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生性貪玩。上小學一年級后每天都有作業,我時常因為督促他寫作業而煩躁不已。遇到加減法看圖列算式的數學題,他還老是出錯,減算成了加,加算成了減。我給他講解,雖然當時他明白了,可過后再碰到類似題,還是會犯同類錯誤。
有一次,從托管班接他回家時,我問他還有幾項作業沒寫,他說一項也沒寫。我靈機一動,說:“我給你出道題,假如作業總共有5項,你在托管班寫了0項,那你還有幾項沒完成?”兒子脫口說:“5減0等于5,5項。”我接著說:“如果你在托管班寫了3項,那還剩下幾項?”兒子答:“5減3等于2,2項。”我循循誘導說:“作業是你自己的,沒人替你做。在學校不寫,那你回家就要補作業,玩也不能盡興。”
通過這樣的啟迪,兒子不僅知道了在托管班寫作業,而且還學會了靈活運用加減法。
一次,他做完口算卷拿給我檢查。我知道他粗心大意,時常看錯加減號,于是想出一個“警察抓小偷”的游戲,規則是我們同時檢查口算卷,誰先檢查出“小偷”,誰就是贏家。如果我沒有先糾到錯,而且全部正確,就給他減一行描紅作業;而我每發現一處錯誤,就多加一行描紅。兒子當即拉鉤同意。
檢查完畢,我驚呼抓到了一個“小偷”,要加一行描紅作業。兒子辯解說:“口算是口算,描紅是描紅,口算做錯了,也不能罰描紅啊?”我抓住時機,回應他說:“你學習進步,我獎勵過你吃的、玩的。如果你說話不算數,那以后我就不獎了。事情都有正反面,有加就有減,有獎就有懲。如果你全做對了,我會答應你減掉一篇描紅作業,而不是一行。”兒子不再詭辯,欣然接受。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加減法解決。比如去超市購物,我提前和兒子約定購買物品的總數,這樣,兒子每選一樣東西就會權衡一下,既避免了孩子無理的索要,又使他能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出已選和未選的物品各有幾件。
于我們來說,這種淺顯易懂的加減法算式是再簡單不過的啟蒙數學題。但是,運用到教子的過程中,卻讓我受益匪淺,它使我無須絞盡腦汁教授兒子,就能讓他明白許多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