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投資熱潮退卻,藏家“惜售”、買家“觀望”的大環境下,泓盛2012秋季拍賣會以1.97億元的總成交額落下帷幕,1.97億元的成績雖比2011秋拍萎縮5%,卻相較春拍增加了8%。綜觀泓盛秋拍的場次,既有油畫雕塑、當代藝術、紙幣、銅鏡、現代金銀幣、紙雜文獻等泓盛強項板塊,也有這幾年推出、有一定積累和沉淀的郵品、古錢幣和機制幣、中國書畫板塊,同時也推出“近現代瓷藝專場”和“現當代設計”兩大新板塊,合共推出8個版塊13個專場。
紙雜文獻成績亮眼小門類拍賣創佳績
在此次拍賣中,“紙雜文獻”專場表現不俗,兩個專場分別以95%、88%的高成交率和1979萬元的總成交額收官。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本專場中,以100元起拍,500萬元落槌的倪瓚《樂圃林居圖》。其實作為泓盛傳統強項,“紙雜文獻”專場一直以門檻低、價位合理為特色,撿漏機會很多,很多拍品都是百元起拍,落槌幾十萬元以上也不在少數,可謂是培養新興藏家的平臺。
錢幣的兩個場次同樣表現喜人,其中“新中國金銀幣”場次更是以1431萬元的佳績,創歷來之最。而“古幣、金銀錠、機制幣”也是穩中求漲,以80.2%的成交率和671萬元的成交額收槌。作為泓盛秋拍中一大亮點,便是錢幣板塊中“熊貓幣三十周年”的專題策劃。其中184枚熊貓幣僅流拍8枚,成交率95.65%,成交額996萬元。書畫中開設的藏家專題,由于拍品流傳有序,品相上乘,大多如數拍出。
作為泓盛的傳統強項,紙幣、郵品一直以來表現穩健,紙幣(含中國之老股票與債券)以1555萬元的總成交額昭示出在本類別中不可撼動的地位。2012年秋季的郵品經過兩季的回調,已與往年佳績相持平,以1056萬元越過市場調整期。
首推南方瓷藝專場 當代藝術表現平穩
相比紙雜、文獻、郵品、錢幣等小門類的逆市驚喜,作為泓盛的三大主力板塊,當代藝術及油畫雕塑、中國書畫和瓷器工藝品表現則較為平穩,其中首次試水南方的“現當代瓷藝”專場,以1144萬元的成績收槌。瓷器工藝品的四個專場以2888萬元的總成交額平穩落槌。“現當代瓷藝”專場是泓盛率先于南方推出的大型專場,泓盛拍賣董事長趙涌表示:“這一版塊實際在北方地區已經比較成熟。藝術家的作品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我們是順勢而為,希望能從這個角度對新瓷這個板塊、為這些藝術家提供一個平臺,推廣到長三角地區的整個收藏圈,填補空缺。”
此外,“當代藝術及油畫雕塑”專場,成交額為5151萬元,成交率60.9%。書畫板塊也是今秋泓盛拍賣中的亮點之一,藏家專題的開設吸引了眾多買家前來競拍,最終以3093余萬元收槌,為2012年秋季冷淡的市場平添一份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