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過去一年,硅谷的創業者最關心什么?答案是產品和用戶。這聽上去有點老生常談,但對于國內創業者展望2013年,還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下面是美國《快公司》雜志對其中一些著名創業者的“精簡專訪”。
第一課:和客戶保持一致
CEO也要聽建議
在領導3M公司之前,我應聘了許多家公司高管的職位。通過這些面試,我認識到:提前和同事溝通或約定十分重要。而且從同事那里得到的反饋絕大多數都是積極的。
3M公司CEO Inge Thulin
企業家精神不僅在于創業
對每一個我投資組合的公司,都希望他們可以把企業家精神發揚光大。
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LinkedIn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公司執行主席Reid Hoffman
常變常新
無論你現在的業務經營得有多好,一些年輕的創業者正在努力破壞這種狀態。明年,我會用更多的時間,在我能找到的任何地方,吸取更多的靈感。
Gilt Groupe公司主席Susan Lyne
超出客戶預期
特斯拉(Tesla)Model S電動汽車的內飾17寸觸摸屏中控臺,一經推出便一鳴驚人。而當用戶發現引擎罩下還有一個超大儲物隔層,他們會覺得:“噢!他們把這些基本因素都考慮進去了,這絕對是未來!”
Tesla公司全球銷售副CEO George Blankenship
服務好這2000萬人
當我們的產品不再熱門、需要調整壓力時,我說:“Hey,現在仍然有2000萬用戶在玩兒Draw Something,先別管那些寫手或博客,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喜歡我們游戲產品的用戶身上吧?!?/p>
前OMGPOP公司CEO Dan Porte
保持專注
一旦注意力分散,企業就會面臨困境,只有保持對企業使命的專注才能生存。
Livestrong公司CEO Doug Ulman
用戶需要尊重
盡可能回復每一條Twitter評論或Facebook信息,這點十分重要,而且絕對值得。用戶會覺得你在尊重他們,并回報你的尊重。
Brit+Co CEO Brit Morin
和客戶步調一致
當企業成長時,潛在的客戶應該分享相同的價值觀,如果他們不愿意妥協,也不愿接受企業文化,那么企業就應停止與他們相關的項目。
The Marcus Samuelsson集團主席兼創始人Marcus Samuelsson
自我衡量
絕大多數初創公司專注于讓企業快速成長,但如果僅專注于此,將無法成為偉大的企業。企業應當專注于三件事:愛、成長和基本功。
irbnb公司CEO Brian Chesky
和客戶保持全天候聯系
如今每一個消費者品牌都要和客戶的日常生活建立關聯,責無旁貸。
星巴克CEO Howard Schultz
每一次進步都值得慶祝
讓員工感到快樂的最佳方法,就是為他們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完成這些目標。當然前提是每一小步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Samasource公司CEO LeiLa Janah
讓客戶驅動創意
我們聽說過一件真事:一個孩子開車900多英里到俄亥俄州,為了嘗吃百勝最新推出的玉米卷餅。這件事也成了這個產品廣告的靈感來源。
Taco Bell公司首席市場總監Brian Nicco
不要盯著過去
我們把過去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簽扔掉,按照用戶意愿從原來的互聯網公司轉型到移動業務上。因為用戶需要隨時隨地獲取即時結果以及個性化信息。
Gogobot公司CEO Travis Katz
第二課:重視產品
移動體驗不能太簡單
我們發現人們會用30秒到1分鐘的時間去瀏覽喜歡或者需要的東西——你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打動他們。
eBay移動端副總裁 Steve Yankovich
永不停歇
傾聽客戶,不論他們在線上還是線下。之后不斷調整,完善用戶體驗。這個過程好比進化,沒有終止。
Revel Entertainment CEO Kevin Desanctis
看似不相干
事物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每天,都有無數的物體相互連接,比如路燈、家用電器、醫療器械。所以在2020年,也許所有得益于互聯網發展的事物都會連成一體。
ARM,CEO Warren East
“全明星”陣容也要架構
你組織人才的方式影響公司創新和發展的能力。高管們需要精巧地設計人力構成以求擴大人才隊伍。
Match Inc CEO Sam Yagan
重視產品!
不論是出了什么問題還是出現機會,永遠別忘了專注于產品。
Zynga CEO Mark Pincus
有目的地領導
我們的雇員和用戶還有合作伙伴對于理解為什么他們應該成為我們生意的一部分越來越感興趣。他們需要我們在一起共事的時候能夠展示更深的意義。
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Group CEO
Danny Meyer
內容第一
你不可能愚弄公眾,因此你的內容必須優質,絕無例外。
Legendary Entertainment CEO Thomas Tull
獨創性
如今的競爭更激烈了,你要與眾不同才能比對手先行一步。
Young Hollywood CEO R.J.Williams
數據說話
高層意愿往往宏觀甚至空泛,由實驗得出的數據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好的想法是可以自己證明自己的。
Intuit CEO Brad Smith
充分交流
如果想法只停留在腦子里,它是走不遠的。每件事都需要和執行這些想法的人去交流溝通。
Foursquare CEO Dennis Crowley
“創業者”只是個頭銜
創業只是一種新的公司模式。如果一個公司組建了一個團隊來開創一片新天地,開發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產品,那么這樣的團隊需要一個領導,于是這個領導就有了“創業者”頭銜。
《The Lean Startup》 作者 Eric Ries
你還得討好行業
能夠讓用戶市場接受和喜歡的內容也需要讓內部人士以及B2B的受眾同樣感覺有趣。
The Second City Communications CEO
Tom Yorton
和靈感不期而遇
2013年,我打算在某月的一天去非科技類公司找靈感。
Hearsay Social CEO Clara Shih
打破陳規需要堅持
龜兔賽跑在25年后依舊是真理。所以,為了改變產業和行為,我們最需要的是耐心。
Zocdoc CEO Cyrus Massoumi
創造無縫體驗
用戶界面和工業設計必須協調一致。2013年,人們會多想想如何使二者在想法和表現上一致。
Fuseproject 設計師兼創始人 Yves Behar
第三課:幸運也是天分
電商已全面入侵移動
去年我們還認為自己是一家PC線上企業,直到圣誕節之后一周,移動互聯網上銷售的份額從5%上升到10%?,F在我們在想能為這些移動設備開發點什么。
Shopify CEO Tobi Lütke
記得享受過程
目標很重要,但享受過程一樣重要。感受起落,是我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
JetBlue(捷藍航空)前品牌和廣告總監 Fiona Morrisson
優先級改變
移動、社交和搜索變得比任何網站的主頁都重要。我們在線商店內的所有內容都將以此為準則。
體育頻道ESPN副CEO Rob King
加倍注重企業文化
你無法教一個人“變得”友好。因此我們創立了一個面試特別行動團隊,在面試的過程中會重點強調公司文化。
——眼鏡類電商Warby Parker聯合CEO Neil Blumenthal
去改寫規則
不要對既有規則抱太多期望。
家用環保品牌商Seventh Generation聯合創始人Jeffrey Hollender
接受新東西,你可以的
不斷接受新事物是我職業生涯的基礎,下一步我要進軍房地產。有時候進入一個新領域會讓人不適,但具備這種能力會對你大有幫助。
Majora Carter Group CEO Majora Carter
幸運也是種天分
我再也不會相信巧合,任何形式的好運氣都取決于你的視野和行動。
品牌咨詢公司Juggernaut CEO Raina Kumra
活到老學到老
當你掌握了某些東西時,一定要繼續學習,讓自己更精通于它。
前IBM董事,現任Funder Engagement副總裁 Robin Willner
正視你的專業能力
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是產品專家,但很多時候消費者才是真正的專家。
旅游定制平臺Vayable CEO Jamie Wong
別放過人才
這一年歸根結底就是要找到最好的人。別吝嗇成本,真正的人才會給企業帶來成長。
社會化資訊網站Buzzfeed聯合創始人Jonah Peretti
別把自己累死
沒日沒夜地工作影響的可不止我自己。明年我會制定更現實的目標,讓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得到健康平衡。
Momofuku餐廳創始人兼CEO David Chang
給“菜鳥”機會
成為大牛工程師沒有捷徑,只能靠不斷努力和失敗刷經驗。思想無束天馬行空的菜鳥照樣有價值。
家電商Dyson創始人James Dyson
讓用戶有糖吃
當你開始推廣自己的產品,交易就開始了。你得考慮自己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回報。
Facebook產品設計總監Margaret Stewart
所有新產品必須有用
我的生活只給那些有用的產品留空間。無論一個產品有多優秀,無法展現用途我就會放棄。
音樂制作人、創業者Pharrell Williams
永不妥協
在產品開發上總有妥協,卻永遠帶不來回報。所有人都應該停止妥協,按最初設想開發產品。
Ammunition設計公司創始人Robert Brunner
要有共同愿景
其重要性遠高于資金、技術等一切因素。除了共同目標,其他都可以學習。
Popvox CEO Marci Harris
第四課:靈感是聊出來的
注意休息
我每年必須休假一次才能活下去。
電商Ozon Holdings CEO Maelle Gavet
請勿獨裁
偉大的人都有偉大的愿景。擁有準確的直覺很重要,但也別就此忽視他人意見。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創始人Sal Khan
美國要小心了!
中國已經意識到探索太空的價值和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并在這兩方面加大了投資,希望美國不要被超過。
前NASA宇航員,現任Space Foundation特別顧問
Leroy Chiao
創意最大
社會發展靠的不是計劃和預測,而是持續獲得創意和意見。
Fearless Cottage And Mede Movement合伙人Alex Bogusky
在詩歌里尋找靈感
你的大腦中充滿各種可能性。如果你的腦中同樣充滿了詩歌,智慧就會不斷從中流出。
建筑師Daniel Libeskind
浪費也是一種機會
現在有很多“零浪費”的觀點,提倡我們“少做壞事”。其實反過來想,我們需要的是“多做好事”,認識到浪費的價值,它也是一種資源。
麥當勞可持續性發展總監Ian Olson
工作和家庭,不是選擇題
兩個都是生命里的重要部分,你要有同時經營好它們的意愿。
《Homeland》首席制作人Howard Gordon
揚長避短
專注于你的優勢,而不是自己想要變得更好的方面。
Box Goup合作伙伴、Techstas NYC聯合創始人David Tisch
創意是聊出來的
創新經常來自于與跟行業完全不相干的朋友間的閑聊。
鞋類電商Zappos CEO Tony Hsieh
不要先入為主
清楚你的受眾是誰,重視他們的觀點,而不是你自己的觀點。
YouTube副總裁兼內容總監Robert Kyncl。
睡個好覺
硅谷總是崇拜那些不睡覺的人,好像不睡覺能得到榮譽勛章似的。但是缺乏睡眠只會讓你頭腦混亂。少收幾個郵件可比少幾個小時睡眠的后果輕多了。
Change. org CEO Ben Rattray
接觸外界
科技產業有一種潮流,就是只接觸業內人士,但是這很難給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支持。我傾向于去接觸各個行業的人們。
微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人員Danah Boyd
周而復始
保持企業的文化和靈活性意味著要與每個人進行溝通。每周把所有人叫到一起談論我們的計劃、發展和愿景,這就是專注。
Tumblr CEO David Karp
直面消費者
每當我到達一個新的城市,我都會和消費者進行約見。這能讓我了解到他們的想法。
Box CEO Aaron Levie
勇敢的心
企業需要一個具有創意的領導者為企業帶來責任心,他該具有William Wallace的DNA和精神。他要能站在前線,告訴團隊:“敵人可以拿走我們的生命,但無法帶走我們的自由!”
EA Sports副總裁Andrew Wi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