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裝飾藝術的功能創新展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功能創新在裝飾藝術中越來越發揮出較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力推進智力發展的同時,而且還要支持和培養情感與精神能力,進而達到人性的和諧穩定需要高情感作為回應。
一、簡述
(一)裝飾藝術與人日常生活的聯系
裝飾藝術是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形式之一。說她古老,是因為她先于文字出現(圖1)。說她年輕,是因為她始終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歷史的延伸過程中,裝飾藝術有著廣泛的內涵,并遍布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激發著人類愛美的欲望和審美的要求,成為人類永遠的伙伴。
裝飾藝術設計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藝術形式,并與各自的文化背景緊密聯系、相互融合,成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我們了解各種文化形態同裝飾藝術的相互關系有著直接的作用[1]。
(二)區域裝飾藝術的特征
裝飾作品,其功能主要從屬于某種客觀對象,適應客觀環境,要和工藝制作相結合,要受工藝材料和制作條件的制約。因此,裝飾作品又具有一定的工藝性。一般地說,裝飾作品總是根據不同的裝飾要求來選擇適當的題材、構圖、造型、色彩及表現技法,配合工藝制作條件來裝飾某一環境或物體[2]。
從其風格形式上來講,雖然古今中外裝飾藝術形式迥異,但其實質都是以自然的范本為基礎。不論是相似還是極大程度上的改變,那些由此產生的紋樣、母題、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風格、藝術樣式,都可通稱為裝飾藝術。這里的自然范本,指的是以自然界中的一切參照物以及蘊涵在內的自然規律特征。
人對自然的認識是一個逐步發展進步的過程,因此,裝飾藝術也是隨著人的認識過程而逐步豐富的。從原始時期的裝飾藝術到手工藝時代的裝飾藝術到現代的裝飾藝術,可以發現其裝飾形象,具體的表現手法都是逐漸繁榮豐富的(圖2、3)。
二、功能對裝飾藝術發展的影響
裝飾的審美功能是通過審美主體對裝飾作品中的美的感知、認同、欣賞、感情共鳴才得以實現的,裝飾雖不像純繪畫那樣直接用優美的形象打動人,但卻以一種特殊的形象、形式、色彩、材質等影響人們的情緒,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性情。裝飾使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還賦予生活色彩和美感,使人獲得審美的愉悅,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裝飾的這種認識教育功能反映在具體的作品中,它不像主題性繪畫那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道德內容,但并非只是為形式而形式。它的認識教育功能,更多的是通過生動的造型、優美的形式、絢麗的色彩,給人們美的享受和啟迪,影響著人的全面發展[3]。
三、裝飾藝術與科學創新
(一)裝飾藝術在家居產品中的創新表現
國際上每年的各大著名家居展中,眾多優秀的設計組織與設計師的家居作品都預示了裝飾傳統的復興。裝飾藝術在家居產品中最明顯的表征就是圖案與色彩,在室內空間與產品中再一次充滿了各種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大部分取自于傳統的裝飾素材,并作出創新與改變,創造了新的圖案。圖案又結合新的工藝手法表現在產品中。采用新技術與新材料綜合新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裝飾是這種對裝飾藝術的探索和進化。
(二)裝飾藝術在電子產品中的創新表現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電子產品主要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對人日常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用于個人和家庭的與廣播、電視有關的音頻和視頻產品。與傳統的生活器具和家居用品不同,消費類電子產品基于一個較高的技術核心,而他們的外觀設計又相當單一化或模塊化。
如圖4中SonyEricsson的一款Walkman手機,玫瑰紅的機身背后有浮雕式的圖案裝飾,強調了視覺和觸覺上的肌理感,是一種硬件界面上的裝飾[4]。
四、結語
在后現代社會中,一方面高科技占據了基礎地位,并不斷地改變社會與個人生活。另一個方面,社會在精神層面上忽略了對人性的關注,并通過物質層面進行隔絕。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沉浸在個人世界里,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語言技巧和交流技巧都在下降。這種尷尬與困境使人性在高科技的沖擊下難以保持平衡。我們不僅需要大力推進智力發展,而且還要支持和培養情感與精神素養。因此,在一個高科技的社會中,達到人性的和諧穩定需要高情感作為回應。
【參考文獻】
[1]李長蓀.美學藝術學與哲學講義[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2]范玉吉.審美趣味的變遷[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胡飛,楊瑞.設計符號與產品語意[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4]牛玖榮.談電腦技術的發展與裝飾藝術設計[J].藝術教育.2007(05)
【作者單位:天水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