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3月的北京勝利召開。在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系統闡述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意義、總體布局以及主要內容等問題,他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薄皥猿挚茖W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質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村莊建設要注意保持鄉村風貌,營造宜居環境,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
城鎮化關系到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李克強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基本問題,是一個大戰略、大問題。研究探索城鎮化問題,應放在人類發展的大格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中去思考?,F代化是一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多層面、全方位轉變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化是由工業革命引發和帶來的,現代化的過程是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城鎮化是現代化應有之義,已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是工業化國家,城鎮化率高,農業現代化也達到相當水平。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但仍將長期處于發展中階段,作為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需要立足國情,探索前進,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
城鎮化關系到中國經濟長期較快穩定發展。城鎮化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中國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2%,如按戶籍人口計算也只有35%左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潛力。從現代化發展規律看,今后一二十年中國城鎮化率將不斷提高,每年將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及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將帶來投資的大幅增長和消費的快速增加,也會給城市發展提供多層次的人力資源。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的擴張,最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以及管理方式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
城鎮化要關注人的城鎮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鎮化。研究表明,中國的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增加1250萬的城鎮人口,十二五期間城鎮化率至少提高6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會增加7500多萬城鎮人口。事實上,也是如此,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五年轉移農村人口8463萬人,城鎮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鄉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7個百分點轉移出了8400萬人,每一個百分點約轉移出1250萬人。這些人口越來越多地集中到少數大城市中,造成大城市的“人口病”。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和改進大城市人口管理,逐步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高級化促進人口數量和質量的合理化;另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外來人口落戶條件,通過產業的聚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更廣泛地吸引人口的集聚,使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鎮成為吸引人口特別是人才的地方,這樣不僅能夠預防一些城市病,而且可以治理一些城市病。關注人的城鎮化就是要把進入城鎮的農民切切實實逐步變成市民,逐步享有與市民同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