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旅游者來說秋季是巴黎最美的季節,不僅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并且由于整個城市都種滿了高大的法式梧桐,進入10月后樹葉一片金黃,秋風起落,葉子便像金色的蝴蝶紛紛飛落,鋪滿一地,猶如一座天然的黃金之城。當漫游在塞納河畔,穿行在宮殿和花園其間,身邊變幻風景仿佛古典油畫般印入眼簾,使人流連忘返!不過秋季的巴黎常常陰晴不定,上午還是風和日麗,下午便陰雨連綿i猶如一位風姿綽約的法國女郎,幽雅性感中卻透著一股淡淡的陰郁氣質,讓人捉摸不定。而2012年這位美人似乎是耍起了性子,在筆者逗留巴黎的期間,幾乎天天下雨,讓人措手不及!而一年一度的法國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也在這10月的陰雨中拉開帷幕。
本屆展會仍然延續了上一屆的豪華陣容,據Artinfo報道:仍有來自24個國家約180間畫廊參加這場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里舉辦的盛會,其中有61間來自法國本土的畫廊: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英國及瑞士的畫廊分別為30、24、12、14、9、6間:有來自丹麥、柏林、羅馬尼亞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畫廊首次參加FIAC。參展畫廊中不乏高古軒、303、Air de Paris、Marian Goodman、Hauser&Wirth、Victoria Mira、David Zmer等世界知名畫廊;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表現突出的年輕畫廊也首次在FIAC中亮相,其中包括Mary Hary、Reena Spaulings、T293、Cnerry&Martin、Peres Projects等畫廊。
陰云籠罩的博覽會
但是不知是否受連日陰雨的影響,Fiac場內的銷售并不如預計的那么火爆。筆者采訪了多家畫廊,各位畫廊主均表示2012年的Fiac似乎是一場吃力卻并不討好的博覽會。2012年,在展覽日程的安排上主辦方借鑒了巴塞爾模式來調整Vip的分段預展,以期為藏家提供一個悠閑舒適的展覽環境。然而,對于展商來說則是經歷了一場噩夢,首日的VIP預展時長估計可以載入博覽會時長吉尼斯紀錄,居然將近12小時!而之后的每一天的展覽時間也都近10小時,長時間的拉鋸戰讓展商們體力透支、叫苦不迭。好在VIP客戶的出場率頗高,給畫廊們帶來了少許安慰,但是相較于2011年井噴式的銷售形勢,2012年的交易速度明顯慢了很多,Marian Goodman巴黎畫廊的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由于2011年在frieze博覽會銷售慘淡,因此畫廊今年調整戰略,選擇暫時離開Frieze倫敦,而主攻本地的博覽會。然而當被問及起2012年Fiac的銷售狀況如何?負責人環顧了一下四周,說道“VIP客戶們仍在場內,所以一切還很難說”。的確,客戶們變得小心翼翼,出手謹慎,3萬美元以下的作品在這里成為成交的主流。其實就筆者所知這一變化與近期法國議會調整的藝術品稅收法案也極其相關,剛剛出臺的名為Impot de solidarite sur la fortune,ISF的條例將個人收藏的藝術品也納入個人財產稅收內計算,因此藏家們除了需要支付高額的藝術品購買稅還需要支付財產稅,這無疑大大地打擊了藏家們的積極性。而面對這種狀況,主辦方則表示將密切關注客戶的需求及展商們的反饋,來及時調整下一年的計劃,當然在近期各區域內知名品牌的博覽會迭出的時期,作為法國本土的藝術博覽會,Fiac也將面臨著多重壓力去改變。筆者在場內偶遇前任Fiac博覽會總監,剛剛離開Fiac半年的她正打算籌備另一小型的本地畫廊沙龍。據她透露,她將針對這些情況來試圖通過新的形式幫助本地畫廊與客戶間建立起聯系,即將聯合各家巴黎本土畫廊來共同籌建新的“巴黎藝術周末”,以沙龍形式將優秀的藝術家作品推薦給藏家,通過頻繁的互動以期推動藝術品的銷售。
烏云的金邊
雖然陰云不時籠罩著此屆博覽會,但是陽光也不時地透過云層,閃爍著點點光芒。對于本屆Fiac,筆者另一大感覺是2012年各家畫廊對于作品的選擇以及展位的布置都做得十分認真,有許多重量級藝術家的作品展出,除了仍有一直比重頗重的現代主義繪畫作品外,當代部分有如來自德國柏林的Spurth Magers畫廊展出的Sindy Sherman早期的異裝黑白影像攝影,Hauserwirth則帶來了保羅麥卡錫根據英國真實人獸交合的故事創作的雕塑裝置,而Victoria Miro畫廊則展出了正與路易威登合作藝術系列產品的草間彌生的早期繪畫作品。然而對于已經經歷過上一周Frieze博覽會審美轟炸的觀眾們來說,大牌們的作品似乎并不具有吸引力,適時發現一些年輕有意思的藝術家作品成為觀眾們新的期待,因此二樓回廊的展區即人頭攢動,如首次參展Fiac迪拜畫廊的The Third Line畫廊便賺得缽滿盆滿,畫廊帶來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如Rana Begum的觀念作品,而來自格拉斯哥的MaryMary則帶來Lili Reynaud-Dewar和Alexis MargueriteTeplin的新作。
同時另一大改變是本屆博覽會中中國藝術家作品的比重大幅上升,除了連續8年的唯一一家來自中國參加Fiac的展商——香格納畫廊帶來的目前正在倫敦Hayward美術館展出的梁紹基、沒頂公司作品以及年輕藝術家孫遜的動畫腳本;法國老牌本土畫廊Templon則帶來了毛焰及岳敏君的繪畫作品,而來自布魯塞爾的畫廊則推出了王度的作品。首次參加Fiac的巴黎畫廊Natalia也展出了沒頂公司的作品等。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相較于今年巴塞爾作品的多元氣氛,2012年整場Fiac的展出作品給筆者的感覺是更趨于平面作品,有部分畫廊展位更像是極簡主義繪畫推介展,看完整場僅僅只有少數的影像作品,這多多少少令人有些遺憾。
外圍展火熱
除此之外,2012年Fiac期間巴黎全城藝術氛圍濃厚,極具超越倫敦之勢。如Fiac外圍的杜伊勒里宮(Tuileries)戶外項目,Susumu Shingu的《光之小型交響(Sinfonietta of Light)》(2012),一組由紗網與鏡面組成的動態雕塑八角形公園湖中生輝,而其他作品的行列延伸至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植物園。不過連日的陰雨,給戶外的展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很多Vip在開幕的當日就被淋成了落湯雞。而另一被稱為值得一去的展覽,是目前高古軒巴黎新空間內呈現的Anselm Kiefer的回顧展。此番,高古軒砸重金在機場附近的Le Bourget工業區邀請著名建筑師Jean Nouvel設計改建了一個巨大的倉庫空間,以方便展出巨型的裝置作品。而在Pantin畫廊的重量級的群展中,博伊斯在1969年時的作品TitusAndronicus/Iphigenie被重新裝置呈現在觀眾眼前。而美術館也不甘落后,蓬皮杜藝術中心此番便推出了中心影像作品的收藏展,而巴黎東京宮的年輕藝術家群展也吸引了大批觀眾前去觀展。看來作為巴黎本土重要的區域性博覽會,Fiac的影響力也慢慢開始輻射到本地的藝術生態環境之中,帶動起整個城市的藝術發展,這點值得欣喜。
在筆者即將離開巴黎的時候天空忽然又回復晴朗,秋意也越來越濃,看來陰雨終究只是短暫的過渡,因為雨過必然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