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據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新聞主媒介已不再將新聞類專科畢業生納入其視野,對本科畢業生的需求也已趨于飽和。高職院校新聞傳播類專業應如何設置以突破當前發展困境?從當前教育市場的需求看,高職院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應超越新聞主媒介,貼近企業、社區等,走向社會大媒介,堅持大傳播導向。大傳播導向型人才培養理念有助于高職學生求職和服務社會。高職院校應以“大傳播”為新聞傳播類專業設置的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聞傳播;專業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4-0140-02
一、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傳媒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聞傳媒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與此同時,國內各高校也紛紛開設新聞傳播類專業。目前,全國400多高校設置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學等新聞傳播類專業近600個,為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輸送了大批的優秀人才,促進了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然而,近年來高校的快速擴招及傳統媒體需求的減緩,新聞傳播類畢業生正面臨就業難的現實困境,另一方面,企業在新聞傳播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題地位突顯。,隨著企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對企業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大多數企業設置企業文化專職部門,負責企業文化建設、品牌策劃、企業內刊、網站建設等等,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
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應根據學生就業市場的變化作出適度調整。作為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新聞傳播專業要立足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按照企業設置崗位的職能及崗位技能要求,突出職教特色和優勢,著力提高學生崗位技能及動手能力,以培養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高職院校對新聞傳播類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勢在必行。
二、高職層次新聞傳播教育應偏向傳播學
正確區分傳播與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教育部現在的學科目錄:一級學科是“新聞學與傳播學”;二級學科是兩個“新聞學、傳播學”;三級學科只有新聞學下列有:“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學、廣告學”,傳播學下未列有分支專業。在信息化社會中,一切領域都迫切需要信息和傳播的專才。為此,培養大批信息和傳播的“通才”,就成了高等教育的一個重點和方向
高職層次新聞傳播教育應偏向傳播學。隨著新聞主媒介對新聞傳播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企業、社區、社團等對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增大,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這一新形勢,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按照企業的崗位設置及崗位技能要求,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途徑建設。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應偏向傳播學方向,按照企業崗位技能模塊和技能要求,設置品牌策劃、信息傳播、CIS系統等課程,并結合職業院校特色,側重于崗位實操及技能培養。在人才培養途徑方面,加大企業崗位實踐力度,把課堂搬進企業,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聘請企業專業管理人員參與到專業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中來,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
高職院校的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應貼近社會大媒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新媒體的出現,新聞傳播教育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涵蓋了新聞出版、報刊雜志、廣播影視、廣告印刷、網絡傳播等各類文化產業。
信息傳播是任何企業、社團組織維持正常運轉、建構單位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信息傳播已被越來越多企業所重視。特別是國內大中型企業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準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企業紛紛設立專職崗位甚至專職部門,負責企業信息、傳播,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了過去的信息生產機制,同時也引起了新聞傳播教育模式的調整,開設新媒體專業的高校不再把培養記者作為新聞傳播專業的主要方向,而是培養一種泛媒體人才,寬口徑、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
三、高職院校新聞播傳類專業設置應堅持“大傳播”為方向
2004年教育部出臺了《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管理原則意見》,明確提出專業的設置與劃分在以就業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體現三個原則:職業性與學科性相結合的原則,實行“以職業崗位群或行業為主兼顧學科分類”;適應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寬窄并存”;多樣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鼓勵不同院校對同一名稱的專業設置有本校特色的課程和實習實訓環節。這三個原則,從宏觀上給各個學校的專業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2004年10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中新聞傳播專業類歸在“藝術設計傳媒類”,其中,新聞傳播類設置的專業有10個。
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
67藝術設計傳媒大類
6703廣播影視類
670301廣播電視技術
670302攝影攝像技術
670303音像技術
670304影視多媒體技術
670305影視動畫
670306影視廣告
670307主持與播音
670308新聞采編與制作
670309電視節目制作
670310電視制片管理
從以上10個專業可以看出,側重傳播學方向,側重技術、技能的培養,符號高職教育的特點和教育目標。
參考2008至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新聞傳播類的專業涵蓋面集中在新聞出版、網絡傳播、廣播影視、廣告等行業,數碼音像、印刷及會展行業則相對薄弱;新聞傳播類專業名單呈增加趨勢,2008年14個,其中新增設的專業有2個,2009年有15個,2010年有25個,其中新增設的專業有7個,2011年有35個,其中新增設的專業(*標注)有4個。
2011年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新聞傳播類專業和新增設的專業(*標注)如下。
90117 廣告媒體開發
590123 網絡數字媒體
590155 網絡營銷
590222 數字媒體技術
610408 電子出版技術
610409 版面編輯與校對
610410 出版信息管理
610411 出版與電腦編輯技術
610413 數字印刷技術
610414 數字出版
610415 數字媒體設備管理*
620307 商務信息管理
620406 廣告經營與管理
640107 會展策劃與管理
640109 旅游傳媒*
650209 電子政務
660151 文化藝術管理
660153 文化創意與策劃*
670116 廣告與會展
670137 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
670311 新聞與傳播
670312 信息傳播與策劃
670313 傳媒策劃與管理
670314 現代傳播
670315 影視燈光藝術
670316 網絡新聞與編輯
6703017 舞臺影視技術
670318 數字傳媒藝術
670320 影視編導*
670330 電視攝像
670331 攝影
670332 作曲技術
670334 錄音技術與藝術
670335 媒體營銷技術
670336 交互媒體設計
以上目錄中,代碼為6703(藝術設計傳媒大類下的廣播影視類)的有14個。5901為電子信息大類下的計算機類,6104為輕紡食品大類下的包裝印刷類,6203為財經大類下的經濟貿易類,6204為財經大類下的市場營銷類,6401為旅游大類下旅游管理類,6502為公共事業大類下的公共管理類,6601為文化教育大類下的語言文化類,6701為藝術設計傳媒大類下的藝術設計類。
做好新聞傳播學的專業定位,高職院校在設置新聞傳播類專業時,首先要做好調研,分析社會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及崗位名稱;其次,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優勢,新聞傳播類專業是一門跨學科、兼容性強的專業,將文學藝術、心理、經濟及計算機等領域的學科優勢轉化為新聞傳播的專業優勢;再次,積極利用校外資源,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和師資建設。堅持以就業崗位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基礎,不斷創新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專業教學和專業管理,是以崗位為導向的高職專業建設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新聞傳播類專業設置應建立在文化藝術及技術融合的“大傳播”基礎之上,立足于“大傳播”,結合各種傳播媒介的特點、建設和發展一批特色專業、重點專業,在專業設置上,注重媒介特性、實用操作技能。當前企業、社區、社團組織等普遍重視和加強自身社會形象、系統文化及品牌建設,急需一批具有專業水平,適應性強的一線新聞傳播人才。依據企業特別是新媒體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拓寬行業領域,從適應信息傳播行業及相關行業一線的實際工作出發,實行教學、實踐結合,以培養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成為職業院校新聞傳播專業開發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于松明.再談新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今傳媒,2010(2).
[2]張國良.再談日本的新聞教育[J].新聞大學,1997(4).
[3]吳信訓.美國新聞教育掃描及啟示[J].新聞記者,2006(7).
[4]杜駿飛.新聞傳播教育向何處去?——專家意見測量與變革路徑分析[EB/OL].http://www.lwlm.com/xinwenchuanboxue/200908/3 02815p2.htm.
[5]田衛東.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新聞傳播類專業設置的思考[J].宜春學院學報,2010(5).
[6]王天定.中國新聞教育中暴露的問題[J].新聞記者,2006(8).
[7]何梓華.中國新聞教育要適應新聞媒體的需要[J].新聞與寫作,2006(7).
[8]葉杰英.論高職院校新聞專業準職業人的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