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在物質層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更多地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幸福感也越來越被人們提及。中小學教師每天與學生打交道,其幸福感不僅關系到教師的生命品質和意義,同時也是培養和影響學生幸福感的重要保證。本文試圖探討中小學教師如何通過自我調適提升主觀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的整體評價,由于幸福感是一種主觀體驗,通常又稱主觀幸福感。幸福指數則是幸福感的量化。
目前國內對中小學教師幸福感的研究越來越多,雖然在問卷題目、樣本大小、調查時間等方面有差異,但調查結果均表明中小學教師總體幸福感不高,尤其在工作方面,不少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大、焦慮、疲憊、報酬偏低,缺少幸福感。如人民網教育頻道與《現代教育報》聯合推出“教師的幸福指數”調查,參與調查的13 973人中,認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兩成,近六成教師認為還過得去,幸福指數一般,還有兩成多的教師認為自己不是很幸福。
影響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因素有外因和內因,外因包括經濟收入、社會支持以及生活事件等。一般來說,高收入者有較多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則產生較多的負性情感。目前,教師的收入水平與福利待遇不盡如人意,收入與付出不成比例、對教師的評價機制不完善、社會給予教師的壓力遠遠大于支持等因素是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外在因素。影響教師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內因,也就是教師的人格與自尊、自我效能感與應對方式,特別是教師的幸福能力。幸福能力指夢想幸福、感悟幸福、創造幸福、傳遞幸福的能力,是影響教師幸福感的最主要的因素。那么,教師如何通過自我調適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
一、活在當下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糾結過去、過度擔憂未來、和當下不恰當的比較。有的人整天活在懊惱、后悔、沮喪之中,如該調動時沒調動,該晉升時沒抓住機會等;有的人愛攀比,比如領績效獎金,本來領了1000元很高興,可是一聽說某某教師領了1200元,頓時就不幸福了;有的人過度擔憂未來,整天擔心班級成績上不去怎么辦,職稱什么時候才能聘上等等。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就是要滿意地對待過去,樂觀地面對未來,幸福地感受當下。去年國慶放假期間,筆者與朋友到漳浦六鰲游玩,很多人都在匆匆趕路,唯獨一個朋友坐在海邊石頭上,腳泡在海水里,閉上雙眼,任海浪輕輕拍打雙腳,海風撫摸臉頰。問及緣由,她說享受當下讓她感到無比幸福。無論你是在走路去上班,還是獨自在吃飯,只要你能暫時放下身邊的人和事,沉浸在當下里,欣賞沿途風景或品味美味佳肴,你便能離幸福更近一些。
二、恰當的比較
一些教師愛比較、愛抱怨,為什么公務員工作輕松卻可以拿那么高的工資?為什么別人的愛情總是那么甜蜜,自己卻總是爭吵不斷、傷心不止?為什么某某比我遲來職稱卻比我早聘上……比來比去,心里只剩下失望、失落、痛苦和欲望,沒有了幸福感。人生的很多苦惱,就是在不恰當的比較中產生的。
有個教師一畢業立即結婚生孩子,結果與她同時畢業的教師很快都評上中級職稱并聘上,而她因為生孩子耽擱了,評職稱落后了幾年,收入和待遇與同時畢業的同事相距甚大。當她因這件事糾結時,同事對她說:看看你的孩子多可愛,再看看其他人,有的連對象都還沒找到,你還有什么不平衡的呢?有一些教師過于要強和追求完美,凡事都要拿第一,這也不容易感到幸福。比如有個數學教師對教研組長很排斥,最擔心和她同一年段任教,她說:我不喜歡組長來我們年段,只要她來,我的成績就只能第二。其實只要夠好就行,要允許自己有小缺陷,允許自己有不完美和不如人的時候,如果老跟最好的比較,收獲的永遠是挫折、失落、難過。
所以,要想獲得幸福,就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虛榮,恰當的比較是:得意的時候往上比就不會自大,失意時往下比就不會難過。要明白每個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許,你沒有豪宅,卻有關心愛護你的家人;也許你沒有很高的職位,卻有很多親如手足的好友;也許你沒有萬貫家產,卻有千金買不來的健康身體……無人喝彩時更要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和所擁有的,不要因盲目攀比而貶低自己。
三、樂觀心態看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個人對刺激情境的信念和認知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所以,你的看法決定你的情緒,你的情緒決定你的命運。
當我們無法改變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改變對事情的看法。比如,事件“今年又當班主任了”,消極的想法:累死了,每年都讓我當班主任,領導一點都不照顧我;積極的想法:當班主任雖然辛苦,但收入也會提高,同時也說明領導信得過我的能力。又如事件“所帶班級表現和成績不好”,消極想法:我運氣真不好,接到這個班“英雄好漢”一大堆,每天要受氣,成績要墊底;樂觀想法:雖然班級學生成績不好,但也說明進步的空間大,也是鍛煉能力的好機會。以上事件,如果你持消極想法,那就會有苦惱、生氣、不平、焦慮、傷心、失眠、吃不下飯等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進而影響到你的工作,假如采用積極想法,就會有相應的好心態和積極行為,能促進工作。
培養樂觀心態,就是培養個人的樂觀特質。如果你確實不喜歡教育工作,認為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痛苦的,那就需要換掉它,換不掉的話就要說服自己,把它變成一件你認為有意思的事情。要塑造對待教師職業的陽光心態。
四、心存感恩
心存感恩就是培養個人感恩之心,并通過各種方式來加以表達,以完善個人的情商與社交能力。首先,要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其次,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等所做的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
有個女教師常常因為婆婆指責她家務沒做好而煩惱。顧及丈夫的感受,每次婆婆數落,她都忍住了一聲不吭,婆婆見她這樣也很不高興,家里的氣氛就這樣冷冷的,到后面這位女教師甚至怕回家了。后來,女教師跟朋友訴苦,朋友問她:家務大部分是誰做的?你對你婆婆表達過謝意嗎?女教師很茫然,因為她之前一直認為既然一家人住一起,婆婆幫助做家務理所當然,從沒想過要感謝。之后她聽從朋友的建議,進門就問候婆婆,在親朋好友面前夸獎和感謝婆婆對家庭的付出,每次出差更忘不了給婆婆買個禮物,婆婆一數落立即稱是。慢慢地婆婆也變了,由原先經常指責變成提建議,后來連建議也很少了,還經常心疼媳婦工作辛苦,看到她沒吃早飯出門便拿著雞蛋追出門要她帶上吃。這一切的改變來源于感恩。
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只要你認真想,都有很多值得你感恩的地方。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只要你每周甚至每天都能記住你感激的三件事,你的幸福指數就會明顯提高。
五、有效的壓力管理
適度的壓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壓力過大且釋放不好,身心可能出現各種疾病,同時也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我們要不斷提高個人化解壓力的能力,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壓力。
當壓力過大時,要如何進行調整呢?首先,平時要注意建立親密關系。一個人的幸福感80%以上來自于親密關系,這些親密關系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事、鄰居等,當一個人面臨困境時,如果擁有一個協調有效的共同體,相互支持,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會很快恢復能量。其次,要適度休息。人們為了生計,拼命工作,身心疲憊,需要在忙碌之后適度休息。休息是為了更加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第三,讓身體動起來,找到一項適合你的時間機動性和身體狀況的運動,而且是一項你真正喜歡的運動,可以很好釋放壓力。第四,要有適當的業余愛好。人一定要有點愛好,興趣多、愛好廣的人因為關注點支撐點比較多,不容易被一件事情所牽絆,快樂也就比較多。另外,不斷進修學習提升自己也是化解壓力的一大法寶。
六、樂于助人
人人都渴望自我實現,但自我實現不只是在權力、金錢或職務級別等方面的成就,也可以通過幫助他人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帶給他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有研究顯示,那些花時間或金錢投入慈善事業,或者無私幫助他人的人,自己的幸福感也會有所提高。
總之,提高幸福感,需要教師自己從心里去改變去調適,需要自己去行動。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享受幸福的人生,除了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去細細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幸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實踐與表達,透過行動,把幸福帶給別人,也帶給自己。
(責任編輯:黃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