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互聯網發展快速,許多新型的網絡媒體以及網絡營銷工具都應運而生。如今“微博熱”,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這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方式,由于其在信息傳播上的優勢和特點,打破了傳統傳播局限,隨時隨地的與他人來分享生活中的各種內容,可以增加人們發布和接受信息的時效性。使人們隨時隨地發布信息。但同時微博也會使得信息的真實性遭到質疑,帶來了強大的負面影響。本文通過對微博的發展現狀,對其在新媒體環境下出現的傳播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探討“微博”在信息傳播的特征和意義,并利用“微博”看其在新聞信息傳播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啟示。
關鍵詞:微博;信息傳播;特征;啟示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4-0106-02
一、微博歷史與傳播現狀
微博是一個幫助用戶完成信息分享傳播和取得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網頁以及各種客戶端來建立個人社區,以120~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實現即時分享[1]。微博最早是是來自于美國的Twitter ,2009年新浪網的“新浪微博”,成為中國微博的第一家。中國網友也為微博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圍脖”。國內大型的互聯網網站新浪、騰訊和搜狐都相繼推出了自己微博,也為廣大使用者提供了一種全新另類的娛樂和人際交流方式。就像“Twitter 網站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于一種交流感。”(Sense of community is one of twitter’s main attractions.)[2]。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繼博客之后興起的一種開放性的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者可以用簡單的140字進行溝通,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在國外風靡的最知名的微博網站是Twitter,Twitter以其特有的溝通方式改變著網絡時代的人們,雖然它算不上一種技術革新,但確實推動了對于互聯網理解的深化,它提升了網絡表達的真實性[3]。
“這年頭,沒個‘圍脖’,還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毙吕宋⒉┑膹V告語道出了微博在現實生活中受關注的地位。2009 年8月份開放新浪微博,新浪模仿國外知名的Twitter,并結合當前中國特有現象,打造出適合中國人的一個交流平臺,特別新浪“名人博客”是利用名人效應和適當炒作,很快聚集大量人氣,在推出后便成為了國內微博客的領跑者。
在微博的世界里,傳播者的身份不斷在發生改變,每個人可以是信息生產者,傳播者和接收者,也可以是受眾或傳播媒介,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要動力。信息傳播越來越人性化和個性化,也更加的注重了互動和平民話語權。受眾可以和主持人形成粉絲關注,無論是線上和線下都可以隨時交流,便形成了雙向性的互動,甚至微博平臺目前的提供者新浪網,也強調新浪網的各個內容頻道應該如何應對和利用微博,也讓傳統媒體再一次面臨挑戰[4]。
二、微博的信息傳播特征
(一)微博的傳播優勢促進新聞信息傳播的發展
1.操作使用簡單便捷
就拿國內最風靡的“新浪微博”來說,不論是電腦微博,手機微博,只需要下載一個客戶端,注冊賬號,就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設置昵稱和個人的資料,簡單幾個程序,就可以快速進入微博時代,強大的社交網絡和大量信息,成為大多數人用來獲取信息的新平臺[5]。這里就像一個大平臺,你可以關注名人可以關注朋友,可以滿足人際交往互動的各種需要。簡單的步驟,就可以馬上進入“織圍脖”時代。
2.信息傳播碎片化,輻射性強
微博是對原有網絡交流方式的創新,集合了以往交流工具優點,它擁有自己的主頁,同時允許任何人閱讀、評論、轉發的傳播。每個主頁既是傳播終點,又可以是下次傳播的起點,這種傳播形態的傳播速度遠遠高于之前任何一種媒介產品的傳播速度和廣度,使信息迅速傳播開來。微博作為一個跨媒體的傳播工具,它的存在價值在于它具有的新聞即時性和簡單快捷的交流方式。 “Twitter 確實改變了媒體版圖” [6]。微博時代人人都可以發新聞,它把媒體的力量交到一般人的手中,透過微博大家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媒體。微博的出現,改變了新聞報道重大或者突發事件的生態環境,第一時間為用戶播報熱點事件和有價值的新聞消息。這些表明微博不僅是自我表達、人際交流的工具,而且迅速崛起為新的社會化媒體,它可以“是媒體,是生活圈,是消息源,是消費導購平臺,是輿論場,是一個簡單在外,復雜在內的媒體化、社會化、融合化的獨特傳播平臺。[7]”
(二)微博的傳播劣勢制約新聞信息傳播的發展
1.瑣碎化傳播。微博的實時傳播的特征使得它不能夠包含深刻的文化底蘊和精華,在這個平臺完全成為網友們發布瑣碎口語化信息和娛樂消遣的一個工具?,F如今很多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微博又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發布任何瑣碎信息,多數微博內容都是一些個人的抱怨和瑣碎化文字,并不能起到啟迪人心的作用,內容多是網絡垃圾,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文字也內容淺顯停留在表面狀態。據調查,在美國網站Twitter上有40%內容屬于“我在吃漢堡”之類的無意義的瑣碎嘀咕,個人瑣事的相關信息占據傳播內容的80%左右[8]。大量的瑣碎的信息讓受眾在不停接受信息和狀態的同時,能達到深入去思考的目的,信息傳播中弱化了其連貫和邏輯。
2.信息泛濫和爆炸。微博傳播主要借其強大的速度優勢,和即時傳播功能讓微小的內容可以在瞬間引爆,形成了信息的爆炸式傳播,進而給互聯網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使用微博并沒有任何的定性的限制,所以大多數信息就在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和核實的情況下,并不能夠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就進入傳播過程當中,便形成了信息的浪費和泛濫,也因此將有效信息被埋沒,造成信息提取難度。所以作為傳統媒體更應有能力從信息的海洋中過濾、篩選符合特定受眾需求的內容加以發布[9]。
三、微博對傳統媒介的意義
(一)創造全新的新聞信息傳播形式
微博匯聚的信息,并快速傳播開來,突破了原有的媒介信息傳播方式,制造出一個新的媒介環境。加大了海量信息的搜索范圍,這樣快捷的方式無疑是對傳統媒介的一種挑戰和創新。信息傳播瞬時性和內容簡單性,使信息接收者在收取和閱讀信息并進行再轉發的過程一步完成。實現了信息傳播零時間。簡單的新聞提示詞,可以幫助人們在短時間找到大量的新聞信息源,不僅找到精煉的有效信息,也保證了新聞的價值。這種時效性和廣泛性的微博新聞信息平臺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饋。這種多維度的信息傳遞模式強化了微博的傳播力,為傳統新聞媒體提供新鮮度強和可靠度高的新聞信息。
(二)碎片信息產生新型話語權
雖然微博的信息是碎片瑣碎的,但是這些單獨的瑣碎語言和某些重大事件相關聯的時候,信息制造者就成為經歷者和評價者。大量的瑣碎信息在同一主題集中一起的時候,就可行程成強大的新聞事件源,并進而匯集成為熱點話題,便成長成一種新型的話語權。“在網絡和新的傳播技術領域里,志同道合的團體會彼此進行溝通討論,到最后他們的想法和原先一樣,只是形式上變得更極端了?!睆哪撤N程度上說,網絡為公眾宣泄情緒提供了最佳的渠道[10]。在微博中有雖然多是瑣碎信息,但是大量的相同新聞關鍵點和詞匯集合,就會讓這個話題成為焦點,幫助人們可以在其中快速提煉出新聞觀點。
四、微博的新聞信息傳播發展前景探析和對傳統媒介的啟示
(一)如何改善微博傳播
面對微博文化出現的不足之處,應當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媒體把關責任。微博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里發布信息,但首先應當要保證這公民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每位公民應當樹立好良好的道德觀念,合理的使用媒介工具,加強和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素質,特別是網絡道德觀念,要自覺去履行和實踐每一個網民應盡的責任,微博是一個新媒介工具,也正在一個起步階段,需要不斷調整和加強,而我國就有近4億多的網民,數量龐大復雜,所以將要面臨的情況也更加復雜。要有效地應對各種問題,就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除了網民的自身自律,作為微博網站也要擔負起把關人的責任,自覺合理的維護好信息傳播的秩序,微博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傳統媒介與“微博”結合,實現信息傳播的新發展
微博作為一種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有效結合的傳播平臺,以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和傳播形態的創新帶來傳播領域的一場微革命,改變了傳統新聞的生產模式以及輿論的生成方式。微博有著特殊的傳播優勢,我們應在不斷優化它本身的基礎上充分有效利用它,使之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利用其實效和互動性在深度上做功夫,可以讓微博作為的一種新興傳播形式發揮其強大的潛在動力。傳統媒體利用這種快捷有效的傳播形式,結合起來對新聞進行篩選和擴大,加上法律法規和技術的不斷提高,加大監管和把關的力度。微博是新興時代的標志,傳統媒介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兩者融合,才能實現雙向發展和共贏。傳統媒體應在繼承發揚其傳統優勢基礎上積極探索尋求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基于微博的傳播特點及技術優勢,充分利用好自身資源。
參考文獻:
[1]微博[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2]蘇克軍,趙彬.我們既媒體[J].讀書,2006(3).
[3]伊倫.Twitter來了[J].互聯網天地,2007(10).
[4]李翔.微博兇猛 傳統媒體小心[J].經濟觀察報,2010(3).
[5]劉興亮.微博的傳播機制及未來發展思考[J].傳媒,2010(1).
[6]劉暉.Twitter:微博客時代的到來[J].傳媒,2009(10).
[7]黃朔.微博客多極化傳播模式初探[J].青年記者,2010(4).
[8]趙民,張軍峰.社會運動中的Twitter現象-—兼論Twitter的性質與發展方向[J].新聞大學,2009(4).
[9]張海鷹,柳森.微博問政,為何成為新時尚[N].解放日報,2010-03-18.
[10](美)凱斯·桑斯坦著.黃維明譯.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