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實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是漢語的教學而不是雙語教學。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以及教學過程中一直都需要做一個必修課一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
關鍵詞:對外漢語 教學 技巧
中圖分類號:H1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專業的愛好者,雖然很少有機會能面對真正的留學生課堂來作為自己課程實踐的平臺,以此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但很慶幸的是,在自己專業學習過程中,前輩給我們提供的“模擬留學生課堂”的教學實踐,卻讓我們受益良多,讓我們對對外漢語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覺得自己會更有信心的站在對外漢語的講堂上?,F在就把我們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糾正一下很多人都有的誤區,那就是對外漢語教師必須要有很高的外語(絕大多數情況是英語)水平。其實,真實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是漢語的教學而不是雙語教學。很多人主觀上覺得那些學生沒有絲毫的漢語基礎,上課模式基本上是說一句漢語,然后趕緊用英語翻譯一遍,認為這樣才能使學生完全聽懂他上課的內容。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在初期的課堂上,一開始就可以實現漢語教學,但要求老師在上課用語的選擇上要多加注意。用語應該簡單——包括意思簡單,發音簡單,跟讀簡單并在實際生活生活中經常使用。在第一次教授之后,要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里反復教認指讀和使用,如“你好!”“謝謝!”等常用詞匯。當然,在學生出現疑惑或者難以理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用英語做解釋,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為他們創設一個漢語課堂,讓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去依賴于老師的翻譯,有助于他們更快的適應漢語學習環境!此外,也會給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不必在英語上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更能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以及教學過程中一直都需要做一個必修課——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也是因材施教的經驗積累!所謂的了解學生,是指在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就應該對學生的國度以及他們國家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價值觀念,民族情感等有基本的了解,并在講課的用語,提問及內容上有所規避和注意,只有這樣才不會冒犯學生,以免在課堂教學中引發沖突,造成不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關注到所有的學生,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他們的名字,這會讓他們很開心,而且也要逐步的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及情緒變化,這樣才能掌控課堂,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從而獲得學生的尊重,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教學氛圍,進而為自己的課堂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第三,對于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內容基本都在我們的教材和教學大綱上,這些是很容易把握的內容,但是我們經常忽略了對外漢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文化教學!文化和語言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最為我們熟識的闡述二者關系的一句話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記錄文化。因而,學習漢語就繞不開文化教學。進行文化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習者理解語言中的文化內涵,掌握正確的文化知識,并將它轉化為跨文化文際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有了一定的中國的文化知識的積累,才能讓他們在具體的語言使用中得當,避免錯用和誤用。我們都知道“學以致用”這個經典的成語,但是卻很難在自己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貫穿這一思想!漢語的使用,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而這些又在教學大綱上很難體現,因而就需要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將文化教學補充進去!例如可以在教數字的時候可以講到中國人對數字“6”“8”“9”的偏好和對“4”和“250”的回避和忌諱,也可以和西方人對“星期五”“13”等一些數字的態度做些講解和對比,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學有所用,學后會用!當然,也可以在具體的課程中,讓學生欣賞中國的傳統藝術,教學生簡單的剪紙藝術,折紙工藝等民間手藝,會讓學生領略到你的魅力,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兩個小的細節,一個是自己的音量,另一個是自己說話的語速!在中國的大班教學中,需要我們提高音量,以確保教室最后一排的學生也能聽得清楚,然而國外的教室卻不像我們的教室那樣規整和寬敞,十幾個人的小教室,大家圍成一個圈兒,因而過高的音量會讓學生很不適應,甚至會覺得是噪音,過大的音量會認為是一種粗魯的行為,因而我們要學會因是因地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講課的我們和聽課的學生在精神上都能達到一種和諧!其次,就是自己的語速了。很多人因為性格原因,說話語速比較快,也許在純中國的語言環境中這不是什么大的問題,但是在對外漢語的教學課堂上,一定要放慢語速,讓學生能聽清每個字詞,同時也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你所講的內容。語速過快,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從而興趣下降,甚至厭學的情況。因而在上課時,特別是在初級教學是,要有意地放慢自己的語速,讓學生聽得清楚,反應得過來,最好是能獲得學生對你所講內容的回應,只有有這樣,課堂才會有生氣,有生機,課堂才會生動有趣!
此外,在教學策略上上,我也有兩點很深的感觸。第一,一定要從他們的興趣點人手,即教學內容要是他們很感興趣的,并且很快就能在生活中運用的知識。比如問候語的教學,對人體外貌的描述教學,以及在買東西中的討價還價的問題教學,都是他們特別感興趣,而且掌握得非???!這樣的知識教授不久,也許下次上課的時候會有全班同學對你熱情誠懇的一句“老師,早上好”的問候,也許他們還會在下面小聲的議論“老師今天的衣服很漂亮”,也許在課間會放學的時候,會很自豪的和你講起他們購物的經歷,講述他們如何和店老板講價“占便宜”等有趣的過程,看著他們的這些變化你會由衷的感到開心和滿滿的成就感!
第二,在教學中,要學會化難為易,將理論化的東西轉化成具體地實例進行教學,特別是在語法的教學中。對于那些比較難的語言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列舉大量的例子來進行解釋和說明,通過例子的學習他們能學到包括詞匯語法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且他們能將例子中的句子運用到自己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而且,在語法教學中,替換造句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讓他們知道詞序放置問題,而且能檢驗出他們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比單純重復強調動詞放在名詞后等一系列語法規則要受用得多,當然,在教學達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慢慢教授他們更多的語法規則!
總之,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調整教法,總結經驗,讓我們的教學越來越適合我們的學生,也讓我們傳承中國文化的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