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進民營企業工會工作是新時期必須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的重大課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企業正以暫新的姿態加入到市場競爭的行列中來。他們超前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靈活的運作方式,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據統計,在國家GDP增長的數據庫里,其貢獻功不可沒,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增加,其在管理中的瓶頸、短板、勞資關系不睦等問題,逐漸地顯現出來,其中突出的就是民營企業的工會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下面本人就多年在基層工會工作的實際,對加強和改進民營企業工會工作略談幾點看法。
一、當前民營企業工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民營企業建會難。
按照《工會法》、《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企事業單位、機關有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應當建立工會組織,開展工會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但在民營企業中建立工會組織還是相當有難度的。據全總統計,民營企業中還有43%沒有建立工會組織,而在現實中的數據可能要遠遠大于全總掌握的數據。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有些民營企業主對組建工會組織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在他們看來,作為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搞生產經營、抓利潤積累才是主業。經濟效益與企業息息相關,社會效益與已關系不大;二是企業主存在恐懼心理。他們認為,企業一旦成立了工會,職工就有了依靠,擔心勞資雙方產生矛盾時,工會組織會領著工人“鬧事”,所以不愿組建工會組織;三是職工對工會組織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自己到企業目的就是掙錢養家糊口,是否建立工會與已無關,有的甚至拒絕入會;四是上級黨委對民營企業建立工會的態度不堅決,重招商引資,擴大生產規模,沒有把在民營企業中建立工會組織列入日程。
2、活動時間落實難。
在民營企業中,也有一些企業成立了工會組織,但要想落實工會的活動時間非常難。《工會法》明確規定:基層工會委員會召開會議或者組織職工活動,應在生產或工作時間以外進行。但是從目前民營企業工作時間的安排上看,大多數企業工作時間偏長,職工的勞動強度較大,雖然《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每日或每周的具體工作時間,但實際上職工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企業不在少數,甚至節假日都不能放假,工人在勞動一天后十分疲憊,沒有精力參加工會組織的活動。
3、工會經費到位難。
《工會法》規定,建立工會組織的企事業單位、機關每月要按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經費,用于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但實際上經費并不到位。在現階段為職工辦實事是需要經濟力量支持的,由于經費不到位,而無法解決職工反映的實際問題,使職工失去了對工會的信任。
4、工會主席維權難。
民營企業的工會主席雖然不能籠統地說和經營者是站在對立面上,但在工作中,為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與經營者會產生一些矛盾。由于經營者是企業實際意義上的主人,作為工會主席一方面是受經營者管理,包括由經營者給其開資。一旦與經營者出現矛盾,其將面臨生存的威脅。另一方面又是職工選舉自己當工會主席要替職工說話,如何平衡勞資關系,工會主席的角色難當。曾經有一位民營企業的工會主席,他以工會名義要求公司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落實勞保等待遇,結果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經上級工會、媒體介入,打贏了官司。
5、體制不順工作難。
現在民營企業均實行地方政府的某一個部門屬地化管理,由于該部門主體是抓經濟的,要承擔企業經濟增長指標,所以其工作力度總是向行政方向傾斜。而政府部門的同級工會對企業工會建立情況不熟,經驗不多,對基層工會工作指導意義不大。同時企業工會要接受企業黨組織的領導,目前一些民營企業沒有建立黨組織,即使建立了黨組織書記也有相當部分由經營者兼任。這樣就造成了當工會與企業經營者出現矛盾時,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更難。
上述問題,若不認真解決,將不利于職工隊伍的穩定和和諧社會的建立,發展下去勢必影響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進程。因此,加強和改進民營企業工會工作刻不容緩。
二、對加強和改進民營企業工會工作的初淺建議
加強和改進民營企業工會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這一總體布局,認真貫徹落實全總《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工會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工會作用的決定》,嚴格執行《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使工會真正發揮其黨聯系群眾的“傳動裝置”和“紐帶橋梁”作用。
1、健全民營企業工會組織。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民營企業的數量猛增。作為上級工會組織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搞好民營企業工會組建前期的摸底調查,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可行的指導意見。上級黨委、政府要積極支持,通過行政審批、執法等措施,硬性要求民營企業組建工會。否則,吊銷或不予頒發營業執照,保證民營企業100%建立工會組織。
2、強化工會經費撥付工作。
要通過法律、經濟等手段保證工會經費及時到位。
3、改革工會管理體制。
目前民營企業工會工作之所以難開展,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工會主席的關系在企業,由于其個人的利益與企業密切相連,如果維護了職工的利益就可能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建議按工會有關章程履行必要的程序,人事、工資關系隸屬于上級工會。這樣,工會主席工作起來無后顧之憂。
4、加強工會自身建設。
按照黨的十八大關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保障職工民主權利,實現政府管理和基層民主有機結合的要求,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應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上級工會自身建設。民營企業工會建立后,上級工會并非萬事大吉。從目前情況看,許多民營企業存在著“近親掌權”現象。一些經營者擔心今后工作遇到麻煩,而選用自己的親屬擔任工會主席。其在工作中完全聽命于經營者,不為職工服務,這樣的工會主席名存實亡沒有也罷。還有的企業因為沒有合適人選,隨便找個人任工會主席,由于其綜合素質不高,所以工作只能是應付了事。因此,上級工會組織應加強對基層工會工作的指導、把關,做好對工會主席的選拔質量和程序上的監督,對不合理現象要堅決予以糾正。同時還要經常舉辦基層工會主席培訓班,注重發揮工會的談判型、政治型、整合型綜合功能,保證民營企業工會嚴格履行維權、教育、組織、參與四項職能。
二是加強民營企業工會自身建設。打鐵還需本身硬,其自身建設十分重要。在工作中要緊緊圍繞黨正工作大局,重點促和諧,全力顧民生這一主旋律,努力加強自身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
⑴作為民營企業的工會主席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的精神實質,積極探索研究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工會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⑵加強工會工作知識學習,煉就過硬的工作本領,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險。
⑶主動出擊,要介入到勞動力市場和勞動關系調解領域。工會雖然不是執法機構,不具備強制規約能力,但是維權是根本、幫撫解困是關鍵這兩點必須始終堅守,積極做好呼吁、建言與協調工作。
綜上所述,做好民營企業工會工作形勢嚴峻,任重道遠。但是只要上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上級工會組織加強指導,民營企業經營者大力支持,廣大職工廣泛參與,并在實踐中勇于探索,那么民營企業的工會工作一定會開展得豐富多彩,展現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