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繪畫與平面設計感觸最深的莫過于平面設計師了。設計師不但需要具備繪畫的基本造型技能與審美意識,更需要具備對形式美法則的理解和創造意念。當下,一種人認為,有繪畫的造型能力,設計便不成問題;而另一種人則認為,設計就是設計,與繪畫的本質來說有很大的不同,有繪畫造型功底的不見得就會設計。
一、現代繪畫突出個性的表露
現代繪畫與平面設計同樣都是個性的表露。回顧繪畫的發展史就會發現,無論還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師都曾經創造過極端個性化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畫家、設計師們,尤其是現代派的一些大師,他們在創作時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其作品的社會性。梵高無疑最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梵高在極端艱辛的生活條件下,創造出大量作品未曾被拍賣和被人接受過,其作品在當時的社會太個性化太超前,以致不能被當時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而設計師作為商品的美化師,其作品必須充分考慮它的社會屬性,要為大眾所認知和接受,為商品實現更大的價值,其作品的意義才能夠被實現。
二、依附性是現代設計 在商品經濟中的本質反映
平面設計與繪畫最大的區別在于對商品的依附性上。設計作為商品在為市場服務時必須具備價值與使用價值,要想贏得客戶的信任與滿意,最終實現設計的價值,它必須通過市場競爭的檢驗,設計最后的成功與否在于它能否達到美化產品最終實現促銷目的。設計師只有屈服于他們的“上帝”,這就是市場。設計對商品的依附性還體現在市場是設計的指揮棒,市場的強勁與疲軟將直接影響設計行業的起伏。一種情況,市場處于經濟危機形態下,商品大量積壓、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時,商家對設計就不很關心。如當前歐債危機,歐洲主要工業化國家生產過剩,各廠家處于嚴重的經濟蕭條狀態,生產停滯不前。德國的一家設計公司上門為一些廠家服務時得到的回答是:“經濟不景氣我們暫時不需要設計,現有的設計就足夠了。”另一種情況是:當經濟市場發展很快時,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設計產業也在不斷發展。我國的設計業所經歷的坎坷歷程足以說明這個基本觀點。
三、秩序美是平面設計的核心體現
平面設計不同于繪畫還體現在對秩序美的追求上。形式是實體的具體化、豐富化、精確化。可以看出德漠克得特以原子結構來解釋宇宙實體的內在形式,畢達哥拉斯派則以數理描述宇宙實體的外在形式,他們從天空星辰的布局中悟出了點、線、面的幾何關系,從而把數推為宇宙的本體(“宇宙”這個詞在古希臘就包含著和諧、數量、秩序等意義),在設計方面數對設計的影響,遠的不說,僅從近代有關設計理論,對平面設計的貢獻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如瑞士設計家約翰·契肖德所發明的數字邏輯形體設計在書籍設計中的運用。再如設計家羅爾·羅塞利奧對哥特式圣經內頁邊緣數值比例的發現,即著名的九段劃分法,他求出了開本寬度尺寸的一個1/9作為內邊,兩個1/9作為外邊,開本寬度尺寸的一個1/9作為天頭,兩個1/9作為地腳的規律。而在1946年,方·德·格拉夫根據羅爾羅塞利奧的九段劃分法,求邊緣的比例圖,發現了用幾何計算的簡單方法取代九段劃分法,這種方法被稱為“蛇瓜式劃分法”。在現代設計史上對20世紀影響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勒·科布歇,他運用建筑學的基本理論根據人體比例進行黃金分割,被稱為模數設計體系。模數最初對于建筑形式有著重要的貢獻,后來被運用到平面設計中。歐洲各國設計師紛紛運用這一設計原理并將之進一步推進,最終形成了網格設計的理論體系。網格設計體系把幾例分析法和數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其特征是重視比例感、秩序感、連續感、清晰感。現代藝術設計遵循理性主義,用幾何形體和簡約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觀對象,成為大機器生產的必然和最佳選擇。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誕生了現代主義設計。荷蘭\"風格派\"和俄國構成主義。嚴格遵循幾何式樣,追求那種來自于機械的嚴謹與精確。努力尋求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藝術語言和設計語言。從荷蘭\"風格派\"和俄國構成主義設計中我們能看到,技術和藝術達到了最佳的結合, 同時,也正因為這種最佳結合,現代主義設計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最穩定、最具影響力的設計風格,以至在后期發展為風靡全球的“國際主義”風格。“國際主義”風格的形成就可以看做是國家大工業化形成的衍生形態。總之,它是以理性的數理為基礎的形式法則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從上述的例證來看,設計的美感體現在有秩序數理的韻律上,這點與繪畫有著本質的不同。
四、平面設計的獨立性 體現在版式編排和字體形態上
繪畫是以圖的形態傳達著信息,一幅好的繪畫作品可以濃縮巨大的信息內容,是文字高度濃縮的載體,在某些場合它可以代替或補充文字的不足。雖然如此,由于繪畫與文字傳播的功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繪畫作為單獨的藝術作品其畫面不存合文字說明,而設計無論是作為專門獨立的藝術,還是特地為某種產品服務都必須有文字說明。只有通過文字形態的存在,其自身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既然繪畫藝術可以無文字表述出現,故此它也就不存在版式編排問題。現代平面設計作為版面設計有兩種概念意義上的版式編排:一種是圖形與文字的結合,另一種是純粹文字間的自由組合,這兩種形式均可稱為版式設計。但無論哪一種形式的版式設計都離不開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編排需文字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態的差異豐富了版式編排的多樣性。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各民族文字從形態演化過程都來源于“畫圖記事”與圖相聯系。如果把這種“圖形”稱之為繪畫的話,那么文字和繪畫在演變初期本是同根同源,但從現代設計的角度和世界文明史的進程來看待這一問題,就會發現文字的形態特征顯然已完全抽象獨立于“繪畫”。此外,在世界所走過的近一個世紀的現代設計發展歷程中,前輩設計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系列版式編排的形式法則,構成了現代設計的基礎理論,如:比例、力場、中心、方向、對稱、均衡、韻律、對比、分割等,以及黃金分割在設計中的運用,德國標準比例、動力對稱學說、草席形、立體派格調、螺旋形、模數等等都集中體現了平面設計的獨特語言。而影響版式編排藝術性的字體形態已逐漸發展成為新的設計學科。從本世紀初至今,西方許多發達國家相繼成立了字體設計公司并在高等學校開辦了字體設計學科。亞洲的日本、韓國等也沒有相應的機構。由此可見,設計有別于繪畫是獨立于繪畫而具有時代特征的專門學科。
五、繪畫與設計的差異性體現在各自的實現方式上
由于繪畫與設計存在著巨大功能上的差異性,同此,在工藝制作的實現方式上也就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繪畫雖然是一門藝術,但在制作過程中技術的成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果說繪畫在藝術的再創造下是一個新觀念新手段的思維過程,那么繪畫在技術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手段則是完成和實現這種思維的最終目標。繪畫是個體勞動并突出表現個性的單一行為。同此,這就決定了作為同一內容單幅獨立的繪畫作品,絕對不能重復存在,并且呈現給觀眾的必須是手工制作的真實的肌理材料。如油畫用的是以油為結合劑的油性顏料畫在布面或其它材料上。國畫以筆、墨、宣紙、帛以及以水溶性顏料為主的肌理特征。而作為設計其產生與發展和商業行為結伴而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激烈競爭而出現的。它的目的是為整個市場服務,具有顯著的商品特征,在其實現方式上必然是在腦力勞動創造下的和機器大生產相結合的物化過程。
即使是在國際各種設計比賽中,設計作品的機器生產工藝水平也是評判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雖然時代變了,科技有了長足的進步,電腦的產生無疑給設計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設計作品的產生方式更加體現機器的智能化、工業化、系列化,越來越顯示出機器的重要性。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僅應懂得設計還應懂得機器的印刷功能,印刷裝訂工藝,還應懂得在何種狀態下,機器墨色套色排序會對作品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紙張的品牌、種類、性能都會影響設計作品的最后質量。而繪畫作品的產生方式屬于純手工藝品,它和機器大生產無關,因此就不必去考慮機器的性能和工藝加工程序。架上繪畫藝術在物的描繪中往往融入了一種圖形化的抽象符號語言。而現代藝術設計不同于架上繪畫,它是需要一目了然,簡潔明了概括性極強的。現代設計運用多元手法突出重點,將不同比例、時間空間所寸的元素相結合,運用象征予人啟迪。
繪畫與現代平面設計有著巨大的差異,二者之間的關系屬于兩個不同性質行業之間的關系,是實用性與觀賞性的關系,是多層次、多社會性的理性思考與情感宣泄,表現個性才氣的關系,是體現工業化水平與千萬藝者技巧的關系。雖然本文在此強調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但并不否認二者之間的聯系性,如:早期繪畫與設計的起源、藝術規律的相似性、設計必須具有繪畫審美意識的基本特征、審美意識的趣同性等一系列重要課題,都不能人為地割裂開來。我們只有正確地把握繪畫與設計的養異性,掌握適度的分寸關系,運用二者之間共性的基礎理論才能對這一問題有著客觀深刻的科學認識。
【作者單位:新疆人大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