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響信息技術在中小學中應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作者通過在中小學實地調查研究,找出影響我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因素:教師的基本特征、信息素養、心理因素、環境因素。針對以上的影響因素,總結概括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有效應用有所改善,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因素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目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蓬勃發展,前景樂觀,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通過在實地調研和與教師座談,發現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新技術的使用頻率不高、層次不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不高、教學應用能力不強。
一、影響信息技術應用的四個因素
(一)教師的基本特征
1、教師的工作年齡
教師的工作年限與使用信息技術的比例呈負相關,教師的工作年限越長,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熱情、水平就越低。大部分老教師已經習慣了“黑板+粉筆”的傳統授課方式,所以不愿意繼續學習信息技術,更不愿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所教的學科當中去。相對于老教師年輕教師更愿意學習信息技術,并且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知識,更愿意將信息技術知識融入到教師的任教學科課堂教學中去。
2、任教學科
由于每個教師任教學科的不同,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也不同,數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畫圖、圖形轉換等;語文教師主要利用信息技術識字、閱讀、欣賞美文、陶冶情操;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也不同;英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練習發音、朗讀、學習英文歌曲,培養英語語感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所教學科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也不同。
3、教師學歷
學歷高的教師相應的掌握技術的知識多一些,信息技術方面的教學理念也豐富一些,更樂于將所的知識應用到教師中去,學歷低的教師本身已有的技術相應少一些,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需要花費多一些時間,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內容的時間也長一些。
(二)信息素養
國內有學者提出信息素養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網絡獲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創造信息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素養,能夠自覺的獲取、分析、吸收信息,使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具備一定的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檢索和使用的技能。能夠有效處理、傳遞、創造、理解、評價信息的能力。本文對于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信息意識
教師要意識到信息在信息化社會的作用,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網絡、報紙、電視及其他方面隨時采集有用的信息,從別人的觀點、評論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提取對自己的教學有價值的信息,然后能有效的整合到教學中去。
2、信息知識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改變教學策略、不斷應用新技術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與結果評價反思。教師只有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術的理論和知識,才能具有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師只認同技術,對教育技術的理論重視程度不夠。
3、信息能力
現在學校許多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師使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很少教師使用Flash、Authorwme制作課件,會使用圖形編輯軟件、視頻采集和編輯軟件、音頻采集與處理軟件的教師少之又少。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待加強,大部分教師的課件來源是購買、網上搜索、請別人幫忙制作。網上搜索干擾信息太多影響了教師對網絡資源的獲取效率。
(三)心理方面
教師的焦慮和教學效能感是影響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重要因素。面對一些新的技術教師感到既陌生又恐懼,新技術的出現必然帶來新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又要參加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培訓,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這種恐懼和各種外部原因相互作用很容易導致教師心里產生惰性。教師的焦慮越高教師越不愿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因此如何促使中小學教師樹立正確的技術觀、克服心理上的惰性成為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四)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領導及同事的支持力度,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學校的政策制度。
學校領導如校長、教務主任等對信息技術的與教學結合的支持程度高低,是決定教師將技術融入課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地,領導越重視,教師對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就越高。同時周圍同事對信息技術的態度和使用信息技術的程度也會影響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師對信息技術成肯定態度并且樂于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團體就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教師之間互相影響,帶動整個教師團隊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能力。
學校要推動信息化教學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硬件條件。硬件條件:計算機的擁有率、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軟件方面:適合學科教師應用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師開發教學資源提供相應的材料。但是目前信息化設備的配備還不足,學校還不能即使更新硬件和軟件資源。
學校應當鼓勵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并為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取得良好成績的教師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學校建立物質獎勵制度,組織教師定期培訓,建立信息化教學團隊,對于推動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具有關鍵的作用。
二、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具有信息意識,關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知識,有意識的加大使用信息技術的工作范圍和時間,提高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能;從心理上減少對使用信息技術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增強自我效能感。
2、加強信息化領導力和政策支持,采取相應的政策支持,制定政策制度要有針對性,組織專業人員對政策實施過程監督或檢查。領導要制定信息技術的發展規劃,創造良好的信息化學校氛圍。
3、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和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要突出教學設計這一主線,圍繞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教學設計、案例教學等模塊教學,培訓內容應當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有效性。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除了進行理論培訓、統一授課外還要動手實踐、結合本學校的課程進行案例教學。
三、結語:
通過對影響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因素的分析,希望能夠能夠解決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