂經濟、懂評估、懂工程造價計算等專業技術人員,因而它常常會接受到公、檢、法及司法部門的委托,對產生的經濟糾紛案件進行審計或評估鑒定,為他們的裁定作出公證判決。又如企業辦理驗資、年檢到工商部門辦理登記發照,這些都體現其有鑒證。公正的職能。
3.咨詢、服務職能。
如擔任企業審計、會計顧問,建賬、建制、代理辦理工商登記等,這些體現咨詢、服務職能。
4.教育、培訓職能。
社會審計是審計、會計人才密集的地方,它接觸面廣,涉及領域多,對各行各業的會計業務都要熟悉。因此進入事務所的人員,特別年輕人,是一個極好鍛煉人、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場所,有些財會學校,如財經學院把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實踐教育培訓基地,這足以說明社會審計具有教育、培訓職能。
正因為社會審計有上述這些職能,所以它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
三、社會審計的業務經營范圍
社會審計業務經營范圍除《注冊會計師法》有明文規定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它的范圍會愈來愈廣。因為它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比如證券上市就必須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的改革(國外是小政府、大社會)有很多事物將交社會組織去辦理,因此這將為社會審計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業務前景。
四、當前社會審計存在的問題
1.開拓業務難。《注冊會計師法》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受理業務,可以不受地區,行業的限制,但實際工作中往往一些地區、行業實行保護主義,設置壁壘,所以跨地區、跨行業開展業務很困難,實際上徒有虛名。又如辦理業務,到處搞招標入圍,實質只導致濫價競爭,并大大地增大了事務所的經營成本——人力(牽扯事務所很多精力)、物力(標書3~5份,有的要求厚厚的十幾本)、費用(投一個標書要收500元,有的高達2 000元),不僅如此,還要求交上萬元以上保證金。
2.執業難。執業競爭不規范:如有的所按規范辦事,有的所不按規定辦事;按規范辦事的所往往遇到阻力,難于執業,不按規定辦事反而受到歡迎。
3.收費難。雖有明文規定,但一方面委托單位不斷地壓價(事務所畢竟是弱勢群體)。另一方面,我們行業本身有不少事務所濫價競爭,這就導致著事務所處于兩頭難的地步,一方面,難達到收費規定,另一方面檢查受罰。
4.壓力大。事務所是自收自支民辦單位,它不同于機關團體,要為生存而奮斗,但目前檢查多、評比多、活動多(如創先爭優、綜合評價、黨建、團建、工會、婦聯等活動),使事務所忙于窮對付。
5.人才隊伍穩定難。除大的事務所業務量大,待遇高,一些中小事務所、特別是一些小的事務所,收費上不去,工資難有較大的調整,好的人才難于留住,這就形成事務所惡性循環,事務所難以生存和發展。
五、搞好社會審計之我見
辦好事務所,它涉及到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
1.外部因素。
(1)建議國家加強對社會審計的立法支持。擴大社會審計的法定執業范圍。例如除企業年報審計外,事業單位(如醫院、學校)也應列入社會審計的范疇,這樣,既可減少政府機關的事務,又可擴大事務所的業務來源(實際上已有不少地方這樣做了);(2)廢除招標入圍做法。既然是市場經濟,就應由單位本身自己選擇,這樣既可使事務所減少經營環節,又可減少滋生腐敗的溫床;(3)建議減少一些檢查、評比、社會活動。適當開展一些檢查、評比、活動是必要的。但過多的活動,就會影響事務所的經營。再者,評比活動也應區分大、中、所評比競賽,不能一刀切。目前的做法很不合理,俗話說,沒有區別,就不能成政策;(4)建議行業協會及主管部門聯合媒體部門多給社會審計一些正面宣傳,如社會審計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收費的合理性等,因為現在社會有不少人都不一定了解社會審計。通過媒體宣傳,這樣就容易提高社會審計影響,為創造社會審計良好的執業環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2.內部因素。
(1)首先:要立志于社會審計事業齊心合作的合伙人,這是關鍵;(2)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搞好事務所人才是根本,事務所必須有政治素質高,職業道德好的隊伍,才能把事務所搞好,才能做大做強。我主張人才隊伍,還是老、中、青三結合的人才結構比較好;(3)還是爭取多種執業資歷抱團開拓業務好,這樣更便于為企業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又可相互拉動開拓業務;(4)做到執業以質取勝。質量是事務所的生命線,只有以質取勝,才能保持執業的長久不衰。我們辦所的初衷就是:“依法執業,誠信為本,熱忱服務,質量第一”,要始終把它作為我們辦所的座右銘;(5)加強內部管理重點是薪酬管理、業務管理、檔案管理、財務、財產管理等。
以上意見不一定成熟,是個人的實踐體會,僅供參考。
最后,我用幾句話,作為我的結束語。社會審計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在行業協會及主管部門正確引導下,眾志成誠,大家努力奮斗,社會審計的事業,明天一定會更好。
(作者單位:江西大信誠信會
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