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水管道檢查,是發現病害、制定維修方案、做好管道養護維修計劃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檢查方法分為管道狀況普查、移交接管檢查和應急事故檢查。排水管道經清通、測定水量和應急事故時,管理維護部門要對管子破損、接口漏水和不應有的流進水流來源等進行檢查。為了確保新排水管道內無碎磚石、水泥漿、未拆的封堵等,同樣也需進行檢查。另外,還要定期對管道的水位和水流情況進行檢查。排水管道檢查的目的在于:確定是否需要疏通,能夠及時發現損壞和造成損壞的原因。檢查必須定期進行,這樣才能及時地發現管道內的損壞部分,盡量避免昂貴的修繕工作。通過檢查管道可以發現哪些管段特別容易發生問題,做出檢查計劃,并對各部分進行監控,加大對特別容易發生問題管段的檢查頻率, 提高整個管網的安全性。
排水管道的檢查方法有很多種,籠統地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定性的方法,如視覺法,該檢查法使用較多;另一種是定量的方法,如測量法。
一、視覺檢查法
簡單的視覺檢查是直接觀察沿管線的路面是否有裂縫或凹陷,對不放空管段在地面作視覺檢查,截污格柵是否清洗,檢查沿管線的排入口,還可以檢查氣體的濃度和特殊的氣味,適用于確定窨井內的局部損壞。檢查完填寫檢查報告,做好記錄。
鏡檢適用于簡單的直管,不適用于較長管段。鏡檢能確定管道是否需要疏通和評價疏通結果,發現窨井附近的錯位、徑流受阻和塌陷等情況。
復雜的視覺檢查是對管道進行的一種仔細檢查,可以是人進入溝道的直接檢查或者攝像機進入溝道行駛的間接檢查。檢查時必須注意幾點:一是檢查前必須清洗和放空溝道;二是確定管段的損壞情況,包括徑流受阻、漏水、錯位、機械磨損、腐蝕和涂層損壞、斷面變形、裂縫和破損、管道破碎和坍塌等情況;三是檢查助進設施,及時排除損壞,確保設備正常工作,注意工作安全。
1.間接檢查
發達國家對管道的間接檢查絕大部分是用自行彩電裝置(攝像機遠距離電眼)來進行。對這種裝置的設計要求及工作環境是非常嚴格的,系統必須是防爆的,否則必須對管道作充分的通風,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攝像機的圖像在現場直接進行處理并作檢查記錄。所有有用的數據(如實驗地點、管道材料、管道直徑、損壞標示等)做好記錄,與攝像機的圖像一起記載備用。這種檢查方法的優點:可用于檢查不能行駛攝像機運載車的管道,在管道中人工消耗少,而且攝制的錄像帶可用于制訂管道的修繕計劃;其缺點是設備昂貴,管網較小時需租用車輛。
2.直接檢查
進入管道內用眼睛直接進行的檢查。除了做好筆記外,還應該用照相機或攝像機對損壞部分進行拍照。在管道內進行直接行走檢查時,必須絕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章制度。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比較直觀,缺點是容易發生人身安全事故。無論哪一種檢查必須對檢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以備查用。
二、定量法對管道的檢查
要對管道的狀況作完整的評價,僅用視覺法往往是不夠的,因為有些損壞是不能用視覺發現的,如管道的接口部位不密封、嚴重滲水現象、隱蔽的非法排污口等。為了查出此類問題的溝道損壞可以用定量法對管道進行檢查。
1.煙熏法
把煙鼓入封閉的管段,檢查是否有煙冒出。這樣不僅可以查出封閉段管道是否有滲縫,而且還可以查出污水管網上未知的和未經許可的非法接管。這種方法使用起來非常簡單。
2.水壓試驗法
在兩端封閉的管道內灌水,測量管中的水壓,在監測的一定時間內觀察壓降變化,如果出現大壓降說明管道漏水,對壓力管可以施加較大的試驗壓力。這種方法適用于比較短的管段,而且檢查用時比較長。
3.空壓試驗法
在兩端封閉的管道內充滿壓縮空氣,測量封閉管段的氣壓,觀察氣壓變化。與水壓試驗法相比,這種方法測試時間比較短、費用比較低。
三、損壞的修復
如果在管道檢查中發現有損壞的部分,就必須采取措施進行修復,使管道恢復正常。在安排實施修復措施時,必須考慮如下幾點: 造成損壞的原因; 損壞的形式、地點和程度; 損壞的數量和后果; 溝道的特性,如運行方式、大小、水力負荷、埋深、使用年限、材料及位置; 土壤及地下水情況。
根據管道的損壞情況,修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維修:主要修復有明顯域界的損壞,也是最簡單的修復措施。
整修:主要修復一些大的管段或重疊出現的損壞。
重建:在原來的地點或新的地點重新建造管段,原來的設施停止運行。維修及整修管道的方法有多種,一般由專業施工單位來實施。
四、事故保護和勞動保護
由于排水管道中的污水通常能析出硫化氫、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易造成人員傷亡,尤其是硫化氫濃度超標后,在幾秒鐘內可損害人的中樞神經,致人死亡。另外煤氣管道失修可導致煤氣滲入管渠,造成爆炸隱患。近年來,在人工管內清淤(含泵站、污水廠集水池、污泥池)及新舊排水管道接管井下打口時,頻發多人傷亡事故。甚至在中水檢查井、附近有化工等有毒有害廢水的自來水檢查井內作業,也發生過人員傷亡事故,教訓深刻。因此養護作業人員必須增強安全意識,要配備必要的氣體檢測儀、勞保用具、安全用具(安全繩、鼓風機、對講設備、氧氣呼吸機等)。排水管理部門要舍得在安全檢測、安全保護設備和器具上的投入。
在管道作業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及應對措施有如下幾種:
來源于交通的危險:由于管道(窨井)的維修點大多被布置在馬路上,為了減少來自地面交通帶來的危險必須設置相應的路標和護欄。
滑倒和絆倒的危險:在管道內裝扶手或欄桿以防滑倒。
危險氣體:污水中所含的物質在溝道內會很快形成氣體,如CH4、CO2、H2S,管道內的氧氣也會被有害的氣體排擠掉。當進入管道時必須攜帶相應的保護面罩和警報器,并保證足夠的通風。
爆炸的危險:污水中產生的甲烷能使管道內的空間變成爆炸性的空間。另外,可能還有煤氣管道泄漏因素。
突然來水的危險:遇降雨,或因作業段上下游管道封堵不嚴密,氣囊、擋墻的損壞,會導致突然來水的危險。
感染的危險:污水中有細菌和病毒,可能會危害健康。高壓沖洗管道時會形成污水水霧。為了減少感染危險,必須帶保護面罩。
由活動部件造成的危險:構筑物中的活動部件(如閘門和閥門等)對人是一種危險。
為了避免傷害操作人員,在進入管道時要由負責人員說明危險性,對操作人員作遇到危險時的行為指導,備好相應的急救和監測設備,并且到時必須使用。每次作業都要作記錄,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尤其要執行下井作業票制度。
必須準備防范危險的工具: 正壓式空氣呼氣機;通風設備,在較長時間的作業時,用鼓風機強制通風比帶保護面具更適宜;救生帶、保護設備、提升機、救生繩;人身保護用具(安全帽、手套、安全膠鞋、工作衣、警示服);防爆工具和燈具;人工井下作業時,必須設專職安全員負責警戒及監督。
參考文獻:
[1]孔凡銘,朱明珍,等.排水溝道系統的養護[J].中國給水排水,2006(20):93-96.
[2]張志軍.邯鄲市排水系統運行狀況分析[J]. 中國給水排水,2009(4):15-18.
[3]陳銳.城市排水系統運行安全性分析[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7(2):55-57.
(責任編輯:趙靜)
我國首個三維城市地圖“天津三維城市”4月上線發布
本刊綜合報道 4月26日,我國首個三維城市地圖“天津三維城市”上線發布。“天津三維城市”是國家批準的我國首個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三維城市信息,由天津市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共同建設,從城市中心的高樓大廈、道路設施到農田村鎮、山區地貌都能直觀顯示。“天津三維城市”提供的地理信息最短每半年更新一次,將為市民出行、旅游等方面提供服務。用戶將可以在天地圖和北方網網站上在線全方位瀏覽天津的三維城市全貌。
天地圖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建設的地理信息綜合服務網站,它包含了中國區域最全面、最權威和最詳實的數據,以門戶網站和服務接口兩種形式向公眾、企業、專業部門、政府部門提供24小時準確、方便的不間斷“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務。未來,天津將成為“天地圖”產業發展的改革先試先行區,通過建設天津濱海地理信息創新園,形成從數據采集、培訓到發布的完整產業鏈模式,為“天地圖”未來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鏈接
放眼看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排水系統建設
本刊綜合報道 夏季來臨,進入多雨期。城市排水系統又進入考驗期。在國外,為防范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較高,紐約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指每小時可排36毫米雨量)的標準,東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標準。
■巴黎:世界一絕的“地下城”
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統被稱作“地下城”。據統計,巴黎的地下水網道均位于地下50米以下,設計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并且像河一樣可以行船,其總長近2400公里,宛如這座大城市的消化系統,堪稱世界一絕。巴黎的地下井蓋就多達2.6萬個,蓄水池也有6000座之多,每天有1300多名專業人員負責維護這座地下城市的正常運轉,其科學性、歷史性與實用性均可以成為世界各大都市的楷模。
■東京:建世界最先進排水系統
日本是個臺風多發國家,首都圈地區也常降暴雨,卻很少出現內澇。首先,東京設有先進的降雨信息系統來預測和統計各種降雨數據,再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其次,暴雨后路上不積水得益于人工建造的“川”。類似壕溝的“川”密布東京都,排澇作用非常大,所有細小水道都通往“川”,再通過比“川”更深更寬的地下水道通入東京灣進海。此外,東京投巨資,耗時14年(1992年—2006年)建成了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首都圈外圍排水道,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全長6.3公里,包含5根直徑30米、深60米用管道聯通的豎井和1個調壓水槽,系統總儲水量達67萬立方米。
■倫敦:河流下方建排水隧道
英國首都倫敦的排水系統建于19世紀中期,距今超過150年歷史。1865年,倫敦共修建了超過20000公里的排水工程,構成了倫敦排水系統的基礎。2007年,倫敦政府投入17億英鎊實施“泰晤士隧道”方案,即在泰晤士河下方建設一條長35公里、最深處達75米的“深層排水隧道”。隧道將連接34條位于“污染最嚴重”地帶的下水道,有效阻止未經處理的污水在降雨的時候流入泰晤士河。2011年,倫敦泰晤士河水務公司又投資36億英鎊修建一條近40公里長的超級污水排水溝,據稱能有效吸納污水,并能解決泰晤士河100年的污染問題。
■柏林:推行“雨水費”制度
從1873年興建第一條下水道開始,德國柏林至今已建成總長9300公里的下水道系統,其75%的下水道采用雨水和污水分別處理的獨立排水系統。柏林在全國較早實施了“雨水費”制度。無論是私人房屋還是工廠企業,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須按房屋的不滲水面積,交納每平方米1.84歐元的費用,采取雨水處理措施的用戶可獲得減免優惠。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廣場,19棟高層辦公樓的屋頂雨水都被收集起來,儲存在五個地下水庫,每年儲水量可達2.3萬立方米。
■鹿特丹:水廣場一舉三得
歐洲最大的海港城、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海拔低于海平面,卻鮮有“水漫金山”式的澤國景象,這得益于其完善的排水系統。為了從源頭上對降雨進行分流和吸收,該城鋪設了透水性能好的磚塊,并根據一定坡度向周圍綠地透水。實施多年的“屋頂綠化計劃”更是讓屋頂發揮“吸水海綿”的作用,減緩雨水進入地表的速度。該城正計劃新建“水廣場”。水廣場順地勢而建,由水池和溝槽組成,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可循環網絡。水廣場大部分時間是干燥的,供民眾休閑娛樂。下小雨時,溝槽中的水會流至水池,形成天然水景,遇到暴雨時即刻變身為高效的防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