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地域間文化的差異使區域間兒童美術教育有了很大區別,為了促使兒童美術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我們需要將兒童教學生活化。教學生活化途徑主要有:本土性民間故事、文學詩體及童話與兒童美術創作相結合;本土性民間美術與兒童畫創作相結合;本土性地理地質資源與兒童繪畫寫生相結合。大膽挖掘山區兒童美術教學內容,為創建新課改下兒童美術課程提供新的血液。
無容置疑任何時代、任何地域都有兒童美術,但真正重視兒童美術并對之加以研究則應該是近代的事情。[1]山區本土文化生態資源豐富,但如何轉變觀念,多角度、全方位、因地制宜地整合本土資源對美術課程進行開發利用是解決山區美術教育現狀的有效手段。應該從本土民間故事、文學詩體及童話、民間美術、地理地質資源等形態進行挖掘,更加有效地實施山區兒童美術教學和進行兒童美術課程(教材)建設。
一、本土文化生態性民間故事、文學詩體 及童話與兒童美術創作相結合課程嘗試
鄂西北房縣山區本土民間故事繁多,題材廣泛。如極具代表性的野人洞、賽武當、軍馬鋪等近30則被房縣人津津樂道的民間故事和童話。加之冠以“詩祖故里”、“中華詩經城”的房縣,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者尹吉甫的故鄉。在此基礎上,抓住兒童對新生世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理,在兒童教學課程設計中,將如此豐富的民間故事和文學詩體納入到課堂里,極度調動兒童們對于神秘色彩故事和童話的興趣,在興趣中引導兒童對故事中人物形象進行大膽想象并加以視覺化,搭起文學與藝術,童話與童畫之間的橋梁,最大限度地激發兒童對美術創作的興趣,提高兒童對文學形象的認知、想象能力以及對美術創作的視覺表達駕馭能力。
當然,從兒童對新生世界,對新生事物的好奇、獵奇心理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兒童美術教學中很美妙的嘗試,嘗試的辦法也未必就此一種。還比如抓住從小孩咿咿呀呀發聲學字開始,大人們習慣性會教兒童們背誦唐詩宋詞這一習慣入手,讓處在吐詞不清,發音不正期的兒童在接觸美術教學時,可以根據每個兒童所熟知的唐詩宋詞作為基本藍本,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藍圖”,讓最通俗的“詩畫合一”之說法在兒童美術教學中得到驗證,這未嘗不是兒童美術教學中可行的嘗試。
二、本土文化生態性民間美術 與兒童畫創作相結合課程探索
兒童畫天真、浪漫、新奇、大膽、率真,不雕琢,無拘無束,色彩鮮艷大膽,隨心所欲,無透視,反自然,畫面充滿了兒童特有的稚拙、純真、自然的質樸美。而民間美術作品色彩熱烈、鮮艷,它稚拙的表現手法、求全求美的審美觀和浪漫主義的時空觀等,與兒童美術有著許多的共性,兩者存在著天然的親和力。[2]自古以來,房縣(秦巴)山區的手工藝品在此聚集流通積淀,此地民間剪紙、刺繡等工藝品風貌醉人,地域特色濃艷,表現出本土地區古樸稚拙的特點。比如這里的根雕藝術不僅工藝精湛且題材上還極賦地方“野人文化”特色,全國少見。這些直觀的民間美術作品、工藝品和路途石雕藝術都為兒童美術教學課程建設提供了新鮮的教材,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下的慢慢遺失,這些本土性美術與工藝不僅亟待需要保護和傳承,面對兩種具有“通感”的繪畫藝術形式和資源匱乏單一的山區教學迥勢,借助民間美術開展兒童美術教學,努力挖掘兒童本身具備的民間性,把民間藝術獨特的表現特征潛意識地灌輸于血液中,這無疑是一舉兩得的教學課程探索途徑。
三、本土文化生態性地理地質資源 與兒童繪畫寫生相結合課程實踐
房縣境內以地名為主的,有傳奇色彩的地貌多達40余處(如秦口街、望夫山、五龍口、念情谷、寶石店、珠藏洞、鑼鼓洞、穿風巖、碾子溝、天葬墳、化魚石、馬尾河等等),在兒童教學中,以語言表述地名故事的方法,將兒童帶入情景,隨后在課堂中提供故事情景里真實的地貌照片進行創作或者帶入實地進行寫生創作的實踐性嘗試,讓兒童隨時隨地從事涂鴉,隨時隨機地從事寫生活動。
美術教師應該清晰地認識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征及其在美術發展中的表現,大膽摒棄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發揮地區文化生態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天馬行空”式的創新,迎合兒童“天馬行空”型的思維習慣。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一方面順應兒童的身心特征開展有效的教學,另一方面通過美術教學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3]
四、本土文化生態整合與美術課程資源建設的意義
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重視本土文化生態在區域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在本土文化生態整合與美術課程設計中找到契合點,因地制宜、多角度全方位地對本土資源為課程設計所用,促成兒童融入多種多樣的感官體驗。最終不僅使得美術教學節約了成本,兒童美術教育教學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種生活化美術教學植入更易于培養兒童對繪畫的興趣,激活思維能力,利于引導兒童認同鄉土文化和民間美術,喚起他們對自然、對生命、對生活的關注,全面啟發兒童的心智。
綜上所述,當下新媒介、新材料、新閱讀習慣的多樣化教育方法已經充實和拓寬了兒童美術教育的內容。讓先祖延續下來的本土文化精華最優化地為課程資源建設服務。
【注釋】
[1]尹少淳. 關于兒童美術的幾個問題.美術[J],2007(06)
[2]羅珊珊. 質樸與稚拙之美——淺析民間美術與兒童美術的審美取向.開封教育學院學報[J],2008(04)
[3]尹少淳. 兒童美術教育的支點.美術[J],2011(06)
【作者單位:張樂,湖北美術學院】
曾潤,湖南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