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的臘月是鄉村辦喜事最多的月份。本來快過年了,村落里已經彌漫著節日的氣息,如果一個村莊里再有幾家辦喜事的人家,節日的喜慶氣氛就更加濃郁了。
我的遠房兄弟海春也是我在縣城居住的鄰居,年前臘月十六在老家給兒子辦了喜事。
實際上,喜事的操辦從婚禮的前一天就開始了。
白天,第一件事自然是貼喜聯,在村口、胡同口貼滿了“抬頭見喜”的橫幅,然后在自家的大門、房門、墻壁等處貼上喜聯。接著是在胡同口搭彩門,農村現在也流行這個。彩門兩側是兩個很大的麒麟送子氣吹模型,很喜慶,很漂亮。
晚上,最先進行的項目是放禮花。放禮花的數量根據個人的經濟實力,有的放幾千元的,有的放幾百元的。
接下來就是嗩吶班子展示才藝的時間了。嗩吶班子是早就預定好的,他們自帶舞臺設備,找一個距離辦喜事的人家最近的空地,晚飯以后就開始表演,一直持續到夜里10點多。嗩吶班子通常有六七個人,主角是嗩吶獨奏,男女演員或演唱當地喜聞樂見的戲曲節目,或裝扮齊整演些逗笑的戲曲小品?,F場的觀眾也可以點節目。盡管天寒地凍,但是,觀看的村民還真不少,大家對節目品頭論足,很是熱鬧。
準備喜宴自然是婚禮的主要內容?,F在,村里辦喜事也有人家到附近的飯店訂餐,或請飯店的廚師在自己家里做,但大部分還是請本族的人幫忙,自己準備。海春提前一周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支起了4口大鍋,做好了準備。菜買來之后,提前一天做成半成品,等到婚禮當天,4口大鍋同時啟用,出菜很快。
臘月里,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來了,附近本族的人都來幫忙,我看到僅僅在現場幫忙的人就有30多人。這些人分工很明確,有一個人當總管,年齡大一些的人負責燒火,20歲左右的人負責端盤子、提壺,村里的能人和村干部則穿著一新、負責接待親友賓客。
再說迎親車隊。這些年,家鄉經濟發展很快,農民都很富裕,多數人家都買了私家車,所以基本不用出村,車就聯系到位了。出車也沒有什么費用,都是自愿幫忙,主人給每位車主一條煙、一包喜糖就可以了。海春找了10輛車,有帕薩特、天籟、奧迪,清一色的黑,那氣派絲毫不遜于城里的婚慶車隊。
去迎親的人有4個,一個負責沿路放鞭炮,一個負責禮儀,然后是新郎和伴郎。嗩吶隊在車隊的最前面一輛車上,只要經過村莊,就開始演奏。到新娘村里的時候,新娘家里要在街上擺上桌凳、茶水和點心,讓嗩吶隊演奏一段時間。一直到新娘準備好了、上了車,嗩吶隊才又一路演奏著返回。
迎親車隊走的路線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不走回頭路。村子里一般都有四個方向進出村的路,人們習慣上稱東西南北門。一定不能出西門。一般來說,都是出北門、進南門,或者出東門、進西門,根據新娘家所在的方位確定。
最重頭的自然是婚禮當天新娘來到之后的半個小時婚禮現場,這一段時間各種禮儀也最多?;檐囘M村的時候,公公要在家里開始點燃香火,俗稱“新媳婦進莊,老公公點香”,是祈禱神靈保佑的意思。新娘下婚車腳不能著地,要被新郎抱下來放在椅子上抬到家里。抬新娘的椅子兩邊有兩個人分頭拿著一個很長的火把,中間還要越過火盆,是去除災難的寓意。
新郎家的大門口兩側放著兩塊紅紙包著的磚,兩塊紅磚上用紅線纏著一棵并蒂蔥。這個用意,村子里的老人說,是寓意媳婦帶來金磚財富、沖走災難的意思。
然后,就是婚禮的高潮——結婚典禮了。目前,村子里還沒有人花錢找專業司儀主持婚禮的,都是讓村子里有文化的人臨時擔當司儀。在司儀的主持下,新郎和新娘改口喊父母、認親戚、拜天地。這時候,公公點燃的香火在堂前正旺,八仙桌子上擺著一桿秤、一斗紅高粱、一捆紅線。關于這三種物事,有幾種解釋。一種大家都了解的解釋是:新娘進門之后,要能織會紡,要知道算計著過日子。
簡短的婚禮結束之后,最后一個項目是孩子們都盼望的,房頂上的青年人向現場拋撒糖果。然后,就是豐盛的婚慶喜宴了。
鄉村的婚禮,比起城市里的婚禮,也許婚宴沒有那么高檔、禮節沒有那么繁瑣。但是,內容豐富、熱鬧祥和,一連幾天村子里都喜氣洋洋,這是城市里的婚禮沒有辦法相比的。
如今的鄉村婚禮,是經濟發展的見證,是鄉村人精神面貌的縮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