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一晃,來到審計部門已近八年了。
這是較我先前經歷的其他五個部門所待時間最長的一站,可能也是最后一站了。
我喜歡審計這個職業。因為,我覺得這個職業的特質,和我與生俱來的那種理想主義色彩及其吻合。“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審計作為制度的安排,它是經濟運行中的“免疫系統”,預防功能跟各種相關機制共榮共存,它是和諧的。揭露和抵御功能當病菌侵犯軀體時顯現出來,也就是說它是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衛士”、“勇士”、謀士“,運用好審計的“預警性、批判性、建設性”,最終實現國家財產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最讓我感到榮幸和難忘的,是我兩次參加了基層局長們心中的學習圣地——審計署懷柔培訓基地學習。在這個環境極為幽靜宜人、組織極為科學嚴密、師資極為整體高端的學習班里,可以說是我大快朵頤的享受了豐盛的文化大餐,是我人生二段開心享受的學習過程。學習內容沒有拘泥于業務學習,同時安排了音樂欣賞的感性體驗與審美鑒賞力的培養、球類賽事、古典詩歌賞析、修身養性于提升人文素質、心里健康講座等。我們從思想、修養、業務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從心理健康得到了關懷!幾位署領導大多來自基層,長期從事審計工作。我為他們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所震撼;又為他們深厚的理論素質、豐富的實際經驗所折服;更為他們授課時樸實、低調、親和所感動!原審計長李金華、現任審計長劉家義給我們講課時,會讓你有一種面對的不是審計最高行政長官,而是一位家長跟自己拉家常那種感覺;副審計長令狐安、董大勝,在按講義站著講了三個多鐘頭課以后,在剩余的五分鐘里依然站著等待學員們的提問;女副審計長余效明生動精彩的授課后,親切的與我們這些來自審計基層的女同胞們合影留念……這些一幕幕刻在腦海、記在心里的鏡頭,將是我一生中慢慢享用的美好回憶!
審計是枯燥繁瑣的,格式、程序、業務規范操作甚至有些機械,沒有踏實認真的的態度根本就做不好審計工作。這里不需揮斥方遒、激揚文字、風花雪月;要的是標準計算、咬文嚼字、科學思考。因為,審計需要理性、認真而非激情、沖動、熱情。每一個審計項目,都要從審計方案開始到審計記錄,審計底稿,審計報告,也許還沒結束。每一份審計報告都是標準的說明文,是什么、為什么、應怎樣?最重要的是拿出證據充分的審計證據去驗證你的結論,不用你去渲染任何文字。但每一個文字和標點都不能有一絲含糊。
一次,一個從審二十多年的老審計員在用電腦辦公時突然深有感觸地講了一件往事:當年年輕的他主審一個項目,經過看賬、取證并核對每一個細節,經過幾次修改后,先送到審計組長,被大刀闊斧修改了一番,重新抄一遍;然后送到分管領導,給改了幾個字,又重新抄一遍;再送到復核領導,斧正了幾個標點,又重新抄一遍;最后送局長簽發,局長發現掉了幾個“了”字。當時已經抄了八遍的他自言自語了一句:“這個字不怎么重要,不改關系不大吧?!”沒想到,局長操著方言大聲說道:“這里沒有‘了’字還了得!”弄得局長辦公室坐著的外單位幾個人面面相覷后,又不約而同大笑起來。當時他很難堪的回辦公室又重新完整的抄了一遍。“哈哈哈……”聽到這,大家都忍俊不住大笑起來。
行進在審計路上,雖然沒有鮮花,也沒有喝彩,但經常能看到令人感動的畫面——審計署特派辦的兩個小伙子,工作到午后近一點時,在小食堂臨時拼成的長桌前站著就餐;審計廳的女處長冒著酷暑奔波在涉農項目的田間地頭;市局領導們馬不停蹄趕赴各縣、(市、區)項目進點會;局里的同事們經常會“忘食”、加班工作……每每看到這些真實的情景時,我常常會詫異:原來,審計這個神圣而正義的職業,可以讓一個男人的細致那樣的耐心縝密,又可以讓一個女人的堅韌如此綿長而悠遠。
是啊!我終于明白了,領導的信任、群眾的理解、社會的支持能堅定他們一往無前的信念,他們用無私無畏捍衛者法律的尊嚴;用敬業奉獻肩負著人們的重托;用恪盡職守詮釋著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正如我曾經的一首《我自豪,我是審計人》詩作中所述的那樣:“寒來暑往不畏難 鐵筆鍵盤寫春秋 審計人只為一個共同的愿望 財經序井然 經濟百業盛”!
(作者單位:德興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