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嚷了8年,曙光初現,國務院終于批轉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見。但這只是綱領,具體咋改,還得嚷。嚷,未必有戲;不嚷,絕對沒戲?,F在為自己嚷,但愿得到正果,若無果,就當為子女嚷了。
七大體制缺陷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認為,收入分配體系不健全、不合理,是造成收入分配問題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現為:
宏觀分配政策不健全。統籌研究并部署全國收入分配改革及其相關配套改革的方案尚未出臺,也未在政策上明確如何合理安排國家、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系,如何合理處理資本、勞動要素的分配關系。
財政稅收體制不健全。在初次分配中,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具有壟斷性的國有企業未建立健全利潤上繳、資源占用稅等制度。
工資分配制度不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尚不普遍,效力和作用有限。國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監管制度也不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中級別對職務過度依賴,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尚未實施。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中的績效工資未全面實施,對制度外收入調控不力。
社會保障制度和其他要素分配等制度不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制度與企業退休金制度不銜接、不平衡,兩方面人員退休待遇落差很大。
銀行監管制度尚未健全?,F金支付行為很普遍,容易造成分配漏洞??冃Ч芾碇贫炔唤∪箍冃匠甑陌l放缺乏依據。
收入分配宏觀調控體系不健全。缺乏高層次的工資分配法律法規,現有法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足,對收入分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
(摘自《人民網》 文/李葉)
四個差距擴大
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陷入困境,不傷筋動骨,很難走出來。從目前看,有三個種矛盾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這就是官民沖突、勞資沖突和貧富沖突。這三大沖突都與現行分配制度有關。過去30年,四個差距都擴大了,即城鄉收入差距、貧富差距、行業差距和地區差距。
從收入差距來看,1978年中國城鄉收入差距是1︰2.22,到2008年直接被放大到1︰3.33,這幾年雖然有所改善,但目前仍然是1︰3.23。
從行業差距來看,全國行業差距已到1︰4.7,按個別高收入企業來看就更高,2010年全國平均收入最高的是中石油,平均年收入38萬。
從地區差距來看,這種差距也被急劇放大了,這與我們率先開放東南沿海、實行梯度推進戰略有關。盡管實行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但被拉大的地區差距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有一定難度。
從貧富差距來看,有人說,目前中國基尼系數達0.48,有人認為早已超0.5。改革開放造就了大批億萬富翁,財富源源不斷地向政府、資方和壟斷行業集中。少數人掌握巨額財富與普通民眾的收入形成很大反差。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既得利益集團阻撓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呼聲不絕于耳,有關方面也確實進行了一系列努力,但總體收效甚微。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怕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既得利益集團是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以利用權力或壟斷獲取巨額利益,并形成邊界清晰、相對穩定的一種群體聚集效應。其主要特征有四:
一是有足夠的權力資源。既得利益集團常常是和公權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并且有比較大的權力影響力。
二是有足夠的壟斷能力。有的既得利益集團雖然本身不直接掌握很大的行政權,但背靠權力資源,對市場或社會有很大的壟斷能力。
三是有影響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滲透力甚至決斷力。有些利益集團由于在某一領域處于主導地位,因此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會產生很強影響力和滲透力,使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或結果有利于自身利益。
四是通過利益關聯,逐步形成群體邊界,獲取集團利益。多數既得利益集團在經過長期經營逐步形成后,就會呼風喚雨,不斷攫取利益。
既得利益集團常常表現出四種現象:一是權力、資本、資源的三者疊加。二是對國民經濟某些重要領域形成事實壟斷。三是直接影響甚至左右公共政策。四是既得利益集團與普通大眾形成心理、利益和情緒對立。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文/汪玉凱)
弱勢群體更弱
目前的分配改革已成為零和博弈,調低、擴中、限高必然傷害到一些既得利益群體。他們對分配改革的反對,會讓改革產生預料之外的結果。
所謂對壟斷利益集團進行的所謂漸進式改革措施,在按權利彈性分攤成本和利益的原理下,通過上有措施,下有對策的方式,反而會首先侵蝕基層職工利益。如當國企進行裁員減薪,首當其沖的不是辦公室閑職,而是生產工人,即使收入不會降低,勞動強度也很可能提高。目的在于改善他們的改革,卻再次傷害他們。這是任何利益集團改革的必經路徑:當一個利益集團利益被壓制,這個群體中的弱勢部分會最先受損。
通過規章讓既得利益群體不做對策性抵抗,自覺執行改革方案,是幼稚的。對造成分配不公的特權,只有用另一個權利去打破,重新設定、調整經濟活動中各個單元權利,才能通盤改變要素報酬,提高勞動者收入。不設定基本的權利,以微觀調整為措施的分配改革,成功性不太大。W
(摘自《網易》 文/劉元舉)
責編/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