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處于調整期的中國拍賣市場遭遇了拍賣成交總額和成交率的雙下滑。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寇勤用“腰斬”總結2012秋季拍賣市場。而“板塊輪換”是繼“腰斬”之后的2012年秋季藝術品拍賣第二個特點。遵循市場的優勝劣汰,某些板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換血,如中國當代油畫板塊在香港蘇富比的秋拍遭遇滑鐵盧,以F4為首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遭遇了“黑色星期天”;而早期油畫一改往常的小眾角色,成為高價拍品的支撐者;寫實油畫繼續在調整中堅守著價格底線;青年油畫則是新人輩出,穩中有升。
早期油畫:市場高價的生力軍
早期油畫的發展在相對整個中國油畫的拍賣市場中,既不像當代藝術的作品在早兩年有資本注入熱炒,也沒有像寫實油畫有廣大的受眾群,再加上港臺和大陸的市場差異,使得老油畫在大陸拍賣市場的表現相對平庸。但是從2012年藝術品市場的數據來看,不論是第一代老油畫家,還是目前在市場上價位較高的第二代油畫家,都表現赫然: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油畫及現當代藝術部分拍賣成交前十名作品中,七張作品是早期油畫,多為常玉和趙無極等人作品。周春芽和劉小東是僅有兩名的當代藝術代表入圍Top 10。而在中國嘉德上拍陳丹青的《國學研究院》,作為僅有的寫實作品代表,以2070萬元的成交價位居第八名。
在上海寶龍春季拍賣會上,落款為徐悲鴻的油畫《九方皋》以1.02億元創造了徐悲鴻單幅油畫作品拍賣紀錄,起價2000萬元的徐悲鴻油畫《九方皋》,以8900萬元落槌,本該皆大歡喜,卻在成交之后引來一場議論:買賣雙方一致認可的真畫,被不少業內人士直指是假畫。雖然這件拍品充滿了爭議,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徐悲鴻作為早期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期的油畫作品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翻查徐悲鴻過往的拍賣紀錄,2005年至2012年,徐悲鴻重要油畫作品《珍妮小姐畫像》、《愚公移山》、《奴隸與獅》、《放下你的鞭子》等一旦在市場露面,都創造了其個人拍賣紀錄。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相信,假如把往年這些好的拍品拿出來2012年拍賣,還是會拍出高價。
回溯早期油畫的市場軌跡,2012年其市場表現除了在高價檔位大出風頭之外,另外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落葉歸根。中國早期的油畫的話語權一直被香港掌握。20世紀90年代開始,港臺地區一直力推老油畫,構建老油畫的市場體系。然而2012年老油畫的市場格局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變,從榜單中可以看出,在成交排名前十中有六家是內地拍賣公司。相對而言,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在老油畫的風格喜好上仍有明顯差異,內地主要以徐悲鴻、劉海粟等名家作品為主,而香港則以朱德群、趙無極、常玉等具有國際盤的老油畫作品為主。
寫實油畫:高姿態下堅守價格底線
“在2012年秋拍之前進行的征集中,就已經征集不到特別精彩的高價位寫實油畫了。”北京傳是國際拍賣有限責任公司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閻安表示。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傳是拍賣一家,在嘉德、保利等拍賣中,較之往年,都缺少了大件的寫實油畫拍品。賣家惜售和買家觀望是2012年寫實油畫中買售雙方的拍場態度,據筆者了解,寫實油畫前兩年的市場狀況以及2012年藝術品市場環境的大蕭條導致了部分投資者選擇不在2012年出手。
據業內人士透露,寫實油畫作品此前一直保持著高價位的姿態,對于市場的調整,顯然是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在為作品定價的時候,要價往往比較高,甚至高于往年。因此委托方對于價格的把控,也是造成2012年秋寫實油畫高價位拍品流拍的原因。對于整個藝術品市場環境的調整,買家并沒有像往年那樣出現哄搶的狀況,對于新入場的買家而言,則是更多地觀察和學習,對于高價位拍品也只看不出手。
以寫實油畫家個體而言,2012年是創紀錄的一年。在筆者統計的成交前十名中,有六位藝術家是創造了個人拍賣的最高紀錄,如北京保利春拍中推出的楊飛云作品《靜物前的姑娘》。這件作品曾被選為1988年的“油畫人體藝術大展”畫冊封面。此件作品從460萬元起拍,迅速被叫至2000萬元,最終被8001號買家拍得,以3000萬元落槌(加傭金3450萬元),成為2012年度寫實油畫成交前十的首位。閻安認為,縱然2012秋季拍賣的成交情況不是太樂觀,但從場上買家的反應來看,寫實油畫仍然是關注的重點之一,寫實油畫的作品依然是買家爭奪的熱門之一。
當代藝術:遭遇黑色星期天
相較于早期油畫與寫實油畫的表現,2012年春秋兩季拍賣會上,當代藝術表現差強人意,不少作品被稱作是以“白菜價”成交,還有一些甚至直接流拍。前五年的時間中,中國當代藝術作為異軍突起的黑馬,受到大資本的關注,在經歷了井噴式的增長之后,2012年拍賣卻面臨著價格透支和板塊調整的兩種挑戰,由于市場的這種變化,拍賣行和買受雙方都適時地作出調整,張曉剛、周春芽、劉小東、羅中立、劉煒等強調繪畫性的藝術家作品成為各拍賣行網羅的重點。而從整個拍賣的成交總額和成交率來看,當代藝術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滑。
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張曉剛一向是市場追捧的熱點,在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其作品《生生不息之愛》單件拍品以7906萬港元成交。相隔一年,在2012年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包括張曉剛、岳敏君、曾梵志等當代明星藝術家在內的前十名作品,總成交價僅7444萬港元。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并沒有發展成熟和穩定,在2012年出現這樣的輪動也是正常的。如今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發展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在于缺乏成系統的收藏,即藏家的基礎不穩定,一旦市場波動較大,就會出現拋貨或是囤貨的表現;其二在于中國當代藝術一級市場發育的缺陷,藝術家過早進入到拍賣市場,造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泡沫的成分較大,整個價格基礎在資本撤離的時候會出現崩塌。
因此有預測表示,除非有當代藝術的代表作品出現再次領跑大盤的紀錄,不然其他的普通作品在短的時間內不會出現大的增幅。在2013年的當代藝術拍賣,藏家品位轉變的趨勢將更加明朗,藝術家只有勇于探索和創新才能適應當代審美需求,拍賣行也只有小心應對才能發展。
青年油畫:新人輩出穩中有升
在2012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作品中,1979年出生的賈藹力作品《蒼白的不只是你》引起關注。這幅300cm×600cm的巨幅作品估價高達280萬至350萬港元,并且在香港蘇富比的圖錄中位于封二的顯著位置,最終以550萬港元的價格落槌。此價格一出就在內地藝術圈引起了口水戰,同時給內地藝術市場帶來了一股新鮮的血液。青年藝術家作品逐漸成為拍賣公司開拓的重要板塊,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誠軒、北京華辰、北京匡時等拍賣公司為這一市場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與推動。
閻安告訴筆者,像傳是拍賣公司在2012年拍賣中推出了一些10萬元左右的新人寫實畫作。和百萬元級別的拍品缺少競爭的情況相比,這些作品反倒是會出現多輪競價的情況。證明出于消費型的購買力需求依然存在。而這些年輕藝術家也能通過這樣的拍賣獲得在市場上的歷練。如傳是2012秋季推出的高登甲和孫冰,兩位都是第一次在拍場上出現。孫冰作品以2萬元委托,最后以10萬元成交。高登甲的作品以5000元起拍,最后以1.38萬元成交。而高登甲的作品在傳是成交之后,就迅速地在一級市場上價格得以體現。同時也使其在華藝國際拍賣中的委托價格增到2萬元。而在這樣的影響下,閻安表明,將會在2013年拍賣中,在保證名家名作的前提下,會放更多的精力在年輕藝術家的推廣上。
2012秋中國現當代藝術板塊,比2011年秋拍和2012年春拍,在成交及高價作品方面清晰地呈現出縮減的趨勢。這一趨勢并不是藝術市場頹廢的表現,而是回歸到正常交易和理性價格的體現。展望2013年的宏觀經濟流動性過剩明顯衰退,閑錢、熱錢、盲目投資的錢等資金流入藝術品市場將明顯減少,由藝術品市場的資金總量在擴張期形成的交易規模也將向理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