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2012年8月底,高安市審計局對某系統2011年度財務收支實施“一條龍”審計,審計人員在票賬核對時,發現兼任主管局和一下屬單位的報賬員陳××在開具行政事業性收據收取水電費等收入后不入賬,私自挪用、侵吞的違紀事實。經局長向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匯報,并根據市領導指示,于2012年9月移送市紀委,2012年11月市紀委進一步查實,給予陳××沒收違紀款、開除黨籍處分。該項審計成果也受到市財政的高度重視,市財政集中收付中心進一步嚴格了單位票據的蓋章、審核、報賬程序,健全了集中收付制度。審計項目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關注,在我市相關系統引起強烈震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實施過程
2012年8月,高溫悶熱,審計監督也一如既往地嚴格。按照工作計劃,審計組進駐某系統進行2011年度財務收支一條龍審計。此次審計,涉及主管及其下屬單位共6個,鑒于有兩年未審計,核算主體也發生了變化,由本單位核算轉由市財政收付中心集中做賬,單位的會計也自然成為單位的出納員兼報賬員。
根據審計程序,審計組先對主管局進行審前調查:詳細了解該系統上下級財務隸屬關系,了解系統內有多少收費項目,系統內部票據管理規定,財務收支規模等等。審前調查結束后,審計組采取了由下而上的審計模式,即先從下屬單位審計,爾后再對主管單位審計。
問題顯現
1.掩耳盜鈴——三張未進賬的水電費收據。
第一個接受審計的單位是某科教館,經過兩天審計,沒有發現可疑情況。單位交與財政收付中心接交的會計資料進行了查閱,也未發現問題;該單位收支規模不大,已入賬的收支也未發現可疑項目。現場審計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時間已近傍晚,帶著職業的敏感,抱著不放松的態度,審計人員開始從該單位開具的行政事業收款收據中一張張翻看,一張張與賬面核對,三張收餐館水電費共計金額19 887元的票據引起審計人員的注意——賬內未反映有水電費收入入賬!難道有人敢在與市財政局聯機使用的行政事業收款收據上做手腳?
詢問館長,館長不知情況;詢問開票人、收款人兼報賬員,報賬員稱已入賬,但明明賬內沒有作收入或暫收款反映。在審計人員嚴厲的眼神面前,這位報賬員急忙說“明天到市財政查查”,接著審計人員也下班回家。
第二天,審計人員直接問報賬員到市財政查詢的結果怎樣?報賬員說:“市財政收付中心有一些未做賬但又不清楚是哪個單位的收款票據存放在收付中心,我們的這幾張票據也在里面”??墒論娓鶎懙煤茉敿氊斦崭吨行脑鯐磺宄悄膫€單位收取的款項而不進賬呢?況且知道自己單位的票據在里面為什么不呈現給審計人員看呢?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們基本認定,這位報賬員話中一定有假!因為票是他開具的,款是他收的,票也應該是他拿去財政收付中心做賬的。
不說真話,我們只有揭穿了,在這位報賬員面前,我們直接電話與財政收付中心做賬員詢問三張水電費收據是否真實列賬,在確定沒有進賬時,真相即將大白。在事實面前,報賬員陳××掩耳盜鈴、心存僥幸的行為終于被揭露了,他不得不承認此款被自己挪用了。在確認金額后陳××在取證記錄簽字認可,此時距其不將款項列收入已達8個月之久。
2.偷梁換柱——七張撕下重復報賬的發票。
已開票收款但不入賬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也敢做得出來,足見這位報賬員陳××的膽量了得!職業的敏感讓我們決定深挖細查。為了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在向局長匯報后我們將審計面擴大,延伸審計2010年度和2012年度。審計發現,該館領導在審簽發票時只簽上“報銷”和自己的大名,不寫年份,只寫月、日;財政收付中心也不在已報賬的票據上蓋上“已核付”或“已列賬”字樣。審計人員認真核對原始憑證的合計金額與記賬憑證金額是否一致,隨著審計的進一步深入,果然不出所料,該報賬員采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分別于2012年3月將2011年1月、6月、8月、9月已在財政收付中心做賬列支出的四張發票計金額11 388元撕下重復報賬;2011年7月將2010年10月已做支出的3張支出票據計金額21 041元撕下重復到財政收付中心報賬做支出。
至此,審計組又揭露出陳××在擔任該館報賬員期間采取撕票重復報賬的方式,貪污單位資金32 429元的事實。
3.乘勝追擊——三本多未入賬的收據。
在審計完該館后,審計組果斷撤離,迅速轉入主管局審計。因為該報賬員陳××在審計年度也兼著主管局的報賬員,是否依然存在著收款不入賬的行為?在進入主管局后,該局局長信誓旦旦說:我單位沒有小金庫,如他個人有問題那他個人負責。我們也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告誡報賬員:個人在否在主管局還有類似問題?有,趕緊糾正。但報賬員頭搖得像撥浪鼓般說:“沒有!”
得到這種回答后,審計人員依然審慎地進入正常的審計程序,端著收入明細賬,坐在主管局專用與財政聯機開票的電腦前,點開單位與財政聯機的機打收款收據票據(每個單位的收入票據打印均與財政聯機),每筆每筆收入與賬面收入詳細核對著。
乘勝追擊,戰果不斷——2010年12月由報賬員陳××開具的三本行政事業收款收據收取培訓費158 320元,賬內未見反映;2010年5、7、8三個月收下屬單位水電費計1 933.80元,賬內也沒有反映;2011年4月由報賬員陳××經手收場租費10 800元,賬內也未見有反映;2012年1月收店面出租收入25 750元,入賬金額15 750元,未入賬金額10 000元。
在鐵的事實面前,報賬員無比慌張,趕緊說:“有的資金是單位挪用,收支均未來得及做賬;有的資金我自己挪用我會補上的”。在要報賬員交出收入未入賬被單位支出挪用的票據時,其再一次把沒有開票收取經銷商設備返還款192 492.60元兜了出來,還有開具小車修理發票在下屬單位報賬金額40 260元。至此報賬員陳××貪污、挪用;單位設置小金庫問題已揭露無疑,水落石出。審計人員一邊向局長匯報,一邊及時取證,也一邊著手向市紀委移送資料,進一步鞏固戰果。
審計思考
這次審計,給審計人員帶來一長串思考:如果財政收付中心對收費票據的記賬聯與存根聯進行認真審核、清理并及時按序回收;支出發票列賬后原始憑證蓋上“已列賬”字樣章;對政府集中采購后單位收取的讓利資金督促歸集;領導審核發票時注明“已報賬”和注明報賬的年、月、日等字樣;單位負責人及財務負責人做過細的財務報表的審核工作,單位的報賬員與財政收付中心以及單位分管財務的負責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機制的有效形成,這類問題是不是就可以扼殺在萌芽狀態呢?或者就不會發生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一個小小的財務業務并不復雜的單位,卻發生著報賬員收入不入賬、支出票據重復報賬、單位牽扯出性質惡劣的“小金庫”,應引起廣大審計人員的高度重視。
1.認真做好審前調查工作是關系到每個審計項目成敗的關鍵,鑒于審前調查的重要性,審計小組在開展審前調查時,首先應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資金類型;執行何種會計制度;相關銀行賬戶開戶的基本情況,特別是被審計單位各類資金的來源途徑及性質;所投入相關特定項目的要求、范圍、口徑及執行標準;其次是被審計單位審計期間的人員編制情況;單位資產賬實狀況等。因此審計組只有認真開展好審前調查工作,才能全方位把握審計工作脈搏,做到心中有數,為下一步審計工作全面、順利地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這則審計案例從票據入手進而發現報賬員貪污挪用和主管單位設置小金庫的違紀違規事實,說明審計中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不要因為單位資金規模小業務量不大而忽視對問題的關注;同時,在違紀問題的查找過程中,不要一味死盯財務賬,要發揮“舉一反三”“外圍突破”的作用。當貌似賬面沒有問題而實際暗藏危機時,不要輕易撤兵,盡量從單位財務結構的各個方面去印證問題,一一破解。
(作者單位:高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