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的物質文化發展中,有著眾多優秀的元素,其中我們對傳統繪畫藝術有著很多的繼承與發揚。從遠古的彩陶文化到如今新繪畫技術的形成,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對于新時代背景下的繪畫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尤其是造型藝術的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變異,更好地推動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新時期的整體發展。
中國傳統繪畫對新時期的繪畫藝術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作為豐富遺產的重要部分,在對人物、魚、動物外形進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可以圍繞當前的藝術特點,融入現代化的繪畫技巧,形成全面發展的整體藝術形象。因此,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整體發展來分析新時期的繪畫影響,對于形成全新的繪畫藝術和技巧運用,有很大的作用。
一、分析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在新時期發展中的具體要求
(一)形式與功能的整體結合
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創作手法中,將形式與功能通過抽象主義的主題體現出來,尤其是融合抽象主義對圖像、線條的處理能力,形成相對穩定的藝術氛圍,譬如,通過對簡單的實物,包括一些圖騰、手工藝品的藝術創作,將人與動物的靈性巧妙的運用起來,形成相對穩定的主題表現,既具有整體的功能,也能有藝術的欣賞力,在整體造型、整體形象等方面都能形成形勢與功能的整體發揮,滿足現代吉祥物的藝術感染需要。
(二)藝術與抽象表現的結合
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發展中通過對主題的設計成為整體形象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有的將傳統的造型藝術運用于商業吉祥物的設計,譬如,將各類吉祥物制成模型、玩偶、模型,或鑄在紀念章、紀念幣上,或印在服裝、文具、裝飾品上作為商品出售,這時,吉祥物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商品。還比如,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的麒麟標志,運動港體育用品的龜兔標志,法國米其林公司的輪胎漢標志,都是吉祥物標志的優秀典范,也是藝術與抽象主義的集中體現,更好的將藝術與吉祥物的整體設計融入到標志性的品牌宣傳中。
二、探討傳統繪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變異
(一)傳統造型藝術的現代化借鑒
繪畫創作的審美意象從孕育、形成到物態化。其中生活的審美感受是藝術創作的第一步,是萌發創作沖動的必要環節;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是將生活素材轉化為審美意象,并將審美意象凝聚力完整、獨特的藝術形象,這是決定藝術創作成敗的最關鍵的階段。
現如今,繪畫創作一方面浸透于母體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世界多元化的影響,藝術家對繪畫創作的理解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利用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質將其作為觀念來處理,繪畫的歷史繼承性,首先表現在對本民族藝術遺產的吸納和接受。藝術遺產的繼承性,在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體現。
(二)動態的藝術感染力
將造型藝術融入現代繪畫的技巧中,尤其是濃縮成為一種精神的藝術表現,形成動態的、靈性的、藝術魅力強的標志性繪畫作品,并展示出造型藝術的動作、表情等一一呈現出來,融入工藝制作,材料的選擇等等,形成具象的、可視化的藝術感染力,做基本視覺形象和定義上的規定,規范現代造型的基本藝術。比如,外形特征、尺寸比例、基本色彩,同時根據要造型事物的精神內涵,確定其基本的性格特征及風貌。依據造型藝術設計的自身特點,融入動態、表情、活動情節的規范,并配合各種不同的場合、報紙、環境等來確定設計的整體思路,突顯出動態的藝術感染力。
并通過抽象主義的藝術手法,融入對造型藝術自身的理解和特征,將造型的人氣特點、藝術魅力、生活空間等一一呈現出來,彰顯出造型藝術創作手法的魅力。
(三)生活化的藝術載體
在現代繪畫的整體設計中,傳統造型藝術的表現也不能脫離與現代生活的關聯性,在既要體現造型原型的基礎上,也能呈現出與原型不同的藝術形象,能從整體上感知原型的整體性,將傳統的造型更好的賦予現代藝術文化氣息,并通過全新的形式表現出來。
采用現代化的繪畫技巧和創作手法,體現出造型物的親切感、親和力等一些形象,尤其是融入對藝術的整體要求,細化對造型本身的設計要求,將繪畫形象本身的形態、動作、表情、情節等設計的風趣、幽默,甚至滑稽、可笑。
這樣的造型藝術通常會顯得親切可愛;將造型物用卡通、漫畫、三維動畫,甚至加上聲光電的效果等手法表現,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會使造型形象更加活靈活現、逼真動人,通過藝術的巧妙融合,突出現代繪畫的整體審美和形象的美感,適應現代商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的整體需要。
三、結語
在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變異中,尤其是對造型藝術與繪畫藝術的整體融合形成全面化的分析,并通過現代化的創作手法,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技術創作,既能保持傳統繪畫藝術尤其是造型藝術的整體風格,又能彰顯出新時期背景下的繪畫體現,講不通的精神體現、風貌描寫等通過現代化的造型表達與藝術風格,形成全面化的發展,在推動傳統繪畫整體繁榮的基礎上,形成現代化的創作理念, 更好的適應包含藝術感染力、空間想象、唯美創作等多方面的因素,突顯出造型藝術與現代吉繪畫的巧妙融合創造性等等,獲取更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宋聰.淺談從中國傳統繪畫中衍生出來的材料繪畫和實驗水墨[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練正平.論風俗畫在宋代的興盛[J].美與時代(下).2011(11)
[3]徐美霞.宋代瓷器的花文化現象辨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01)
[4]徐振捷.論當代實驗水墨的意義[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