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棟高大宏偉的磚木結構倉庫,它的體量之大即使是今天也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倉頂整齊排列的二十三根花旗松木梁氣勢恢宏,厚達五十公分的雙磚墻斑駁滄桑,陽光從窗子上灑下,整個空間甚至充斥著一種神圣莊嚴的宗教氣息。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二十世紀初,鉗工機匠們在高爐前翻砂鑄造、揮汗如雨;又仿佛回到了全國解放時,名旦名角們在舞臺上嘎調長吭,顧盼生輝……
追根溯源
銀光大戲院的前身是南通資生鐵廠的一個倉庫,具體建于何年不詳,但據《唐家閘》一書的作者姜平先生推測,該倉庫可能在資生鐵廠興建之初就已落成,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建于1918年前后。
南通資生鐵廠建于1905年,《張謇全集》上寫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月19日于唐家閘河東,規劃資生鐵冶廠廠址與唐閘實業藝徒預教學校校址”。同年2月9日,張謇撰《通州資生鐵冶公司集股啟并章程》談了自己興建鐵廠的原因:“今中國興工業而不用機械,是欲驅跛鱉以競千里之逸足也,用機械而不求自制,是欲終古受成于人?!倍F冶兩廠的關系為:“以(大生紗廠)機之需補也,營鐵廠;以鐵廠之不可無輔也,營冶廠;合稱為資生鐵冶公司。”
在南通地方志中,則寫得更加詳細:“集資本銀20萬兩,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購地筑屋。第二年(1906年)冬落成。廠屋11間、物料所樓房7間、翻砂間6間、打鐵間6間、打樣樓房7間。”其中雖并未提到“倉庫”二字,但興建鐵廠不可能沒有大倉庫,“物料所樓房”可能就是堆放物資的倉庫,所以我們并不能排除它1906年就已存在的可能。
不過姜平先生考證過大生集團所有張謇時期所建的倉庫,發現銀光大戲院與大生集團十九世紀末第一批所建倉庫有所區別,如大生紗廠的清花車間(1898年),為鋸齒形廠房,建筑風格差異很大。銀光大戲院的建筑要考究得多,與大生織物公司(1919),以及南通大儲堆棧打包公司(1917)的老倉庫建筑風格非常相似,皆為中西合璧的風格,清水外墻,坡頂硬山結構,大梁立柱所用的木材都是那一時期大生紗廠從美國進口的花旗松木料。因此推測銀光大戲院建于1918年前后的可能性更大,而這一時期也是南通實業發展最為興盛的時期。
1930年,資生鐵廠破產,其機器設備撥歸大生一廠,1945年抗戰勝利后,資生鐵廠已徹底破滅,剩下廠房和地皮外租他廠。大生一廠的職工蔣海林等人集資租下空置車間興辦戲院,1949年6月開始放映電影。
銀光大戲院建筑結構講究,極具歷史價值。我市檔案館一份資料詳細記載了銀光大戲院的建筑結構和用材:“該倉庫面積共904平方米,可堆放物資5066立方米。我廠主要用于分類堆放短絨、榨油車間等生產原料、半成品、成品。房屋是以磚木結構,厚達50公分雙磚墻,墻內用花旗松木方作穿梁三道。墻溝的基礎是用4米長左右的原杉木打的梅花基樁。僅用花旗松木方就達200立方米以上。”
南通唐閘工業遺產復興規劃的總策劃人、清華美院副院長蘇丹教授曾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評價銀光大戲院:“銀光大戲院那個空間,到現在我都覺得這是中國工業遺產里面最精彩的一個空間,無與倫比。在沒有動手做之前我進去一看就有這種感覺,所以我們一定要保存它最有價值的東西——既有早期工業建筑的特點,同時又是木構架。這是中西結合的產物,兩種血統交融,可以看到農業社會的影子,但是又是大空間。這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狀況,當時的生產力與習慣。這些保留下來的印記就是信息,改造完,整個場所氣勢十分恢弘,甚至具有某種宗教性。”
雖然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吹雨打,但是銀光大戲院內部骨架保留得非常完好,所以在整個修繕工程中,從設計到施工,都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以期最完美的保留住銀光大戲院原本的風采。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于墻身、磚柱、部分木結構已經難以承受青瓦屋頂,早已全部更換成石棉瓦,這次的修繕工程經過結構驗算和加固,又恢復了銀光大戲院當年的青瓦屋頂。在修繕過程中,還更換了殘破的木質門窗,采用鋼柱、鋼梁對原磚柱、磚墻進行夾、拉加固。對于破損嚴重的墻體,將老磚編號后進行拆除,而后按原樣恢復。銀光大戲院當年的風貌又呈現在世人面前。
那些年,銀光大戲院滿足了唐家閘一代人對于精神文化的渴求,每當有演出,大劇場里總會擠得滿滿堂堂,不管是看得懂的還是看不懂的,都想看個新鮮湊個熱鬧。而如今,它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2009年,經過多方的反復討論,“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即以唐閘工業遺址為載體,以新型第三產業發展為主導,將申報世界工業遺產與保護改造利用相結合,力求形成集近代工商業發展展示、生態工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意產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片區。2012年11月,“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油脂廠一期修繕保護工程初步竣工,與此同時,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也在園區內揭開面紗。
而銀光大戲院恢復修繕后重啟舞臺幕幔以來,可謂是好戲連臺,連續舉辦了多場高端、時尚的晚會,儼然成為整個文化創意產業園中的核心。2012年11月9日,作為主展廳,舉行了纖維藝術雙年展的頒獎典禮,70多位來自國外的藝術家與100多名國內藝術家匯聚一堂,鮮艷的紅地毯、歡慶的絲竹音樂,整個頒獎典禮熱烈而隆重。
11月16日,全國十佳新絲路模特兒領銜的創意旗袍秀在老戲院登臺獻藝,模特們身著典雅系列、現代時尚系列、特色改良系列的旗袍,彰顯創意文化和紡織藝術的主題。20多款上海專門定制的旗袍中,不僅有豹紋、京劇臉譜等元素的,還有通城市民熟悉的藍印花布系列,引得不少市民掏出相機,定格下一個個精彩瞬間。
12月24日晚,正是西方圣誕平安夜,南通國有置業集團在這里舉行的一臺充滿中國元素的“多彩圣誕夜,群星耀銀光”晚會,使三百余名觀眾欣賞到夢幻般的演劇場景,2012春晚小王子小寶,憑著《有一種愛叫放手》唱響歌壇的青年歌手劉棟升,以及青年男旦董飛等加盟演出,給晚會增色不少,悅耳的歌聲和曼妙的身姿演繹了炫舞飛揚的晚會。據悉,今年4月5日這里還將舉辦“南通TOT動漫游戲展首屆MS音樂祭”,屆時,這將是一場時尚而奢華的視聽盛宴。
銀光大戲院已經在唐家閘的土地上存在了近一百年了。一百年來,它見證過張謇篳路藍縷的實業救國路,譜寫過唐家閘紅色記憶的精彩篇章,也滿足過工人子弟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雖然它曾因為工業結構和城鎮格局的變化而停滯蒙塵,但隨著唐閘1895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的建成,銀光大戲院將在未來的日子里展露出新的鋒芒。
完美恢復
銀光大戲院的前身是南通資生鐵廠的一個倉庫,具體建于何年不詳,但據《唐家閘》一書的作者姜平先生推測,該倉庫可能在資生鐵廠興建之初就已落成,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建于1918年前后。
南通資生鐵廠建于1905年,《張謇全集》上寫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月19日于唐家閘河東,規劃資生鐵冶廠廠址與唐閘實業藝徒預教學校校址”。同年2月9日,張謇撰《通州資生鐵冶公司集股啟并章程》談了自己興建鐵廠的原因:“今中國興工業而不用機械,是欲驅跛鱉以競千里之逸足也,用機械而不求自制,是欲終古受成于人?!倍F冶兩廠的關系為:“以(大生紗廠)機之需補也,營鐵廠;以鐵廠之不可無輔也,營冶廠;合稱為資生鐵冶公司。”
在南通地方志中,則寫得更加詳細:“集資本銀20萬兩,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購地筑屋。第二年(1906年)冬落成。廠屋11間、物料所樓房7間、翻砂間6間、打鐵間6間、打樣樓房7間?!逼渲须m并未提到“倉庫”二字,但興建鐵廠不可能沒有大倉庫,“物料所樓房”可能就是堆放物資的倉庫,所以我們并不能排除它1906年就已存在的可能。
不過姜平先生考證過大生集團所有張謇時期所建的倉庫,發現銀光大戲院與大生集團十九世紀末第一批所建倉庫有所區別,如大生紗廠的清花車間(1898年),為鋸齒形廠房,建筑風格差異很大。銀光大戲院的建筑要考究得多,與大生織物公司(1919),以及南通大儲堆棧打包公司(1917)的老倉庫建筑風格非常相似,皆為中西合璧的風格,清水外墻,坡頂硬山結構,大梁立柱所用的木材都是那一時期大生紗廠從美國進口的花旗松木料。因此推測銀光大戲院建于1918年前后的可能性更大,而這一時期也是南通實業發展最為興盛的時期。
1930年,資生鐵廠破產,其機器設備撥歸大生一廠,1945年抗戰勝利后,資生鐵廠已徹底破滅,剩下廠房和地皮外租他廠。大生一廠的職工蔣海林等人集資租下空置車間興辦戲院,1949年6月開始放映電影。
銀光大戲院建筑結構講究,極具歷史價值。我市檔案館一份資料詳細記載了銀光大戲院的建筑結構和用材:“該倉庫面積共904平方米,可堆放物資5066立方米。我廠主要用于分類堆放短絨、榨油車間等生產原料、半成品、成品。房屋是以磚木結構,厚達50公分雙磚墻,墻內用花旗松木方作穿梁三道。墻溝的基礎是用4米長左右的原杉木打的梅花基樁。僅用花旗松木方就達200立方米以上。”
南通唐閘工業遺產復興規劃的總策劃人、清華美院副院長蘇丹教授曾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評價銀光大戲院:“銀光大戲院那個空間,到現在我都覺得這是中國工業遺產里面最精彩的一個空間,無與倫比。在沒有動手做之前我進去一看就有這種感覺,所以我們一定要保存它最有價值的東西——既有早期工業建筑的特點,同時又是木構架。這是中西結合的產物,兩種血統交融,可以看到農業社會的影子,但是又是大空間。這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狀況,當時的生產力與習慣。這些保留下來的印記就是信息,改造完,整個場所氣勢十分恢弘,甚至具有某種宗教性?!?/p>
雖然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吹雨打,但是銀光大戲院內部骨架保留得非常完好,所以在整個修繕工程中,從設計到施工,都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以期最完美的保留住銀光大戲院原本的風采。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于墻身、磚柱、部分木結構已經難以承受青瓦屋頂,早已全部更換成石棉瓦,這次的修繕工程經過結構驗算和加固,又恢復了銀光大戲院當年的青瓦屋頂。在修繕過程中,還更換了殘破的木質門窗,采用鋼柱、鋼梁對原磚柱、磚墻進行夾、拉加固。對于破損嚴重的墻體,將老磚編號后進行拆除,而后按原樣恢復。銀光大戲院當年的風貌又呈現在世人面前。
新的使命
那些年,銀光大戲院滿足了唐家閘一代人對于精神文化的渴求,每當有演出,大劇場里總會擠得滿滿堂堂,不管是看得懂的還是看不懂的,都想看個新鮮湊個熱鬧。而如今,它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2009年,經過多方的反復討論,“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即以唐閘工業遺址為載體,以新型第三產業發展為主導,將申報世界工業遺產與保護改造利用相結合,力求形成集近代工商業發展展示、生態工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意產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片區。2012年11月,“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油脂廠一期修繕保護工程初步竣工,與此同時,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也在園區內揭開面紗。
而銀光大戲院恢復修繕后重啟舞臺幕幔以來,可謂是好戲連臺,連續舉辦了多場高端、時尚的晚會,儼然成為整個文化創意產業園中的核心。2012年11月9日,作為主展廳,舉行了纖維藝術雙年展的頒獎典禮,70多位來自國外的藝術家與100多名國內藝術家匯聚一堂,鮮艷的紅地毯、歡慶的絲竹音樂,整個頒獎典禮熱烈而隆重。
11月16日,全國十佳新絲路模特兒領銜的創意旗袍秀在老戲院登臺獻藝,模特們身著典雅系列、現代時尚系列、特色改良系列的旗袍,彰顯創意文化和紡織藝術的主題。20多款上海專門定制的旗袍中,不僅有豹紋、京劇臉譜等元素的,還有通城市民熟悉的藍印花布系列,引得不少市民掏出相機,定格下一個個精彩瞬間。
12月24日晚,正是西方圣誕平安夜,南通國有置業集團在這里舉行的一臺充滿中國元素的“多彩圣誕夜,群星耀銀光”晚會,使三百余名觀眾欣賞到夢幻般的演劇場景,2012春晚小王子小寶,憑著《有一種愛叫放手》唱響歌壇的青年歌手劉棟升,以及青年男旦董飛等加盟演出,給晚會增色不少,悅耳的歌聲和曼妙的身姿演繹了炫舞飛揚的晚會。據悉,今年4月5日這里還將舉辦“南通TOT動漫游戲展首屆MS音樂祭”,屆時,這將是一場時尚而奢華的視聽盛宴。
銀光大戲院已經在唐家閘的土地上存在了近一百年了。一百年來,它見證過張謇篳路藍縷的實業救國路,譜寫過唐家閘紅色記憶的精彩篇章,也滿足過工人子弟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雖然它曾因為工業結構和城鎮格局的變化而停滯蒙塵,但隨著唐閘1895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的建成,銀光大戲院將在未來的日子里展露出新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