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法以商事交易為其規范對象,主要目的就是維護交易安全。外觀主義是商事制度中一個維護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外觀主義制度以交易安全方面考慮,以交易主體的行為外觀為基準,推定交易主體的客觀表示即為真意,這樣有利于增強當事人的責任感,謹言慎行,從而從保障了交易的安全。
關鍵詞:外觀主義;外觀事實;信賴利益;交易安全
中圖分類號:D91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一、外觀主義概述
外觀主義,是指以交易當事人行為的外觀為準,而認定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效果。德國、法國學者稱之為“外觀法理”,日本學者稱之為“外觀主義”,英美學者稱之為“禁反言”。我國商法上的“外觀主義”,是由日本學者從德國法上翻譯過來的,但大體內涵是:商事主體的行為意思應以其行為外觀為準并適用法律推定規則;商事交易行為完成后,原則上不得撤銷,即使外觀事項與事實不符合,交易相對人可依外觀事項主張權利。
商法相比民法可以說是全面貫徹外觀主義精神,商外觀主義著眼于對商交易行為的合理推定,其目的在于保護不特定第三人的利益和維護社會的交易安全。
商法上的外觀主義主要體現有:票據的文義性及背書連續性的證明力,關于不實登記、字號借用責任的規定,公司法上的公司不得以其對經理職權的限制對抗善意第三人,有限責任股東對善意第三人為無限責任股東的行為所承擔的無限股東的責任等規定。
二、外觀主義的構成要件
外觀主義的構成要件,通常概括為三點:(1)需要有法律意義上的外觀事實存在;(2)外觀事實足以導致交易相對人的信賴;(3)本人與因,即存在對本人的歸責事由。
(一)須有外觀事實的存在。存在外觀事實,是適用外觀主義的基礎和前提。外觀事實,也稱交易上權利或意思的虛像。1906年,莫瑞茨·維斯派徹在他的《對于民法上外部要件事實的信賴》一書中闡述“行為人對于成文法規或交易觀念上之一定的權利、法律關系、其他法律上視為重要要素之外部要件事實為信賴,以致為法律行為時,如其要件由于其信賴保護不受利益人之協助而成立者,其信賴應受法律保護。”該學說所稱的“法律上視為重要要素之外部要件事實”,就是外觀事實。從語義上分析,外觀事實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它是客觀存在的,不依主體認識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一般交易相對人對外觀的認識具有一致性,但這事實并不等于真實。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外觀事實具有虛假性的特點,即表意人所表現出來的權利外觀或意思外觀不符合事實的真實狀態,如有限合伙人執行合伙事務,實際上有限合伙人根本沒有執行事務的權利。
需要說明的是,外觀事實一種摻雜了主觀因素的客觀狀態,它是交易相對方眼睛里的“客觀”,外觀的事實話是在主觀原因的作用下完成的,所以實際中外觀事實與其生效的主觀原因是無法分割的。
(二)交易相對人的善意信賴。交易相對人的善意信賴其實包含了信賴行為。從語義上分析,信賴是介于希望和確信之間的期待。期待在交易關系中交易相對方誠實相待,交易相對人信賴了與真實事實不符的外觀事實。信賴本質上具有主觀的屬性,是交易主體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判斷交易對方的所提供的情況具有真實性。而法律無力保護人的主觀狀態,此種單純存在于人主觀精神世界的“信賴”不受法律調整,也不會產生利益關系。只有信賴主體基于信賴從事相關的行為,從而導致利益關系發生變化,此時法律才需要介入其中,從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秩序的安定。由此可見,法律所保護的信賴是具有客觀性,實質是主觀的意思表示,是一種行為。信賴具體為以下兩層意思:確實信賴和信賴合理。
確實信賴。信賴不僅僅是交易主體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以及交易習慣等來判斷交易對方的所提供的情況的真實性的主觀信賴,而且還必須是基于這種主觀精神世界的信賴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并由此遭受財產損失,即信賴損害。信賴損害是客觀的,是法律能夠調整的,從主觀到客觀,有信賴損害的發生是判斷確實信賴的前提。信賴損害包括積極的信賴損害和消極的信賴損害。受表意人因信賴而為積極的行為——作為,致使其財產直接損害,為積極的信賴損害。消極的信賴損害主要是因為信賴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從而喪失其它訂約機會,使可得之預期利益受到損失,是為消極的信賴損害。
信賴合理。判斷的依據:一個理性人正常情況下的善意判斷。具體為依據個案提供的具體情事,及社會一般正常的人對該情事的正常認識來加以判斷。若任何一個正常理性人在該環境下,會做出相同意思表示行為,也就是商行為,包括了為一定行為和不為一定行為,并因此遭到財產損害的,此種善意信賴我們才能稱此種信賴為信賴合理。此外,對于此信賴,是基于善意而產生,若不為善意,則不能成就外觀主義。信賴的善意,是根據客觀行為來判斷的,尤其在商法領域,為了維護交易安全與秩序,商法對信賴的要求不如民法那么高,只需要根據合法行為的一般人的推斷即可,不需要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節約了交易主體的時間與交易成本。
(三)本人與因。所謂本人與因,即本人對于外觀事實的形成給與一定的原因力,即本人對導致相對人信賴的該外觀事實有不可推脫的可歸責的原因。因為本人有因,所以法律規定本人承擔外觀主義的不利益也無可厚非。本人與因,第三人利益與犧牲本人利益之間的一種權衡,是法律公平正義的體現。
三、外觀主義的法律效果
外觀主義是商法中的一項歸責原則,而且是歸責原則中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嚴格責任原則。因為適用外觀主義目的就是讓造成外觀事實的主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即使該主體無過錯。
首先,對法律行為效力上的法律效果外觀主義的效果是使依據法律上一般規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拒不履行法律義務時,法院可以依據有效的合同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這就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外觀主義是強制無效的合同生效;二是,使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合同具有了強制執行力。
其次,對當事人的法律效果對當事人的法律后果包括:對信賴一方當事人的效力,即獲得法律保護的期待利益;對導致信賴的一方當事人的效力,即喪失法律上拒絕權、撤銷等權利。
當然,最后要強調的是,外觀主義也并不是絕對的,在特殊情況情況下,可以通過反正對其進行推翻,只是在這個推翻的過程中存在著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若信賴當事人推定權利或者法律關系存在,只需舉證證明基礎事實的存在,從而得到法律上推定其權利或者法律關系存在,并不需要直接舉證證明權利或者法律關系存在。在獲得推定后,此時的舉證責任轉移到另一方當事人,若欲卸除該負擔,則須舉證證明據以推定的要件事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