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程序是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實施審計行為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律程序。審計程序所追求的目標和價值應當是審計監督工作的規范有序、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和審計工作的高效率。
基層審計機關少數人員,由于主客觀原因,為了自身“方便、快捷”,往往僅注重審計查處的問題及審計決定的執行,而忽視了審計程序,如:審計通知書未提前送達,進點后未張貼審計公告,審計文書送達回執不按要求簽收,被審計單位未出具審計承諾書,審計組未制定審計方案,審計結果未告知被審計單位等等。嚴重影響了審計質量,給審計機關帶來了較大的隱患和風險。
為了提高審計質量,規范審計程序,近年來,臨川區審計局以提高審計人員法律意識為抓手,多次聘請了上級審計機關法制科領導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并建立完善了多項制度,確保審計工作按程序實施。
突出表現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審計計劃制定環節。根據法定職責、審計管轄及政府工作中心,各審計股在年初編制審計項目計劃,局機關匯總研究后,上報區人民政府批準下發各單位,審計機關嚴格按批準后的審計計劃執行。
二是審計方案制定環節。認真搞好審前調查,確定具體審計目標、內容和方法,確保每一項審計能在嚴肅財經法紀,促進加強經營管理和服務宏觀調控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三是審計實施前期環節。要求審計通知書、審計公告一起按規定下達被審計單位,提前告知,便于被審計單位準備。
四是審計實施環節。嚴格按照審計方案確定的目標和內容實施,對審計發現的一些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經濟案件線索,要求審深審透,同時按規定把審計工作底稿的內容做完整,做到審計工作底稿的觀點明確、條理清楚、格式規范、手續完備,并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復核。
五是審計報告環節。項目結束后,要求審計人員認真進行分析研究和加工提煉,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為黨政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依據,切實提高報告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六是抓好跟蹤落實和整檔環節。切實加強對黨政領導批示意見、審計決定、以前年度審計查明問題的整改,審計意見建議的采納及移交紀檢司法機關處理案件的跟蹤督辦,把它作為鞏固審計成果、擴大審計效果的一項具體措施來抓,同時按照優秀審計項目標準來整理收集相關材料,做好立檔評優工作。
(作者單位:臨川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