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建設高質量的高校教師隊伍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而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在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保證教學質量,順利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完善在職教師的培訓制度和新教師的指導制度,促進教師合作學習與觀摩教學,關注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都是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校教師 教學效能感 影響因素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效能感是說教師對自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完成學業任務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師如何很好地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信念。研究表明教學效能感分為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兩方面。一般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于教與學的關系、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而個人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具體教學效果的認識和評價。自從Bandm'a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以來,教師教學效能感在心理學界與教育理論界便引起廣泛關注。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他們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成績、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校長對教師能力的評價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是影響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關于教師教學效能感的研究于20世紀90年代才剛剛起步,并且大多數以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高等學校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師作為國家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因素探尋提高其教學效能感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一),高校教師的個人能力和成功經歷
由于高校教師個人能力不同,所以表現出的教學效能感也不同,能力越強的教師通常表現出更高的教學效能感。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是建立在教師個體對其過去行為解釋的基礎之上,高校教師自身成長和發展的成功經歷有利于教師產生對教學過程中各種事件的積極預期。調查顯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與具有本科學位的教師在教學效能感的某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二)高校教師的教學經歷
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當人們相信自己具備成功所需要的條件時,面對困難也會堅持不懈,遭遇挫折也會很快走出低谷?!备咝=處熡H生經歷并掌握的經驗是對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形成和發展影響最大的信息來源,它是教師效能感最直接且最大的影響因素。
(三)高校教師的替代經驗
就我國而言,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能培養基本上是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態,它是一種教師自我探索的過程。因此,除了閱讀相關書籍之外,觀察學習取得的替代經驗是影響其教學勝任力的判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師新手,通過觀察學習,他會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在類似情況下獲得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自我效能感。
(四)高校的情景因素
雖然教學評估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引起了很多爭議和非議,但對于高校教學工作的改善而言,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進了高校教師教學技能的發展和提高的同時,還引起了各個高校對教師工作的高度重視。在迎接評估過程中,加強了教師之間的相互支持和合作,相互提供教學評價和反饋,這些都大大有利于教學效能感的提高。
三、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策略
教師的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不僅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增強教師職業榮譽感,提高教師對教學工作價值和意義的認可程度,減少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頻率;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乃至整個學校的教風、學風,提高教學質量有著積極地影響。因此,屬于教學型大學的地方院校,加強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培養與引導是十分必要的。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來提高教師教學效能感。
(一)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和激勵機制
為防止本科生導師制流于形式,山東大學土木與水利學院積極探索建立了一套有效管理和激勵的機制,取得明顯成效。主要是建立導師工作志,真實記錄指導活動;每學年結束前,學院通過查閱導師指導記錄、召開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導師工作進行考核;建立導師學年考核檔案,考核結果與評優、晉級、津貼發放掛鉤。對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采取一定方式給予反饋和講評。為了更好地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學院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的《本科生導師制試行辦法》,該《辦法》對本科生導師任職的基本條件、導師的基本職責和基本工作要求以及導師的考核與獎勵等做了明確規定。這些措施,更好地規范了本科生導師制,較好地激發和調動了導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本科生導師制的科學發展。
(二)完善在職教師的培訓制度和新教師的指導制度
完善合理的培訓制度對改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有著重要作用。只有當教師對所從事的職業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并且愿意繼續從事這一職業時,教師才會自發地對職業產生積極的信念,從而成為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動力。對在職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就顯得尤其重要。培訓使教師能學習到成功的教學案例,掌握到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和技巧,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學潛能,從而增強他們的教學效能感。因此,學校要多創造機會使他們參與到新教學方法的研討和教學實踐中來。
(三)促進教師合作學習與觀摩教學
眾多研究表明,促進教師的合作學習與觀摩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教師之間,多開展合作學習、觀摩教學,可以避免孤芳自賞、閉門造車。教學經驗的分享和進行合作學習,一方面可促進教學經驗的交流;另一方面可幫助教師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關注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中,心理健康是關鍵要素。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提高教師隊伍質量、促進教學發展的前提與保障。教師只有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主動投入工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個人潛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效能感才能得到提高。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在面對教學困難時,不會逃避問題,會積極主動地迎接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形成較高的教學效能感。而一個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教師在面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時,可能會表現得消極、被動,因此導致更多的失敗,從而降低其教學效能感。所以要努力提高教師的身心健康水平,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效能感,促進教師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