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方和諧理念強調的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對人們的生活和心理產生深遠影響,“和諧”已經成為當代人們生活的共同追求和美好祝愿。
人類一直在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樣性,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這種文化觀念使設計的理念和形式發生著變化,也由此產生和諧設計的新理念。和諧設計的理念融合了生態設計、人性化設計、情感設計等各種設計理念,其意義在于引導人們在設計的同時以和諧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和追求目標,協調處理人與物,物與物及物與環境的彼此平衡與協調,將具有矛盾性甚至沖突性的因素相互調和。
一、和諧理念的由來
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和諧理念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和諧理念在東方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和”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 字。在《易經》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書》中,“和”是用來描述國家、家庭等組織內部良好、協調的狀態。春秋戰國時開始 ,“和”又作為一個哲學的范疇被廣泛研究。“諧”為和,配合得當、協調之義。
和諧的理念在中國古代也貫穿于儒、道各家,孔子首先提出“和為貴”的命題,認為和諧是天下最珍貴的價值,是社會最美好的狀態,從治理國家的角度肯定了“和”的作用。
荀子在《荀子·王制》提出“和則一,一則多力”的主張,認為只有人們相處和諧,力量就會越多,集中起來就會越強大。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認為發展內部和諧,上下齊心合力,才能無往而不勝。古代和諧理念強調處理人與自然、 人與人、 人自身三大關系,即對人和社會而言,和諧狀態是重要的,和諧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社會和人的協調共生。在現代社會,和諧理念下的設計觀也理應符合自然社會發展的趨勢。
二、和諧理念下的設計觀
(一)系統性和整體性
和諧理念下的設計觀基于東方傳統的和諧思想,是一個關于“人-物-環境”三者之間關系的大系統,在設計時,要對人、物、環境三方面充分考慮。在現代社會,盡管設計時要掌握人機工程、設計心理、工藝、美學、生態學等諸多知識,但和諧設計并不是將這些知識分開來研究,而是要以整體的系統性來研究,即以和諧的理念作為設計的指導思想和最高目標,在設計過程中協調處理人與物,物與物及物與環境整個大系統內相互協調、匹配的關系。
比如對于產品設計而言,原材料供應、機械加工、資源和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要素都必須有全面的認識,在設計的過程中去實現對立統一,并將具有矛盾性、沖突性的因素相互調和,最終設計出滿足于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需求的產品。
(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
和諧理念要求人們正確處理人與物的關系,而人性化設計是設計中“人性”與“物化”的統一。人們的審美意識、倫理道德、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是物的“人化”;人的意識、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設計來表達,是人類精神的“物化”。中國古代哲人“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思想反映出人與物的辯證關系,這兩者相輔相成。在設計過程中,只有做到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的統一,才能達到人與設計,設計與人的完美融合,才是真正和諧的設計。
(三)綠色設計體現和諧設計
隨著全球環境日益惡化,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在不斷深入人心。設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同時也承擔著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尋找合理生活方式的任務。綠色設計正是人們對現代環境及生態問題的反思,同時也反映了設計師道德及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綠色設計不僅強調對自然環境的友好,同時還關注設計的人文精神,實現設計的和諧發展。將設計與社會環境、人文內涵完美融合,進而促進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綠色設計將生態學的方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設計學之中,充分考慮材料、加工制造、運輸、回收及廢棄處理等各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努力使環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只有采用綠色設計方法才能實現社會良性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四)和諧設計的實用性與藝術性
和諧設計的理念在實用型設計中尤為重要。比如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強調實用性是設計的基本屬性,離開了實用性,產品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產品實用性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可行性和經濟性,必須考慮加工工藝、生產可能、經濟成本及市場需求等,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如果說實用性是產品的基礎屬性,那藝術性則是其精神表現,設計師按照設計的規律,將自身的藝術理念、審美和情感通過設計在產品上得以表達。對于設計師而言,不僅要掌握人機工程學、流體力學、材料力學、仿生學等相關知識,還要掌握美學、藝術、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將實用性和藝術性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設計師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設計,使設計對象既具有使用功能,又有相對完美的藝術水準,只有實現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才能真正達到設計的目的。
三、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對人們的生活和心理產生深遠影響,“和諧”已經成為當代人們生活的共同追求和美好祝愿。基于和諧理念的設計觀延續了中國古代的哲人思想,強調設計以和諧思想為前提,協調處理人與物、物與物、物與環境整個大系統內相互作用的關系。我們必須把和諧理念與對生活方式的理解融入到設計中,真正實現“人—物—環境”的和諧,追求“物我相忘”的境界,這是當代設計師的使命,也將是未來設計的必然趨勢和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1]羅西鋒.中國廚房電器產品的和諧化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2]劉韜.設計以人為本——論產品設計的人性化[J].華章,2011(32)
[3]孔德明.造物的和諧[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