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關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企業和諧和企業發展的基礎。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是創建和諧企業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實現企業和諧目標和發展戰略的一個基本途徑和重要手段。因此,加快完善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我國當前勞動關系的現狀
我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后,勞動關系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企業、勞動者開始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主體和權利主體。受利潤價值的驅使,影響勞動關系和諧的問題和矛盾開始比較明顯的表現出來,集中反映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工資分配、勞動安全衛生等方面。當前我國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一方大多數是遵紀守法的,能夠正確處理勞資關系,能夠尊重職工的勞動,勞動關系協調發展。但仍有一些用人單位無視國家法律法規,過多追求自身經濟利益,忽視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嚴重侵害職工的利益和權益,比如:任意克扣和拖欠職工工資;任意加班加點,延長工作時間;拒絕為職工繳納各類保險費;不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不愿為職工提供業務技能培訓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激化了勞資雙方的沖突。因此,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重視這些問題及矛盾的化解和處理,理順勞資關系,建立起和諧的勞動關系。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基礎,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問 題的基本思想和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一要轉變觀念,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企業通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職工的知識能力、技術、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使其主觀能動性和自身的勞動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企業以人為本就是要以職工為本,全心全意地依靠職工管理企業、經管企業,努力把企業建成溫馨、和諧的職工之家。二要充分體現對職工的尊重和信任。重點做到尊重人、教育人、關心人。尊重人就是尊重每一個職工的人格和權益,重視和重用人的才能。教育人就是要利用多種教育形式,使職工樹立熱愛本職熱愛企業的思想。關心人就是從生活上體貼、工作上支持、思想上關懷。三要穩步提高職工收入,注重職工的發展進步。職工的第一需求就是以工資和獎金為主的經濟收入,這是保證職工生存發展的基礎,企業要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同時企業應努力提高職工素質,搭建發展平臺,進一步激發職工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實現職工和企業的互利雙贏 。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夠營造和諧的勞動關系,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才會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才會增強,企業才能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三、建立“以法治企”的管理模式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勞動關系也趨于契約化、規范化。企業用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企業與勞動者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可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法律約束雙方的行為。勞動合同的簽訂,使用人單位放心,有了勞動力,可以放手安排生產經營活動;使勞動者安心,有了勞動職業,容易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在勞動崗位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企業應多采用勞動部門推介的勞動合同,明確企業和勞動者的具體權利和義務,減少勞資雙方的分歧,使勞資雙方的權益都得到法律的保護,從而為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了勞動法的有關規定,企業還應當遵守《工會法》,切實保障職工應享有各項權利。關于職工享有簽訂勞動合同和通過工會與企業簽訂集體合同的權利在《工會法》第二十條明確規定:“工會幫助、指導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在《工會法》第六條對于職工參加企業的民主管理的權利作出了明確規定:“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遵循這些法律規定,企業要尊重職工的各項民主權利,保持順暢的職工訴求通道,掌握了解職工的動態,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積極調解勞動爭議,力爭把問題或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職工激勵機制
要實現經濟效益共創,發展成果共享的和諧目標,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要認真把握和運用。
一是實施資薪激勵必須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分配機制必須以體現利益為主,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要形式的工資制度,合理拉開薪酬檔次,實行以崗定薪,易崗易薪。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績效考評機制。績效考評是保證薪酬發揮應有作用的重要環節,是科學評價個人勞動成果,激發員工潛能的必要條件。因此企業應建立目標明確的考核細則,設立績效考核小組,定期檢查、按月考評,兌現獎懲。真正體現“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分配原則。
二是建立物質與精神互補的激勵機制。必須建立與物質激勵相輔相成的精神激勵機制。精神激勵應從人的高層次需求出發,更多的考慮職工的發展進步,通過嘉獎,授予榮譽和晉升等方式來實現。企業要通過多種激勵手段,正 確引導、提高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激發職工工作熱情不斷提高職 工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風硬、 技術精、業務熟的職工隊伍,為建設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和諧的勞動關系,需要和諧的企業文化來滋養。企業文化作為一個組織的基本價值觀,是企業素質的綜合體現,對于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應以全體職工為軸心、以共同價值觀為核心,努力塑造培育優秀、獨特的企業文化、信用文化、品牌文化、行業個性文化,使企業成為一個人人都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歷史使命感、主人翁責任感的有機整體。讓每一名職工都從事有尊嚴、很體面的勞動,企業和職工都能有步驟的走向新的成功之路。這種在共同價值目標追求下形成的心理契約,就能更持久和深入的構建勞資雙方的和諧勞動關系。職工的自豪感和對企業的忠誠度日益增強,企業的勞動關系長期保持和諧,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文化契約”的魅力。
總之,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任重道遠。在新時期的挑戰面前,機遇與問題共存,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企業和職工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就一定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構建起社會主義新型的勞動關系,實現企業誠信經營,企業與職工共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