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吸取傳統教學優秀經驗,根據寫作現狀和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小學階段寫作教學提出的要求,闡述了實行“先放后收”寫作教學的必要性,對“先放后收”的寫作教學理念做了闡釋,并嘗試給“先放后收”寫作教學的實施提出建議,以期給廣大的一線教師一點可參考的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先放后收”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26X(2013)04-0000-01
作文,不僅是人們用來進行社會交際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會衡量一個文化人的價值的重要標準,“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階段作為學習寫作的起始階段,對學生至關重要。面對始習寫作、身心各方面還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教師是選擇先立規矩,后成方圓,還是選擇先讓學生天馬行空再加以收束呢?
一、寫作教學現狀及原因簡析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要使學生將寫作當做生活的一部分,把寫作當做一種享受的說法。然而,現實的寫作教學卻現狀堪憂。學生寫作不是一種享受,而是痛苦。學生寫作時冥思苦想,緊咬筆頭,埋怨無話可寫;或搜腸刮肚,勉強成篇,言不由衷,滿目空話套話;甚至抄襲現成文章,敷衍塞責……
產生寫作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學生的不是,更有教師的失誤。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束縛多、要求高,重模仿、輕創造,造成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自然寫作能力不高。
二、小學寫作“先放后收”教學理念的必要性
(一)兒童心理要求“先放后收”
小學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之一是喜聽好說,求知欲強,表現欲強。學齡初的孩子已經“能說會道”,剛學習寫作的學生完全能夠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有表達的欲望和能力,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任其自由發展的空間,千萬不可限制孩子們的自由,挫傷孩子們表達的積極性,注意保護好學生的“傾訴欲”。如今,寫作現狀不容樂觀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使學生在初學寫作階段受羈絆過多,以致只知作文之難,對寫作望而生畏。
(二)優秀經驗要求“先放后收”
回顧寫作教學走過的歷程,傳統寫作教學積累了許多優秀的經驗與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先放后收”理念。古人說得好:“作文之體,初欲奔馳,久當收節。”“初學作文,必促之始放,放之如野馬碮跳咆嗥,不受羈絆,久之必自厭而收束矣。”宋朝謝枋得編的《文章軌范》把文章分為“放膽文”和“小心文”兩種,并說:“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膽小——由粗人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抒其志氣,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束矣!”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中談到語文教育中的作文訓練,他指出:古代學者一向主張訓練學生作文要經過“先放后收”的過程——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地寫,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再要求精煉嚴謹。
(三)新課程要求“先放后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寫作教學的目的任務做了詳細定位,
其中對作文教學改革的特點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如下的變化:
1.降低要求,淡化文體與技巧
對于文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體目標只提了“常見的表達方式”,在學段目標中只是籠統地提了“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兩種形式,“常見應用文”只要求學寫。
對于寫作技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除了“正確使用常見標點”之外幾乎沒有具體的要求,僅在高年級階段目標中提出“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整齊、書寫規范、整潔”。
2.突出主體,重視學生自我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非常強調寫作主體——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倡導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作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要求作者享有充分的自由權,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束縛是阻礙學生在寫作道路上前進的“千斤石”。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提倡學生自主選題”。
3.注重個性,培養學生勇于創新
寫作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勞動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貫徹了這樣的思想:只有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個性化的寫作,使學生自由、有創意地表達。相比以往的提法,其重在從學生的生活視野和情感體驗中激發真情實感,鼓勵自由表達,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寫作教學中應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則。
三、小學作文“先放后收”教學實施建議
(一)辨證看待“放”與“收”
“先放后收”要講求“放”與“收”的辯證關系。“放”不是毫無原則的放,要做到放而有度。要結合寫作教學實際情況,控制在教學的限度以內,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由;“收”不是不加節制的收,要做到收而有節,在不限制學生個性創意表達的基礎上收束,讓學生“規矩”地寫成富有個人獨特見解的好文章。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策略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視具體的教學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放”與“收”的限度、進程以及它們之間的過渡要視每一個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也要意識到差異的存在,并努力縮小差異。即堅持“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又堅持“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三)努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學生是寫作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寫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確定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寫作教學理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寫作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透徹地理解教學理念的內涵,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還要完善自己的心理素養和師德素養,為教學奠定基礎。
總之,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宗旨,運用“先放后收”理念,給小學生創造輕松快樂的寫作氛圍、自由民主的習作環境與空間,讓他們樂于寫作,享受寫作,個性寫作,表達出他們最真實的情感、思想和認識,為初高中以及終生的寫作奠定基礎,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