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金奧尼爾在《毛猿》中,通過描述主人公楊克走向死亡的悲劇,體現現代社會的冷酷,殘暴,和現代人沒有歸宿的境地的困擾。本文分析了楊克走向死亡的心路歷程,從新的視角闡述楊克人生悲劇的原因。
關鍵詞:尤金奧尼爾;《毛猿》;悲劇;尼采;弗洛伊德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一、引言
尤金奧尼爾是美國著名的劇作家,有“美國的莎士比亞”之稱,他一生寫出了大量令人稱道的劇作,比如《天外邊》(Beyond the Horizon,1920、《瓊斯皇帝》(Emperor Jones,1920)、《毛猿》(Re Hairy Ape,1922)、《悲悼》(Mouming Becomes Electra,1931)、等等。其中《毛猿》是公認的偉大作品之一,主人公揚克是一艘遠洋輪船上的司爐,以身強力壯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他滿足自己司爐工的地位,鄙視資產階級,認為自己做的是“男子漢干的工作”,然而富家小姐米爾德里德來到底艙,看到在底艙司爐工惡劣的工作環境,以及他們毛猿般的樣子,辱罵正在激情四射工作的楊克為“骯臟的畜生”,這使得楊克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卑微的地位,原來自己在有錢人的眼中就像毛猿一樣,于是,便開始迷茫,開始尋找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地位及歸屬。最終在動物園看到了猩猩,并在猩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了一種認同感,并認為大猩猩,比自己幸運,便打開鐵門與大猩猩擁抱,在最終在大猩猩致命的一抱中一命嗚呼。
二、日神阿波羅狀態的夢幻生活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把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比作人的兩種不同的生活現象,認為前者展示位“夢”的幻境和美的形象,日神體現為夢境,以“幻想”和“外觀”為特點。日神的狀態就是夢幻狀態,在夢幻的世界中,人們擺脫存在的變幻和痛苦。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經濟突飛猛進,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而這種物質宮殿的興建的同時,也出現了窮人的貧民窟,工人階級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上都極度的匱乏。楊克作為遠洋輪船上的司爐工,不停的費力產煤,工作強度大,任務繁重。工作環境極度惡劣。比起其他工人的憤恨與不滿,楊克卻認為,頭等艙里的那群人,只是整天無所事事,毫無貢獻的臭皮囊,不如他們有力。面對愛爾蘭佬派迪對現代工業的不滿時,他譏笑,不屑,并對其表示憤怒認為有了他,爐膛才轉動,才發熱,才運作。自己的地位非常的重要,沒有了他,一切機器都要停止運作,他是原動力。“我是結尾!我是開頭!我開動了什么東西,世界就轉動了!世道——那就是我!——新的改造舊的”楊克始終是以自己的工作為傲,認為自己才是真正推動這個社會發展的人,這種意識讓他努力工作,并蔑視周圍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自己構建的這樣一個精神世界的幻想里,對自己的身份無比認同,此時的楊克是快樂的,是自信的,是自由的。他好像比其余的人更健壯、更兇猛、更好斗、更有力、更自信。此時的楊克,處于強大的日神狀態。成功的逃離了現實生活的殘酷。如癡如醉的過著夢幻般的生活。
三、夢幻的破滅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勞動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得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蠻的勞動,并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產生了指揮,但是給工人產生了愚鈍和癡呆。”在《毛猿》中,工業的文明導致了工人的異化,這種異化不僅僅表現在精神上沒有找到認同感,還表現在外表特征上,“他們不能站直。這就加重了由于鏟煤而引起的背部和肩部肌肉過分發達所賦予他們的那種天然傴僂的姿態。工人們本身要跟圖片里所設想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尼安德特人的模樣兒相類似。所有的人胸脯上都是毛茸茸的,長臂,力大無窮,兇惡、憤恨的小眼睛上面額頭低低的向后削去。”他們這種外表嚇壞了貴族小姐米爾德里德。“帶我走開!噢,這個骯臟的畜生!”她對司爐工的恐懼與辱罵,像急速飛來的匕首,插入了楊克的心臟,讓楊克在暴風驟雨般的憤怒之后,迷失了自我,沒有心得人,日神狀態下的夢幻的世界也徹頭徹尾的被顛覆了。
四、求死的欲望
弗洛伊德提出了死的本能,稱之為“達那多斯”。他代表著恨和破壞的力量,表現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內向和外向之分,當沖動指向內部的時候,人們就會限制自己的力量,懲罰和折磨自己,變成受虐狂,并在極端的時候毀滅自己,當出動指向外部的時候,人們就會表現出破壞,損害和征服侵犯他人的行為。楊克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后,陷入了無限的憤怒,迷茫,氣餒,也有痛苦,彷徨,他無法面對現實的痛苦,他的逃避方法便是發泄本能,楊克所發泄的是死的本能。在外向這一面,他表現為了侮辱,侵害他人。受到侮辱的三個星期后,他在大街上,挑釁紳士,謾罵一位太太,破壞著周圍的事物,憤恨的發泄著。他是知道這樣做會被警察局帶走的,但是他仍然用一意孤行,因為他在外向發泄的同時,在他的內心,渴望這受虐,渴望著有人來折磨自己。被警棍打倒在人行道上,在獄中與警察的抗爭,對警察的不服,被水龍頭的冷水沖刷于楊克來說,反而使其本能得到發泄,酣暢淋漓。
此時的楊克已經有了強烈的求死的欲望。這一點可以在他申請加入世界產聯上的豪言壯語得到體現。他希望用炸藥把所有的鋼鐵制造廠,工廠,并且要一個人來完成這件事,毀滅一切,然后自己也毀滅。楊克企圖用這樣的方式來發泄本能,滿足自己求死的欲望。第二天傍晚,他遇到了大猩猩,在楊克與大猩猩的對話中,他似乎找到了認同感,認為大猩猩和自己委實是一樣的,然而當發發現其實自己還不如大猩猩時,又一次感到了絕望與痛苦,以及對周圍人的憎恨。楊克完全知道大猩猩會置他于死地,但仍然將大猩猩從籠子里放了出來,在大猩猩的致命一抱中死去。在死的過程中,楊克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然而他內心的痛苦與焦躁卻擺脫了,完完全全的解脫出來,帶著他的驕傲離開了這個世界。“不能抱怨,懂吧!不能退卻,明白我的意思吧!死也要在戰斗中死去!”
小結:楊克最初是自己構建的幻想世界中怡然自得,認為自己的才是這個世界發展強有力的動力,是鋼一樣的人。然而,在自己的身份,外貌遭到鄙視與質疑之后,世界被摧毀后內心充滿了失落,憎恨與彷徨,想要報復,卻又找不到途徑,于是陷入了一種內心世界的絕境。最后通過發泄求死的本能,四處尋釁,在暴力下是精神得到解脫,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的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