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的利用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的經濟正處在高速發展,能耗效率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階段,怎么樣降低能源消耗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大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我國能源能源利用的現狀問題,還有我國當前能耗效率管理法律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國的能耗效率管理法律制度建議。
關鍵詞:能源;能耗效率;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一、能源利用的概述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轉化的物質。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氣、電力等各種資源。但是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能源的供求關系日益緊張。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帶來了很多的環境問題,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如何減少能源的浪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在能源效率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和完善提高能耗效率的法律制度,保障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用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我國主要的能耗效率管理法律制度
為了促進能源的節約,提高能耗效率和經濟改革,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這對對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義。我國主要的能耗效率管理的法律制度主要體現在下列節約能源的基本法律制度中。
(一)節能管理制度。《節約能源法》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政府,作為節約能源的管理者和領導者,負責統一監督和部署其轄區的能源節約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應當定期對能源的利用進行檢查,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節約能源的問題上,建立專項的資金支持能源節約技術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推廣,國家和政府利用各種行政手段調節推進節約能源工作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節能標準管理制度。節能標準是衡量能源節約與否的標尺,是政府對能源利用和節約進行宏觀調控的有力措施,也是確定用能企業是否達到節能的準則。明確具體的節能標準,具有確定性、客觀性、公正性、可操作性,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利用能源,減少能源的浪費,有利于轉變粗放式的生產模式。
(三)高耗能產品、設備淘汰制度。國家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逐漸淘汰高耗能產品、設備。政府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并公布產品、設備淘汰的標準。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定期公布能源的利用情況,能耗效率的管理情況。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再生產、銷售已經淘汰的產品和設備。
(四)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制度。國家區分一般的用能單位和重點的用能單位,分別指導和管理其的能源利用情況,對于重點的用能單位,各級政府還要定期監督檢查并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和監控。這樣可以在宏觀上對能源的節約和利用效率進行更好的管理和指導。
三、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實用性不強。我國先后制定了《礦產資源法》、《電力法》、《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有關能源的重要法律,并且隨著現實生活的需要和出現的情形出臺了相關的司法解釋。可是能源法律法規的體系仍然不能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有些方面的立法依然是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以及解決好能源效率低下的問題。總體上說我國沒有一部能源領域的全面性的法律。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夠靈活,法律規定的質量不高,在實踐中的運行效果不好。
(二)重點領域節能情況不容樂觀。重點用能單位是我國的耗能大戶。統計顯示,鋼鐵、煤炭、電力化工等行業的900多家重點耗能企業的能源消耗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31.5%。建筑行業也占據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按照目前建筑能耗的狀況,到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將比2004年增加2.5億噸/年標煤和新增耗電5800~6300億度/年,總計折合電力約1.3萬億度,新增量相當于目前建筑總能耗的1.3倍。
(三)節能標準體系和能效標識制度缺位
能效標識制度體系需要完善,能效標識覆蓋的產品范圍較小,缺少關聯企業的參與。其次,監管力度不足,相關監督辦法沒有就違規的企業和產品的處罰作出詳細的規定,也沒有制訂出與之相配套的強制推廣措施,這就容易導致相關企業的違規操作得不到遏制。
(四)執法不嚴、監督不力。能源相關法律在其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大量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監督不力的情況。真正的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納入法制化軌道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四、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法律制度的改進對策
(一)建立健全能源法律法規體系。法律是有效的調節能耗效率的手段,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才能更好的保障能源的利用效率,單純靠市場調節往往不夠,必須發揮法律的強制性作用,要科學發展就必須要建立一個能夠支持科學用能的法律政策環境。充分發揮法律手段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的作用。因此必須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明確具體規定的適用情形,抓緊制定配套法律法規,輔助法律適用,對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訂。
(二)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提高能效,政府必須發揮作用。僅全國政府機構就有6億平方米公共建筑,如果按節能50%的目標進行改造,每年就可節約18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數量30萬噸。政府機構的節能工作可以對社會起到帶頭示范作用,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加強政府機構的節能管理,明確政府的節能義務。其次,監測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工作,對于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能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三)建立節能標準體系和能效標識制度。目前我國節能標準還不健全,應當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強制性的用能產品和設備能源效率標準、高耗能產品單位能耗限額標準,并對健全建筑節能標準、交通運輸營運車船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等提出要求。
(四)加大執法力度,強化法律責任。首先要建立政府節能工作責任制度,實行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節能評價考核制度。其次要提高處罰標準,加大處罰力度,切實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
(五)完善能源開發立法在能源開發利用中作用,必須充實法律內容,改變原有法律法規條文僅作一般性規定的方式,在明確原則性、義務性條款的同時,突出法律的強制性,最終實現能源政策和標準的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