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國際化的發展和各國家之間交流的頻繁,英語已經成為一種更為便利的交流工具,其中正確的發音是個關鍵的音素。并且元音的發音在有效的交流中發揮著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聲學語音實驗分析的方法,以藏族學生為對象,將藏族元音音系系統和英語元音的音系系統進行對比,研究其英語元音習得情況。研究結果證明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習得受到遷移的影響,并總結出了藏族學生中介元音的特征。
關鍵詞:藏族學生;元音習得;實驗研究;元音格局;語言遷移
中圖分類號:D31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2
一、引言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已是一門必修課了,而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遇到的難點和問題也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大關注。在中國,雖然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的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教學還未受到太多關注。與漢族學生相比,少數民族學生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及其不同的母語。所以學者及老師需要針對不同的英語學習者探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藏族作為中國的少數民族,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及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藏族學生的母語為藏語,漢語為其第二語言,而英語為第三語言。這篇文章旨在通過聲學實驗,研究藏族學生的英語發音,尤其是元音的習得情況。本文將基于母語對英語發音影響的分析,運用元音格局的方法,探究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習得的情況,分析原因,并為藏族學生和老師的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實用的建議。
二、語言遷移
遷移是一種心理概念,來源于行為心理,它指的是學習者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也許會對新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產生影響。Odlin后來指出語言遷移就是由于目的語和其他已經習得的語言之間的相似及不同所產生的影響。在近一個世紀以來,遷移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一直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話題。
語言遷移分為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當母語規則與目的語規則相似的時候,此時為正遷移;當母語規則與目的語規則之間有區別的時候,此時為負遷移。語言遷移出現在語言學習的各個層面上,比如語法,語音,詞匯等方面。其中發生在語音方面的遷移最為普遍。正遷移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例如:英語中過的see和miss,都含有輔音/s/,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輔音,例如四/si/,色/se/等。此時正遷移可以幫助和促進中國學生的英語發音。負遷移會阻礙學習者的學習。例如,英語中的ship和sheep,中國學生經常混淆。由于漢語中沒有長短i不區別意義,因此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負遷移,阻礙了中國學生習得這兩個長短元音。語音學習是學習者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相互作用的最初領域,也是母語遷移最為明顯的領域。本文將對比藏族學生和美國學生在元音發音上的不同,加以分析在元音發音上的遷移現象。
三、基礎元音格局
每一種語言和方言的語音都是成系統的,表現為各自的語音格局(sound pattern)。語音格局的分析師把語音學和音系學兩方面聯系在一起的。比較不同語言和方言的語音格局,具有語言類型學的意義。元音格局是元音系統性的表現,包括的內容可以有元音的定位特征、內部變體的分布、整體的配列關系等等。(石鋒2008)
每一種語言中都存在著基礎元音,基礎元音是整個元音系統的基礎,反映了元音的基本特性。在漢語中,出現在單韻母中的元音時基礎元音,也叫做一級元音(石鋒2002);在英語中,能夠單獨組成音節或單獨出現在輔音之后組成音節的單音節詞中的單元音是基礎元音。基礎元音的格局是全部元音格局的基礎,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本文所描述的元音格局專指基礎元音格局。
四、實驗說明
1,實驗對象和實驗過程
參加實驗的有八位西南民族大學大二的藏族學生,其中四位是男性,另外四位是女性,均來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語為母語,并且講安多藏語方言。參與實驗的還有另外兩位美國學生均來自紐約,一位男性,一位女性,且兩者母語為普通美國英語。八位藏族學生的實驗材料包括英語和藏語發音材料。藏語詞表為含有藏語七個基礎元音的兩組共十四個詞語。英語詞表為含有英語五個基礎元音的兩組共十個單詞。美國學生只需要讀英語發音材料。每位發音人按正常語速朗讀單詞,每個單詞讀兩遍。實驗使用WD DVR-902電子錄音筆錄音。使用Praat語音軟件提取發音者語音材料的共振峰數值,通過Excel繪制圖表。
2,聲學元音圖
在語音分析中,元音的音質主要決定于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數據。利用語音實驗測得元音的共振峰頻率,可以繪制聲學元音圖,又稱聲位圖。在本文中,選取F1為縱軸坐標,F2為橫軸坐標,為了接近實際的聽感距離,對縱軸用線性標度,橫軸用對數標度,并把坐標的零點設在右上角。這樣做出來的聲學元音圖跟我們熟悉的生理舌位圖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便于直接考查元音發音的特點。
3,實驗目的
本文利用聲學元音圖對藏族學生和美國學生的發音的元音進行比較。首先對藏語和英語的元音格局進行實驗分析,并通過對藏族學生和美國學生發音的英語元音的比較以及藏族學生藏語發音和英語發音的比較,來考察第二語言的學習中,母語遷移對元音發音上的表現。
五、元音格局方法
藏語有著復雜的元音系統,而安多藏語方言至少有十四個元音,例如/i,r,e,ε,a,o,u,y,θ/。(江狄,2002)根據基礎元音的定義,安多方言有七個基礎元音/a,i,o,e,u,ε,所以在本文中,只參考這些貴德安多藏語方言中的七個基礎元音。英語的元音系統不同于藏語,在英語中共有十二個單元音/a,r,ε,u,A,i,u,o,(J,c,Wells,1990),而基礎元音只有五個/a,i,u,ε/,其中高元音是/i,u/,中元音是,低元音是/a/。Joos(1948)曾提出,雖然不同的人發出的元音的共振峰數值不同,但是每個人所發的元音的相對位置是穩定的。下面我們就利用聲學元音圖對八位藏族學生所發的藏語的基礎元音進行分析。
圖1中左圖來自于四位女性藏族學生的藏語發音材料數據,通過三個點元音/a,i,u/繪制的元音格局圖,右圖根據四位男性藏族學生的藏語發音材料數據繪制的元音格局圖。綜合圖1,我們可以歸納出貴德安多方言藏語的元音格局特點:從整體框架來看,格局呈三角形展開,高元音/i/和/u/和低元音/a/分別占據三個頂點,構成鈍角三角形。前元音/i/LL較靠前,F2數值都大于2100Hz,后元音的/u/也比較靠前,F2數值大于1300Hz,低元音/a/比較靠下,F1數值大于700Hz,格局整體分布區域不大。
圖2是美國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格局圖。左圖為女性發音者的元音格局圖,右圖為男性發音者元音格局圖。
從圖2中,我們可以歸納出英語元音格局的特點:從格局整體框架來看,高元音/i/和/u/和低元音/a/呈三角形展開,形成了以元音/u/為頂點,lP2/u、i/連線和/u、a/連線為兩腰的等腰鈍角三角形形狀。后高元音/u/LL較靠前,F2數值在800Hz以上,低元音/a/比較靠后,F2數值在1000Hz左右。整體分別區域比較小。
我們對藏語和英語的元音格局的分析證實了Joos的說法,同一語言中不同發音人所發的各個元音在聲學空間的相對位置是一致的,即同一語言中不同發音人的元音格局是一致的。那么一個人的元音格局也就不僅僅代表他個人,而是代表他所說的這種語言。
六、對比藏族學生的英語元音發音與美國學生英語元音發音
本節我們將對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發音的聲位圖和英語元音格局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相似和相異之處,然后對藏族學生的英語元音發音的藏語元音格局進行比較,以便說明產生這種共性和差異的原因。圖3為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聲位圖,左圖為女性發音者結果,右圖為男性發音者結果。
綜合圖3,我們可以看到藏族學生發的英語元音跟英語元音格局相似和相異之處:首先,格局框架三角形形狀類似,分布區域都比較小。但是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位置均偏低,F1數值大于400左右。其他元音的分布位置都相對一致。從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和藏語元音聲位圖對比圖中(圖4)我們可以看到:藏語的元音格局與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聲位圖在分布區域和格局框架方面都相近,影響了其英語元音的發音。這樣,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發生了作用。
(圖形從上到下的順序為:美國人英語,藏族人藏語,藏族人英語)
在發英語元音/i/時,藏族學生所發的音F1數值高于美國人發音。也就是說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i/音比美國人所發的元音/i/低,并且靠后。而英語元音/u/,藏族學生所發的音F1數值較高。因此子啊舌位上來看,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u/偏低,并且靠前。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a/音,F1和F2的數值都較高,也就是說,藏族學生發的英語元音/a/靠前且較低。藏語元音的聲位圖與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的聲位圖在元音的分布區域及其框架結構上都相似。這樣,藏族學生在發英語元音的時候,語言學習中的負遷移發生了作用。負遷移似的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a/,/i/,/u/元音在格局中位置是偏后和偏下。
在以上分析下,藏族學生所發的英語元音與美國學生母語發音相比較,框架三角形有所變化,整體布局偏小,偏低,橫向縱向都有所縮小,框架內部的配列布局也有相應差異。
結語
本文試通過語音實證研究分析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的習得情況。通過對比分析藏語和英語的語音格局,探究語言遷移對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習得的影響并分析了藏族學生英語中介元音的特點和原因。對于語言遷移影響和中介元音的分析,希望讓更多的藏族學生老師在英語語音教學方面得到實際的建議和啟發。而幫助藏族學生了解其自身的中介元音特征和成因,也會有助于學生對語言遷移的重視并找到更準確的方法改善自身的英語發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項目《藏族學生英語元音習得實證研究》(項目編號820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