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陸在易是我國當代極富盛名的作曲家,在合唱音樂創作的領域中,陸在易的合唱音樂影響力是非凡而巨大的,不僅旋律優美,更在其中蘊含著深厚而真摯的感情。通過對其合唱作品《雨后彩虹》的欣賞,來解析陸在易的合唱音樂在創作思想、音樂結構形式與表現形式、音樂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合唱特點,準確把握住這些特點之后,才能夠將作品更好的演繹出來。
在中國當代音樂發展史中,陸在易是其中一位享有盛名且有著極強影響力的著名作曲家。他的音樂創作體裁繽紛多樣,不僅包括管弦樂、合唱音樂,還涉及到舞劇音樂、戲劇音樂等藝術音樂形式。他的音樂作品旋律優美、內涵深刻、感情真摯而濃烈,各種形式和體裁上都有廣泛流傳的音樂作品,并以合唱音樂和藝術歌曲最為著名,其中他的合唱歌曲《雨后彩虹》更是為人們所熟知,常常在音樂舞臺上唱響,是中國新時期藝術音樂中出類拔萃的合唱音樂作品。
一、陸在易音樂創作的概述
陸在易的音樂創作起源于他的學生時代,并在改革開放之后進入到了相當繁榮的階段,也就是他進入到上海樂團之后的這一段時期。
在八十年代里他創作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其中以合唱音樂最多也最為出色。在合唱音樂的領域里很少有能夠與他相提并論的音樂者,在演出時合唱團往往都是將他的合唱音樂作為保留曲目,由此可見他的音樂分量。隨著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進行,他的音樂也傳遍了大江南北,他獨特的音樂藝術魅力將中國文化藝術帶進了溫暖的春天。到了九十年代,正值世紀轉換的大好時期,陸在易的思想受到新時代的洗禮,表現出具有超越性的深刻內涵,使得他的藝術創作也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原有的扎實藝術功底上更增添了成熟和老練,很多優秀的音樂抒情作品都集中體現了這一點。陸在易之所以能夠取得合唱藝術創作上的成功,這與他自身的條件和擁有的品質是分不開的,他不僅能夠深刻透徹的理解合唱藝術的本質,并且作為一名藝術家他擁有著對于音樂的極強敏感性,更可貴的在于他的刻苦和執著,他堅持鉆研合唱的創作技巧和方法,始終將合唱藝術創作作為一項事業而努力不懈的追求著。
二、從《雨后彩虹》看陸在易的合唱特點
通過對陸在易合唱藝術作品《雨后彩虹》的欣賞,從作品本身和它的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形式、音響構思、表達技巧等方面來解析陸在易作品的合唱特點。
(一)蘊含大愛的思想情感
從規模上來講《雨后彩虹》不算是一首氣勢宏大的作品,但從藝術作為上看它確是一首名符其實的大作品。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將一個非常完整的藝術構思清晰完美的表現了出來,表達了對祖國真摯強烈的熱愛之情和對生活由衷的贊美。陸在易的作品在選取題材時總是在表達一種大愛,歌頌祖國、歌頌故鄉、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他作品最為顯著的感情特色,他的合唱藝術的首要特征也就是熱愛生活、熱愛祖國、贊美家鄉。不僅在《雨后彩虹》中能夠感受到這一點,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夠反映出這些特點。
例如由張鴻西填詞的作品《祖國,慈祥的母親》,改編岳飛詩詞的作品《滿江紅》,由林澍填詞的作品《故鄉的驕傲》,由王森填詞的作品《青春圓舞曲》等等,不是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關切,對未來的憂患和思索,就是表達了對故鄉的由衷贊嘆和對對青春對生活的美好希望與憧憬。作曲家只有鐘情于這些事物,才能在創作時將他的思想情感滲透其中,并通過合唱的藝術形式將他內心的赤誠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聲樂音樂學家居其宏對陸在易和其作品大為贊賞,將他稱其為胸懷大愛的音樂詩人,他將心中對中國和人們命運的關心與憂患的大我情懷通過歌聲傳遞出來,這才是作為一名優秀藝術家的最高境界。
(二)在表達民族神韻的基礎上融合現代作曲技法
隨著《雨后彩虹》音樂的開始,首先用一段引子作為鋪墊,.進而帶出一個有著明動亮麗的音樂主題,仿佛是在雨后的明凈的天幕中劃下一道靚麗的色彩。
這種音樂曲調有著典型的苗族音樂特性,作曲家在這里并不刻意表現,而是簡略的運用,使其飄然而出,給人帶來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覺,同時又不失新穎。作曲家在運用時并不將這種民族性作為音樂作品里的一項結構要素,而是直接具體的體現出它的民族性,將苗族的民族神韻充分而又自然的表現出來。它完全剔除掉了民族特性里的粗糙和土氣,帶給人們的是清新而明麗的感覺,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要求。這是由于作曲家在運用民族特性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現代作曲技法處理,將音樂作品的主題有效而又不突兀的進行了改造,這樣一來,就更加生動、自如的表達出了音樂作品的主題,也充分體現出了陸在易嫻熟的作曲技法。
例如在作品中具有苗族音調的特性音,作者通過自然轉換調性對其進行了降三級音,從開始的G大調變為降B大調,從b小調顯而不露的轉換為B大調,再水到渠成變化為降B大調,這一階段進行的一系列連續變化,都是對現代作曲技法的巧妙運用。在民族音樂材料的基礎上融合現代作曲技法是對作曲家技術水平的一大考驗,在這一點上陸在易的成功與他自身的優勢是分不開的。他對西方音樂有著深入透徹的理解,同時通過自身的鉆研與探索,他具備了扎實的音樂創作技術功底,因此他的作品在表達民族性的同時又能充分體現現代性的合唱特點。
(三)有著交響化的音響構思合唱特點
在《雨后彩虹》這首作品中,尤其以中間的主體部分最為顯著,是以復調性的形式不斷變換其中的四個聲部,而顯得錯落有致,通過這種變換更加明顯對比出不同聲部的音色和力度,展現出一幅有著多重色彩而又廣袤遼闊的雨后彩虹的景象,用這種直觀的展示成功地表達出了作品的主體。這種交響化的特點不僅在《雨后彩虹》中有充分的體現,在陸在易其他作品中也能詳見一二,這也可看做是陸在易的一大合唱特點。例如他的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大型合唱曲《行路難》和《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等作品都明顯表現出了交響性這一特點,用恢宏、厚實的交響合唱體現出他交響化構思和獨特而深富感染力的藝術魅力。
交響化的合唱特點不僅從上述內容中表現出來,另外從音樂的戲劇性和層次性等要素中也能夠得以體現。要充分有效的表現出這一特點,不僅要求作曲家要有著較高的創作技術水平,還要求演唱者要有著較高的演唱水平,也就是說他的合唱作品往往專業性很強,需要有高水平的合唱團來演唱才能充分演繹出作品的真義。
(四)追求純美的表達
在陸在易的合唱創作中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不僅有男聲或女聲合唱,還有混合合唱以及童聲合唱等等,其作品的結構也各不相同,《中國,我可愛的母親》屬于大氣勢的鴻篇巨著,而《雨后彩虹》則是以短小精干為其結構特點。不管是大的結構還是小的結構,也不管作品是哪種體裁,總而言之陸在易的合唱作品都表達了一種對純美的追求,這也是他音樂作品的一大重要特點。《雨后彩虹》有著復三部曲式的結構,對再現部分進行了相應的縮減。為了表現出雨后彩虹的純美景象,作曲家在音樂材料的運用上很有技巧性,既注重音調的發展變化,又不會失去音樂主題這一主心骨的作用,這需要通過對每一細部認真仔細的考量、安排和處理才能夠達到的。
方式和技巧是純美表達的重要要素,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那么就無法完美的表達出來;或者是技巧運用的不夠嫻熟也無法很好的將其體現。陸在易通過巧妙的構思和設計,用富含情感的音樂語言充分表達了對純美的追求,這種對藝術創作由表及里的氣質也是他合唱作品的一大特點。
三、結語
《雨后彩虹》是陸在易合唱藝術創作的新起點,是一部具有較高品位的藝術精品,充分體現出了新時期下中國合唱的新面貌。通過對這部作品的賞析,我們能夠窺視到陸在易在合唱藝術創作上的風格特點,從而更好的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情感。
【參考文獻】
[1]馬安平.淺析陸在易合唱作品中的情感美[J].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01):67
[2]貟婧.淺析陸在易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J]. 大眾文藝.2011(05):82
[3]翁葵.陸在易藝術歌曲的特征與演唱風格探究[J]. 大舞臺.2010(05):123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