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生理組織與機體器官漸漸衰退,對外界劣性因素刺激的防御能力下降。特別是在春季,老年人的身體各系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因此,老年人在春季的日常養生保健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六個“四”。
一、春日四忌
1.忌久坐。 “久坐者傷肉”。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因此,老年人在春季應適當多活動。
2.忌久立。“久立者傷骨”。7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質疏松,長時間站立,肌肉彈性和韌性會減弱,骨骼脆性增大,受到外力沖擊時可能出現骨折。
3.忌久視。“久視者傷血”。老年人如果長時間用眼,不光眼內肌、眼外肌要消耗比平時更多的精力,還會導致傷血耗氣,產生多種并發癥。
4.忌久臥。“久臥者傷氣”。老年人適當增加休息時間是有利的。然而,在春季一味貪睡或臥床不起,會使身體虛弱。
二、春食四度
1.食速度。更年期以后,人體內分泌等功能趨于緩慢,胃腸的消化功能會相對降低。進食時細嚼慢咽是老年人春季養生的重要方面,這樣就增加了食物和腸壁的接觸面積,促使消化液分泌并得到充分的發揮。
2.食飽度。“要想身體好,頓頓七分飽”。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下降,如果在春夏季吃得過飽,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細菌發酵后就會產生較多的氣體,使腹部產生不適感。
3.食溫度。老年人進食過燙的食物,會增加患食道癌的危險性。進食過冷的食物,又會影響胃腸的功能。因此,飯菜的溫度要適宜。
4.食硬度。老人的食物宜溫、熱、熟、軟,切忌黏、硬、生、冷。老年人的腸道蠕動減弱,消化功能較差,粗糙堅硬的食物不易消化。
三、春情四宜
1.宜服老。人到老年,生理的各個方面都在漸漸衰退,心血管疾病也會接踵而至。因此,老年人不宜過度勞累。
2.宜糊涂。保持穩定的情緒,喜怒有節,是生理平衡的關鍵,也是延年益壽的重要條件。
3.宜曠情 。在春季,老年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一兩項戶外活動的愛好,是很有必要的。
4.宜勤奮。老年人在勤于用腦的情況下,每天還會有新的腦細胞誕生。腦運動直接促進腦健康,協調控制全身,有利于健康長壽。因此,老年人應適當學習、用腦。
四、春眠四防
1.防劇烈運動。首先,老年人鍛煉要選擇溫暖的天氣出行運動。其次,老年人運動要適度,避免運動量過大。
2.防晚睡。俗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但是,早春不要急于晚睡早起,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3.防蒙頭。 睡眠中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果蒙頭睡覺,呼吸受阻,二氧化碳不能順利呼出,就會缺氧,導致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
4.防中風。春季是老年多發病的季節。動脈硬化、身體肥胖以及血液循環系統有障礙的老年病人,飯后不宜立即入睡,以免發生中風等意外。
五、春健四要
1.身要捂。農諺道:“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若減衣過快或出汗受風,極易感冒。捂一捂,可減少呼吸道疾病和春季傳染病的發病機會。
2.食要甘。春天正當肝氣亢盛之時,可致脾胃虛弱,應多食大棗、蜂蜜之類食物。春食要甘涼、清淡,少吃過于辛溫燥辣及不易消化、損傷脾胃的食物。
3.心要伴。春心易動,且春情易躁。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關心。兒女應多回家陪陪父母,這也是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種方法。
4.行要健。春歸大地,空氣清新,適合到戶外進行健行活動,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六、春體四養
1.養神。《黃帝內經》指出應“以使志生”。對老年朋友來說,最好的方法莫過于修身養神。平日少私寡欲、知足常樂,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
2.養性。指精神情志的調養。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調節,避免急躁、焦慮、憂郁和憤怒等不良情緒。
3.養氣。春季的運動保健是恢復身體元氣的最佳方法。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其次,要注意用鼻子呼吸,鼻子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彎曲,對空氣有加溫加濕作用,能夠較好地保護肺臟。
4.養暖。春季氣溫多變,老年人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所以,衣著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結合氣候變化隨時增減,增減的幅度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