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從物流總體規模、物流需求、物流供給三個方面分析吉林省物流業的現狀,基于此,預測“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根據2006年~2011年吉林省數據,利用多種預測方法對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增加值、物流費用三個指標進行趨勢分析。結果表明吉林省物流業需求較大、供給充分,但物流成本高、運營效率低,因此針對其發展特點提出促進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物流業;發展態勢;趨勢預測
一、 引言
本文從吉林省物流業的現狀出發,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以期分析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方向,制定相關對策和措施,保障吉林省物流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 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1. 物流運行態勢總體良好。
近幾年,吉林省物流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從社會物流總額來看,2006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為11 861.3億元,到2011年已增長至27 378.5億元,增幅高達2.3倍。從增速上看,2006年~2011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的增速依次為17.9%、29.8%、19.6%、11.4%、12.4%、21.0%,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社會物流總額一直呈增長態勢。
從物流業增加值來看,近幾年吉林省物流業增加值一直在穩步提升,從2006年的287.0億元增至2011年的622.0億元,平均增長率為17.2%。2011年吉林省物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17.0%,說明物流業發展對全省服務業貢獻突出。而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表明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在減弱。
從社會物流總費用來看,2011年吉林省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 881.8億元,同比增長22.5%,增幅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2006年~2011年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在下降,這一指標的穩步下降,表明全省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2. 物流供給比較充足。
(1)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11年吉林省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60.9億元,同比增長15.2%,是2006年的2.83倍。
(2)物流基礎設施條件繼續改善。隨著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物流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3)物流園區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3. 物流需求持續增加。
(1)物流需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物流需求的首要因素,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工業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這三方面的增長必然帶動物流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2006年~2011年吉林省工業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較快,年均增長24.3%,從2006年的1 659.29億元迅速增長到2011年的4 917.9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速度為19.9%,2011年達到4 116.1億元。進出口總額也以較快速度增長,年均增長率18.2%,2011年達到1 424.0億元。
(2)貨物運輸量及運輸周轉量繼續增長。2011年,吉林省完成貨物運輸總量51 905萬噸,同比增加15.4%,與2010年持平;完成貨物周轉量15 816 900萬噸公里,同比增加13.6%,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與2006年相比貨運量增長33.7%,年均增長6.2%,貨物周轉量增長119.0%,年均增長16.1%。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的增長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吉林省物流業的需求是在不斷增加的。
三、 吉林省物流業發展趨勢預測
1. 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測。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物流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相關性。2002年~2011年吉林省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可以看出,吉林省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其隨時間變動呈明顯的非線性趨勢,因此采用趨勢時間序列方法進行預測。應用SPSS軟件,通過對樣本數據的擬合,采用指數函數模型擬合效果最好,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省國內生產總值情況如表1所示。
同時,《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吉林省要實現的主要經濟發展目標,指出全省“生產總值預期年均增長12%以上”。按照12%的增長速度,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省國內生產總值情況如表1所示。
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經過專家咨詢,得到“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測值如表1所示。
2. 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預測。
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
(1)社會物流總額預測。社會物流總額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了社會的整體物流需求水平。從圖2中可以看出,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呈線性變化趨勢,而且通過繪制社會物流總額與GDP的散點圖,發現二者有較強的線性相關性。但由于樣本數量有限,為提高預測精確度,應用多種曲線模型進行擬合,并采用擬合度較好且檢驗合格的預測模型。應用SPSS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擬合的結果如表2所示。
結合表2和2011年物流總額數值,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4.2%,與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相一致。
(2)物流業增加值預測。對物流業增加值的預測采用和社會物流總額相同的思路進行,預測結果如表3所示。
綜合2011年物流業增加值和表3,“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物流業增加值仍在增長,增長率為12.7%。但是,通過計算,“十二五”期間,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9%、5.8%、5.7%、5.6%、5.4%,呈明顯下降趨勢。
3. 社會物流總費用預測。
國際物流界通常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發展水平的標志。因此,這里對社會物流總費用預測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對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值進行預測,然后根據GDP的預測值確定物流總費用的預測值。物流總費用與GDP比值的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
可以看出,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變化比較平緩,呈現線性變化趨勢,但考慮到樣本數量較少,為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應用多種曲線模型進行擬合,并采用擬合度較好且檢驗合格的預測模型。應用SPSS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擬合的結果如表4所示。
由物流總費用和GDP比率的預測值及GDP的預測值得到社會物流總費用的預測值,如表5所示。
從表4和表5得到,“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物流總費用仍然在不斷增加,而其與GDP的比率卻呈現下降的趨勢。
四、 結論及建議
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物流業的總體態勢、供給與需求的基礎上,對吉林省“十二五”期間物流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分別從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增加值、社會物流費用三個方面著手,利用多種預測方法得到“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態勢。結論如下:
1. 物流需求空間較大。
根據預測,“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一直在增加,且增長速度較快。社會物流總額是社會物流物品的價值總額,包括工業品物流總額、農產品物流總額、外部流入物流總額、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是帶動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主要因素。從2006年到2011年吉林省工業品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一直持續在72%左右。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工業產品也必然增加,對物流活動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大。此外,從物流需求系數(物流總額與GDP的比值)的計算來看,“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物流需求系數為2.59、2.73、2.92、3.19、3.52。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在增加,說明GDP對物流的依賴度在增加,社會對物流業的需求在增長,吉林省物流需求潛力較大。
2. 物流供給能力充分。
有需求就必然存在供給,吉林省物流供給能力也在不斷增大,從“十二五”期間的物流業增加值可見。“十二五”期間,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12.7%。物流業增加值的增長體現了運輸、倉儲、郵政、批發零售等產值的增大,這些都是保證物流活動得以進行的基礎條件,是供給能力的體現。同時,物流相關行業投資的增加、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等也都給物流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 物流對經濟貢獻度仍然較弱。
吉林省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不高。從2006年開始持續在6.7%以下,2011年僅占GDP的比重為5.9%,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9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更是在不斷下滑,2012年~2015年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5.8%、5.7%、5.6%、5.4%。說明吉林省物流業發展水平不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較弱,而且有逐漸減弱的勢頭,吉林省需要進一步加快發展物流業,以滿足經濟快速增長的要求。
4. 物流運營效率有待提高。
吉林省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較高,一直持續在17.8%以上,這與發達國家的9%~10%的比例相比仍然偏高,說明吉林省物流成本仍然較高,物流發展水平偏低。但可以看出,這個比率有不斷下滑的趨勢,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間,這個指標在明顯的下降,表明吉林省物流業運行效率有所提高,運營效益有所增加。而物流總費用由運輸費用、保管費用、管理費用構成,其中運輸費用所占比重最大,2011年運輸費用占全省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7.4%,說明降低運輸費用會一定程度上減小物流總費用。此外,2011年管理費用占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11.9%,增幅基本與去年持平,反映出吉林省現代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物流業對社會經濟及其它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因此,分析物流業的現狀和趨勢,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可以推動物流業進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分析結果,提出吉林省物流業發展的對策如下:
(1)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物流活動得以進行的物質保證。為滿足未來幾年物流業需求的增長,吉林省應加大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條件。可以從幾方面著手:加強對落后公路、鐵路等線路的改造,提高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輻射能力;加大物流場站和樞紐的建設,使其與線路建設協調發展;提供專門的物流園區發展基金,促進物流園區的建設。
(2)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工業品物流總額是社會物流總額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是拓展物流需求、推進制造業升級的重要舉措。糧食、石油化工、汽車等是吉林省的重要產業,應積極促進其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鼓勵制造企業轉變傳統觀念,剝離物流資產和業務,加大物流外包力度,降低成本,同時支持現有物流企業開展業務整合和服務創新,提高市場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3)降低物流運營成本。和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吉林省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是鼓勵企業更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科學化、集約化降低企業的成本;二是從系統角度提高物流整體服務水平,充分認識物流系統中的“效益背反”,使物流系統總成本最低;三是發展以供應鏈為主導模式的現代物流業,在原材料供應到最終用戶的整個過程中降低物流成本;四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減少不必要的物流作業,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制定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物流業發展,政策是保障。吉林省應當構筑現代物流產業的政策體系,營造物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為此,一要建立健全資金政策體系,保障物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二要建立市場政策體系,用法律法規約束物流企業,規范物流市場行為;三要建立優惠扶植政策體系,為物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
(5)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
扎實的人才支撐是物流業發展的動力和保障。在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物流人才的建設和培養。可以通過物流企業內部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制定優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國內外物流人才在吉林省工作;利用吉林省的教育資源,在高等院校開設物流專業、開展物流學歷教育、舉辦物流知識講座等,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余靜. 福建物流業發展態勢分析. 物流科技,2006,29(133):18-20.
2. 代官飛. 應用SPSS軟件分析物流業發展狀況. 物流技術與應用,2007,(3):92-93.
3. 周躍進,盛昭瀚,李民. 加快江蘇物流產業發展 縣域物流發展是關鍵. 現代管理科學,2009,(8):3-4,10.
4. 浙江省統計局課題組. 浙江省物流業發展狀況研究. 統計科學與實踐,2011,(2):4-6.
5. 江建宇,王愛虎. 廣東省物流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解析——以東莞市為例.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6-12,41.
作者簡介:鐘偉,吉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講師,吉林大學交通學院博士;丁永波,吉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沙穎,吉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