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有上千個傳統體育項目,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筆文化的財富,然而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正處于一種多層次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部分項目已成為競技體育項目,并正在為其逐步走向國際競技舞臺做好預備性工作。但是,不少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仍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其前景令人擔憂。政府應努力挖掘、整理、開發和利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
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在實踐中正走向新的發展時期,而民族體育的研究對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廣泛開展的改良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了走向世界奧運的可行性。
但另一方面,從分析我國舉辦的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來看,首先,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基本落入奧、亞運會俗套,四年舉辦一屆,按各省、市、自治區行政劃分組團參加,從時間上限制了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其次,雖然比賽項目逐次增多,竟技水平愈來愈高,競賽規則不斷完善,但與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資源相比,仍顯得太少。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漢族傳統體育項目有300多個,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則有670之多。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
(一)發揮自身優勢與世界接軌
我國有上千個傳統體育項目,其數量之多屬世界之最。現在我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已經完全有能力篩選出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將其推進世界體壇。目前我國的某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國際上已小有名氣,如武術、中國式摔跤、龍舟競渡、圍棋、中國象棋、風箏等項目,有的已經成立了國際的單項組織,并舉辦了多次的大型國際賽事,但與現代的競技體育相比,還要略遜一籌。
其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經濟上的支持。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必然會帶來文化上的落差。二是缺乏競技性。競技性是現代體育的靈魂,是人類本性的再現。而體育當中所蘊含的競技意味,使人類找到了釋放的空間。但從現今流行于國際上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來看,多數是缺少這種競技性的。三是缺乏學校教學環節。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在推廣體育運動項目的最初,就非常重視學校教學這一環節。
(二)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進學校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這一筆文化的財富,必須利用教育的渠道來聚斂。學校是體育的搖籃,是原始體育形態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傳統體育進入學校,成為現代文化教育的組成部分,標志著古老的原始體育形態已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分支。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調控,可以通過學校這個環節得以實現。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是在接受了中國古代武藝的基礎上,加以改良,使之便于教學、訓練和比賽,并通過學校作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廣,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其國際影響達到相當份量后方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認同。
由此可以看出,需從自然條件、地理環境、人口分布面積、經發展水平、生活方式、傳統習俗及原始項目的活動形式等方面入手,篩選出適合全國50多個民族普遍開展并推廣的項目,針對我國的民族體育未能在學校向青少年全面推廣的薄弱環節,遵照人體發育規律,優選傳統項目進入體育課程。
(三)挖掘整理并開發利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全面挖掘現存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層次地整理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一項重要的體育事業,同時更是一項拯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偉大工程。多年來,我們在各級體育部門的積極領導及支持下,堅持“積極提倡,加強領導,改革提高,穩步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方針,為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事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使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得到了較大的普及。
但是如何使其由自發型向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方向發展;如何使民族傳統體育的組織形式和內容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社會化;如何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斷整理開發為競技體育項目,讓更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國內邁向國際體育競技的大舞臺以及如何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改革創新和繼承發展中被不斷賦予新的活力,還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四)積極支持各地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其中帶有濃厚健身特點的傳統體育活動形式,由于長期以來在增強民族體質、改善民族素質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其在各民族中長盛不衰,成為深受喜愛的傳統健身形式,并在各民族的發展歷史和新中國各個時期的全民健身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按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存在方式和流行趨勢,從其普及程度和適應性來講,在人類體育文化中,它應是最具大眾化的體育運動方式之一。
(五)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研究和人才培訓
在有關部門的組織和協調下,我們應建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研究機制,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開發、研究和應用,舉辦研究成果交流,同時組織各種形式和不同層次的培訓班,培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指導人員和組織人員,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廣泛開展和普及。
三、結論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處于多層次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部分項目已成為競技體育項目,并正在為其逐步走向國際競技舞臺做好預備性工作。但是,不少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仍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其前景令人擔憂,亟待扶持。要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政府應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的支持力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自身優勢,努力挖掘、整理、開發和利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養高標準的研究人才,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梁文敏,趙蘇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方向[J].體育學刊,2003(05).
[2]常生.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現狀與發展瞻望[J].四川體育科學,2002(01)
[3]王亞瓊.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2(02)
【作者單位:漯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