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數理統計法等對黃淮學院體育場地場館設施與器材配備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黃淮學院體育場館總體數量不足,各類體育場館的平均配備率較低,多數新建場地館標準較高,場館相對大于器材的緊缺程度,體質監測場所面積也都有不足。探尋導致黃淮學院體育場館現狀的原因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黃淮學院;體育場館;利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黃淮學院體育場地設施和室內場館、場地器材配備。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幾年有關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論文,為本文的理論分析作事實依據,通過各黃淮學院網站提供的在校學生人數、場地數據做記錄核實,最后經過分析、整理、綜合對查閱的資料和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1.2.2 實地考察法
對黃淮學院的室內外體育場館進行實地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
2、分析
2.1 體育場館設施室外配備率未達到要求,室外場地短缺
黃淮學院有在校學生18000人,現有體育場館總面積為1050 m2,故生均為0.06 m2,室內場地設施總體配備率較低,沒有達到《目錄》規定(發展類高校室內場地設施生均0.3 m2,室外場地設施稍高于室內場地的配備率,生均為3.71 m2,沒有達到標準(發展類高校室外場地生均5.6m2)。
2.2 室外場地總體配備率不夠,多數已建場地符合基本要求
黃淮學院在設施配備內容上只有籃球場地的配備數超過發展類配備數的一半以上,其余的場地均低于目標要求。通過不斷新建和改進現有的體育場地,已經建成的體育場地合格率相對較高,現有400米塑膠田徑場達到合格率,天然草皮或人工草皮足球場占足球場地達到合格率;籃球場、排球場一般都是硬化了的,但是塑膠場地相對不足;網球是由于近幾年才興起的一項運動,場地都是新建的,絕大多數是塑膠場地,相對質量較好。
2.3 室內場地相對缺乏
黃淮學院有綜合訓練館一個,面積較小,供體操、羽毛球、健美操、籃球、乒乓球幾項運動共同使用,各項運功項目不能正常開展,制約了校園體育運動的開展。
2.4 場館相對大于器材的緊缺程度,體質監測場所也有不足
從場館和器材兩項指標比較,器材的緊缺程度相對較少,場館問題仍然是制約高校體育發展的主要矛盾。數據表明,黃淮學院沒有完全達到《目錄》發展類配備要求,高校教師認為體育器材配備基本能夠滿足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訓練的需要;這些數據反映了我國普通大學在體育場館、器材方面建設的薄弱。
3、結論
3.1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小
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顯著增加,場館面積卻增長緩慢,設備更新率低,而學生們對場館設施的要求卻在不斷提高,這是造成體育場館配備率不高、人均面積較少的主要原因,也同時是擴招與學校建設發展不平衡的表現。
3.2 體育場館經費投入不足
我國大學體育場館建設與維護一般是由學校單方面投資,一般低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1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的投資水平,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高校經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使相當多的高校場館得不到維護和擴建,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功能。
4、建議
1.不斷加大體育場館的投資力度。高校體育部門的領導應該高度重視國家政策,學習《目錄》規定的要求,積極向學校和體育主管部門領導爭取應有的經費,把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納入學校總體建設規劃;同時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采用集資、貸款、社會贊助等多方面的融資,加速高校體育基礎設施,滿足不斷擴大的招生規模的要求。
2.充分提高現有體育場館的綜合利用。場館教學、訓練使用安排的細化管理,場館管理部門對場館的使用情況有個比較精確的了解,應變突發性教學場地調整;課余時間、節假日體育場館使用時間的延長,對稀缺性體育場館的適當收費用;合適的室外場地安裝燈光以滿足學生夜間使用等。
3.制定新的更加詳盡的《普通高校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建議教育部將高校體育場館配備率作為各院校的評估條件之一,制定出各項的細化評估指標,同時新的《目錄》應有前瞻性,滿足擴招的需求,高校也應該制定近期、中期、遠期發展規劃,使高校體育事業得到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