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維度為職工謀福祉
本刊記者:2012年,錦州市總工會在推進“六個專項行動”方面取得了哪些階段性進展?
韓彤:在基層工會組建專項行動方面,我們針對一些未建會企業“小型、分散”的特點,市總從夯實基礎工作抓起,開展了規模較大的排查摸底工作,對全市1萬多家法人單位進行了調查、核實,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建會過程中,充分利用“黨工共建”機制、“三個覆蓋”(法人單位覆蓋、區域覆蓋、行業覆蓋)工程和網絡平臺,建立了市總工會QQ群和建會調度會制度,堅持“一次建會、二次覆蓋、三次聯合”的原則,強化實名制動態管理,不斷創新組建模式,強力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基層聯合工會和全市各類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工作。
在職代會和工資集體協商建制方面,我們集中力量深入基層,對企事業單位職代會建制情況,進行了實名制普查登記,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類企業建制的基本情況。針對基層職代會建制實際,制定了《錦州市總工會推行區域(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實施意見》,對職代會召開率、規范率不達標的企業實行評優一票否決,加快了職代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進程。
在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中,對各區域、行業和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情況,我們采取建立檔案、典型引路、全面推進等辦法,進行了實名制普查和動態管理。2012年5月24日、25日,市總在黑山召開了全市“規范職代會制度、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和工資專項合同”典型推廣會,各縣(市)區和市直企業的工會主席觀摩了該公司的工資集體協商、工資專項合同平等協商,以及規范召開職代會、會員代表大會的全過程,推動了工作,保證了工資集體協商和“雙合同”簽訂的順利進行。目前全市82%的企業簽訂了工資專項合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來,全市在崗職工工資連續六年增長10%以上。
在規范勞動用工監督檢查方面,我們組織70多家企事業單位、1800多名企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員,參加了“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活動,激發了企業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分別舉辦了“安全生產知識普及師資培訓班”、工會干部培訓班、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培訓班和班組長培訓班。建立了規范勞動用工聯合監督檢查機制,常年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檢查工作,重點排查非法用工企業,著重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在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建制方面,我們在原來市總與勞動行政、企業主管部門等聯合的基礎上,新增了司法、法院為成員單位,壯大了市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隊伍。恢復健全了基層組織。制定了《錦州市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實施細則》,強化了勞動爭議調解的各項基礎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組織網絡。建立了勞動關系預警機制。市總還在困難職工救助中心設立了勞動爭議受理窗口,在企業內部設立預警工作組和預警員,對基層工會實行了勞動關系隱患月報、季報、年報制度。
在推動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方面,為營造“書香城市、魅力錦州”,今年市總重點推出了以“閱讀、進步、和諧”為主題的“道光廿五杯”錦州市“首屆職工讀書節”,全面帶動了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
在職工服務幫扶體系建設方面,加大促進再就業工作力度,實名制培訓等工作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工會系統共組織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590多人,扶持創業帶頭人50人,幫助3600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預計到年末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指標。為維護困難職工利益,各級工會組織廣泛開展了幫扶工作。在“金秋助學”活動中,籌資400多萬元,為200多名困難職工子女提供了救助;在“痔愈援助”活動中,投入60萬元援助資金,為400名符合條件的工會會員進行了痔瘡手術;在為患病職工送健康活動中,先后為166名患病職工每人發放了價值300元的購藥券;在去年的抗洪救災工作中,對北山農工商總公司、南山果樹農場等受災職工群眾,先后送去幫扶資金40萬元。立足于服務幫扶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了相關工作。去年,市總在規模以上企業和部分社區中,進行了建立企業服務中心和服務幫扶站的試點工作。目前,全市130家規模以上企業已建立企業服務中心116家、工業園區服務中心5家、農民工幫扶站1家,100%的鄉鎮(街道)工會和80%的社區建立了職工服務幫扶站并順利開展工作。
本刊記者:當前工會工作蓄勢待發,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錦州市總工會以此為契機,將如何打造隊伍,展示工會組織和工會人的新境界、新形象?
韓彤:我一直要求錦州市總工會的每個工作人員懷責任之心、敬仰之心,帶著問題、帶著課題來學習十八大精神。通過這樣的學習,鞏固理論根基,注重成果創新和成果轉化,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建設水平,全面展示工會組織和工會人“保障大局、自覺服務、創新創造、科學發展、甘于奉獻”的新境界,自覺為職工謀福祉,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和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要帶著對黨組織的無比忠誠,帶著對職工群眾的深厚感情,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全面深化“六個專項行動”,努力實現“五個突破”,確保取得明顯工作成效。
本刊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錦州在全國首創“職工之家”,九十年代又創建了“下崗職工之家”。在現今工會組織快速發展,勞資矛盾越發凸顯的狀態下,錦州市總工會如何打開新局面,更好為廣大職工服務?
韓彤:我們要認真回顧、總結和借鑒之前的經驗,科學分析新時期工會工作特點,堅持用科學發展的觀點,以創建“和諧職工之家”為載體,全力打造錦州工會特色。側重把非公企業作為“和諧職工之家”創建的新領域,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構筑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安全網”為主線,以“組織機構健全、維權機制完善、文化生活活躍、幫扶工作到位”為主要內容,以增強基層工會組織活力為重點,逐步抓好試點和全面推進工作,力爭在三年內全市較大規模以上企業、行業全部建立“和諧職工之家”,使其成為新階段錦州工會工作的主要抓手,努力在過去“職工之家”、“下崗職工之家”基礎上,再創新的輝煌。
錦州市總工會工作實打實
深入開展“進企業、訪職工、察實情、辦實事、促和諧”活動,采取“現場辦公、現場解決問題、對困難職工現場救助”等辦法,增進了工會工作者與職工群眾的感情。
圍繞“在突出維護職工經濟權益與全面落實職工各項權益相結合上實現新突破”課題,韓彤親自掛帥,帶領班子成員進行選題研究。常務副主席吳玉林帶領課題組,數次深入黑山、凌海等縣(市)區,以及錦州市公路客運總站、石山鎮石材加工業工會聯合會、福山木業等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展前期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