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蘋果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及谷歌Android開源平臺發布開始,世界手機市場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芬蘭的諾基亞和加拿大的黑莓逐漸走向沒落,而iOS和Android連續不斷的強勢進攻,最終在5年后拿下了近乎整個手機市場。
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十分穩定,基本被谷歌、蘋果、三星牢牢掌控。這三家巨頭在壟斷整個手機行業的同時,也將數不清的利潤納入囊中。
但是,這種格局將會穩定到什么時候?
簡單來看,過去的2012年,以聯想、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智能手機產業的表現可圈可點,這種勢頭正在持續發酵;HTC和索尼實力仍不容小覷,旗艦產品的品質和設計都值得贊許;而諾基亞豪賭Windows Phone系統以來雖然遭遇滑鐵盧,但借Lumia系列恢復勢頭已經出現,黑莓也正式開啟Blackberry10的全新征程
此外,隨著硬件升級逐步穩定,生態系統和服務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在Android和iOS之外,Windows Phone與Blackberry的第三極之爭逐漸清晰,2013年伊始Firefox OS、Ubuntu Touch甚至Tizen的動作讓這場戰變數猶存。《互聯網周刊》本期封面策劃的另一篇文章詳細討論了手機系統層面的變化趨勢,本文則將重點放在手機廠商,討論2013年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將怎樣演變。
第一陣營:極致化的期待與質疑
關于蘋果公司已經無需再說太多了,在取得空前的成功后,它的一舉一動都備受業界、對手、媒體和粉絲的關注,一張諜照都可以引發萬人討論,一個不成熟的地圖也會造成空前質疑。但無論如何,蘋果iOS的粉絲仍不少,它擁有更多更好的應用程序,是最具創造力和創新力的移動平臺。
于是,蘋果陷入一種另類的“創新者窘境”——在喬布斯時代,手機是用來改變世界的工具;現在,它只是整合后臺應用的一個外殼。客觀地說,蘋果其實一直都在創新,但“這還不夠”。在喬布斯一手打造的生態系統中,蘋果形成了其他公司所不具備的完整產業鏈,無論是軟件、硬件還是服務,每一個變革都將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正是這樣的無縫閉環,也對未來的蘋果造成巨大考驗,它對外界不屑一顧,產品也不具兼容性,所以執著于此的前提是蘋果必須堅持不斷強大和自我顛覆。
總之,蘋果的敵人只有自己,然后是越來越挑剔的大眾。
與蘋果有數不完官司要打的三星則是另一個領跑者。從2011年以來,原本 Android 百花齊放的態勢已經日漸遠去,三星成為寡頭。去年四季度三星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到了29%,且優勢還在繼續擴大。
但三星的難題也不少,除了要保持旗艦機的絕對成功(這方面面臨和蘋果一樣的壓力,但稍弱)。另一個顯著的趨勢是,移動設備的設計將會融合,就像PC市場那樣。消費者將不再為性能的提升支付溢價——那么利潤必然滑向三星的弱項即系統和生態上。所以三星也要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而要建立一個有活力的開發者生態系統,需要的卻不僅僅是資本。三星除了還下注Windows Phone外,三星正在攜手英特爾、華為著力打造Tizen系統,并協同了富士通、NEC 和松下等多家廠商與十多家運營商,但能否成功仍未可知,且年內我們很難等到Tizen系統的手機大規模上市。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智能手機用戶口味逐漸變得“挑剔”,以及其他手機廠商的不斷發力,三星和蘋果目前的狀態很難在得到提升,92%的利潤幾乎已經是頂峰了,但下降的幅度今年也有限。
第二陣營:使命艱巨
第二陣營的劃分實際有些困難,單純從出貨量或品牌影響力上衡量都似乎存在不足。從傳統邏輯和市場策略看,兼顧行文邏輯的方便,我們還是將諾基亞、Blackberry、HTC、摩托羅拉這四家廠商劃在此列,而這四家廠商也都獨具特點。
諾基亞是曾經的執牛耳者,但在智能手機領域放棄了打造自家系統的努力,同時手機設計和軟硬件方面仍極為出色。我們討論了太多諾基亞是否還有機會復蘇的話題,單從現在來看,憑借Lumia系列手機的的出色以及仍在大量出貨的功能機,諾基亞絕不至于倒下,但人們顯然開始期待下一個堪比Lumia的系列了。
黑莓則是另一個另類,它是真正擁有自己操作系統和許多獨家服務的昔日巨頭,其在上個月發布的Blackberry10操作系統和Z10手機都讓人們看到一個即使遭到重大打擊仍具有深厚底蘊的老牌帝國的底蘊。但在用戶習慣和生態系統商的差異呢?人們會懷舊,但生活還得看現在和未來。
至于HTC,剛剛結束的移動通信世界大會上,HTC 發布新一代旗艦 HTC One十分驚艷,該產品依舊延續了 HTC 一貫以來的產品風格,在工業設計上不惜成本,在配置上超越當前——468 ppi 最高清屏幕、Beats 音效、BoomSound 外放以及“冒險式”創新的400 萬像素Ultrapixel 攝像頭。但好產品發布后HTC還需要告訴所有人(它為什么出色、不同),并且在正確的時間擺上正確的貨架。
至于品牌優勢尚存的摩托羅拉,人們似乎期待反而不多了,谷歌的目的昭然若揭,摩托想自救都難。
第三陣營:無能為力?
按照我們的邏輯,第三陣營包括華為、聯想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以及LG、索尼為代表的兩派。
聯想、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極其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在去年均殺入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前十和智能手機市場的前五之列。非常不易;與此同時誕生的大背景是,中國成為最大智能終端市場。同時這些廠商都稱要發布中、高端的產品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提升利潤,但就像前面所分析三星那樣,這需要營銷的投入和時間,所以即便是高端路線奏效,短期內華為、中興和聯想在營收和利潤的承壓上也會有增無減。
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聯想等手機確實從硬件到軟件的設計和創新上都頗具競爭力,尤其在低價誘惑下。至于LG、索尼等漸漸脫離全球前十的手機廠商,至少2013年的大崛起不大可能了
至此,我們只能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至少從整體格局上,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質變仍很難發生,變數存在之處則是中國廠商們,這也是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