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質地考究的西裝,平時藍牙耳機不離耳朵,兩部手機不離身……誰能想到,這位數碼潮人竟是位的哥。他招攬生意的方式非常獨特——聊微信,織圍脖,就連收費都用支付寶,令人耳目一新。如今,通過微信和微博,他擁有了大批鐵桿粉絲,還創建一支微信車隊,月收入也由4000元狂飆到萬元以上。
嘗試用微信拉單
今年39歲的蔣燁出生在杭州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是名開了十多年出租車的資深的哥。看外表,很少有人會認為他是一名出租車司機。白凈的臉,材質、版型均考究的衣服,皮鞋擦得錚亮,這就是他給大家的印象。
過去,蔣燁在一家出租車公司一直都是開夜班。直到2011年6月,他開始開白班。他說:“當時,白班生意不好做,原來的司機不干了。沒人愿意開白班。我只能硬著頭皮上。”開了兩個月,因出租車空載率高,錢賺得不多,蔣燁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怎么拓展業務,增加收入?他想到了一個點子,在網絡上找客人。他說:“最初,我只是在19樓、趕集網、58同城這些網站上發布一些約車信息。如果有人需要包車,或者市區用車費用在50元以上的約車,都可以打電話給我。”信息發出后沒多久,就有人打電話過來咨詢。漸漸地,蔣燁嘗到了些甜頭,覺得在網絡上招攬生意是個不錯的辦法。
有一次,蔣燁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載了一名乘客。他發現這名乘客上車后拿著手機當對講機一樣跟朋友對話,他問對方這個軟件叫什么。對方說,這是和微博一樣流行的社交工具——微信,好友之間不僅能夠發文字和表情,還能用語音對話,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定位功能知道彼此的距離。蔣燁一下子來了勁兒,心想,如果用微信鎖定乘客,做預約服務,比在網上發帖強多了。
2011年11月17日,蔣燁生日,老婆送了他一部三星手機。他開始嘗試用微信和微博招攬生意。“一開始,我還不怎么會用這個東西,不知道如何讓人知道我的存在,只能厚著臉皮找人介紹自己。”熟練之后,蔣燁開始定位查找附近的網友,然后挑選一些,和他們打招呼:“你好,我是出租車司機,想約車可以找我。”蔣燁形容,發微信就像在網上隔空發名片,非常適合出租車司機這種流動性強的人與人溝通。
一段時間后,蔣燁還真通過發微信接到了生意,有些乘客還成了他的忠實粉絲。蔣燁高興地說:“我記得,第一位主動找我的網友就是覺得有人在微信上找生意,挺有趣。雖然他最后沒找我約車,不過卻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成了我的潛在客戶。”
創立微信車隊
蔣燁說,微信在保護了乘客個人隱私(不需要手機號碼)的同時又能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既可以實時又可以延時,還可以發送地理坐標知道對方在哪里,比起運管所在每輛車子上強行安裝的叫車盒子方便多了。原來,叫車服務提供的只有上車地信息而無目的地信息,司機經常花了大量時間卻只接到一些短途單子,導致很多司機不再考慮這項服務。微信預約火了,這種方式尤其受年輕人歡迎。考慮到很多乘客在車上喜歡上網,蔣燁辦理了車內的無線上網套餐,免費為乘客提供無線上網服務;考慮到行車安全,他將微信接客的方式配上了專業武裝——微信專用耳機,只要輕松按鍵就可以收聽和發送微信。
目前,蔣燁個人的微信上已經有400多位好友,他還開通了新浪微博“杭州出租車預約”,在上面公布了預約方法和聯系方式。該微博也吸引了1000多個粉絲。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耗,他給自己的約車費用訂了一個條件,市區50元起預約。現在,他每天的營業額六七百元,除去油費和班費,每天能賺400多元,一個月有1.3萬元左右的收入,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元的哥。
有時候,蔣燁也會碰到難題,在同一時段接到兩個預約怎么辦?在發現了微信的群功能后,他開始有意識地發展一些熟悉的車隊好友加入,把幾位技術和人品都不錯的司機拉在一個群里,互相分享客源和訂單。他說:“有乘客預約時,我如果正拉人過不來,就會在微信上喊一下。如果誰有空或者誰在附近,就會馬上在微信上答復我。他們有生意忙不過來,也會呼我。”
大家在拉客時,都會給乘客發名片,名片上有他們的電話、微信號、微博。知道的人多了,生意自然越來越好。
2012年3月3 日,見生意日漸紅火,為便于協調管理,蔣燁干脆成立了一支微信車隊。隨時隨地上網的WIFI、智能手機、耳機、充電器是微信車隊每輛車的標配。目前,這支車隊已經有100多名的哥和2名調度員。每位司機都有自己的代號。蔣燁作為隊長,代號為1號。盡管是一個松散的組織,但經過開會討論,微信車隊成員為自己制定了一些必須遵守的條規,以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一是入會的成員必須熱愛無線互聯網,對新媒體敏感,能熟練地使用微信;二是加入微信車隊的司機要經歷3個月的考察期,在此期間如果服務水平不好,或者遭到顧客投訴,就開除出車隊;三是在拉活的分配上,大家需要服從整體分配,為整體品牌著想,無論車程遠近,只要接受了顧客的預約,團隊成員必須執行,這樣才能保證整體利益最大化。
2012年5月初,微信車隊的網站成立,粉絲數量猛增。“打車不用上路招手,點開手機里的微信,與‘杭州預約出租車微信群’預約就行。”這不是蔣燁在媒體上做廣告,而是很多人議論的有趣話題。
“有人打車!”一個清脆的提示音響起。這是蔣燁手機里的一款新軟件——“快的打車”。2012年6月,杭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找到蔣燁,為車隊量身訂制了一套出租車預約搶單軟件。司機根據實際情況搶單,再與預約乘客點對點對接聯系。按下搶單后,屏幕上彈出具體聯絡方式和信息。
“現在,每天上班前,打開微信就覺得心里很踏實。看著車隊一天天壯大起來,我很欣慰、很開心。”車隊20號師傅在網站的日志里這樣記錄著。
加入微信車隊后,司機們的整體月收入提高了50%以上。以前,很多司機交完份錢后的月收入大約是3000~4000元;現在,每個月的收入至少6000多元,有部分司機月收入更是上萬元,堪稱的哥中的“高富帥”。
微信服務前途無量
令許多潮人驚嘆的是,蔣燁的微信車隊還能用支付寶收費。這事說起來挺有趣的。一次,蔣燁送一位微信上的好友去機場,兩人一路上聊天,聊到了支付寶的事。蔣燁說,現在打的找零挺麻煩的,最怕客人拿出100元大鈔付十多元的車費。這名乘客邊玩手機,邊問他有沒有支付寶,要不要試試支付寶付打車費。
蔣燁是個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人,說做就做。車里有WIFI信號,他告訴這名乘客他的支付寶賬號,進入“我要付款”的頁面,等到了目的地,跳出140元的車費,乘客輸入金額就付款了。不到3秒鐘,他的手機就接收到錢到賬的短信。
蔣燁覺得這種支付方式不錯,就向大家推廣。現在,只要有乘客上車,微信車隊的成員都會問一下他們手機上有沒有裝支付寶客戶端,而乘客也很喜歡這種新潮的付費方式。
還有乘客給出更潮的建議,讓微信車隊的師傅把支付寶賬號做成二維碼,貼在車上,乘客一掃就可以付錢了。這個建議正是蔣燁下一步要考慮的。蔣燁說:“以前從來沒想過出租車也可以這樣開,很開心!”
有學者分析說,很多人都在使用微信和微博,但大多出于玩的目的。為什么蔣燁就能從中獲得商機?因為他抓住了的士載客的要害——精準的時間和地點。首先,微信具有定位功能,它可以準確地幫助的哥了解所在位置附近的乘客情況;同時,也可以讓調度了解司機的具體方位,一旦有乘客需要車子,可以就近安排。其次,是能夠掐準時間點,已載客的哥可以報告自己離目的地的距離和所需時間,方便下一位乘客做好準備。
目前,蔣燁的約車平臺承接的業務包括市區至機場接送、市區用車、市內包車、長途包車、酒后代駕、搶修服務等。“接下來,我們最想做的是拼車服務,這也是緩解打車難的最好方法。利用約車平臺的最大益處是可以整合資源,哪些乘客可以配對拼車,可以通過調度來協調,避免了以往拼車過程中因時間、方位等因素造成的延誤乘客時間現象的發生。”蔣燁提醒,拼車須提供的信息包括用車時間、起點和終點、乘車人數及行李箱件數,趕火車、飛機的還須提供班次時間,以免耽誤行程。
有關專家說,央視曾多次報道北京市民打車難問題,尤其在高峰期,的哥反而休息不愿出車。除堵車嚴重外,主要是短途客多導致空載耗油較多,在這個時間段他們很難賺到錢。蔣燁卻利用電子裝備巧妙地解決了出租車空載率高的難題。尤其是經過科學調度,使的哥收入大幅增加,出車率和積極性更高。如果其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就能有效緩解都市人打車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