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大環境下,體育課堂教學已經不是簡簡單單教會學生學會運動,更重要的是如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從實踐層面觀察,當前的體育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弊端,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形成機制的缺失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我們體育教師要加強一些影響課堂質量的潛在因素的探究與摸索,切實轉變一些教學觀念。
關鍵詞:轉變觀念;學生主體;潛在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前言:體育與健康是學校教育和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達到身體與身心的健康發展。我們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使自己不再是一個只懂得教人運動的教練員,而是一個懂得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包括從課程理念與目標的實現、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法的改進到教學評價完善等方面,還要在師生關系的處理、教師語言的把握、課堂環境的布置、教風學風建設以及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課堂潛在因素進行探究與摸索,因為這些潛在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是全方位的。
一、教師工作主動性與責任心
體育課堂教學能使教師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來創造和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教風學風、行為規范等。而人際關系、教風學風、行為規范等也正是我們體育課堂計劃之外的一些潛在因素,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其作用是可以為提升教學效果服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人際關系
教學中的人際關系首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其次是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學中的主要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學生在學習中交流、行為接觸中互相產生的影響。搞好關系旨在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建立友善、尊重、信任、協作的良好關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的目的。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搞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達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
(二)教風、學風
教風、學風是師生共同努力,并在長期教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穩定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面貌。體育課大多數是操場上進行的,人多場地大,沒有一個好的教風與學風,是不可能上好一堂體育課的。教師良好的教風是使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習慣等學風形成的重要前提。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明確上述觀點,并做好上述工作,會很好地發揮作用,使體育教學時時刻刻發揮其積極作用和功能。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程教學提倡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學生在課堂中應該學到的運動技術等體現在課程內容中的外在體育知識。因此,改進體育課堂教學的措施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進教師的教授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更加投入課堂教學,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一)教師的語言
中國的語言藝術很復雜,也很有內涵,一種意思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如讓學生學一個動作,教師用不同的詞來表達,對學生心理變化到實踐來說肯定是不同的。學生應該說對老師的話是非常在意的,教師的一句話,也許不經意間會影響學生的一輩子。所以我們在體育課堂中應加強教師用詞及提問技巧的研究,使體育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和諧,使體育課堂教學更加富有樂趣。
1、教師的用詞
在教學中,同一個意思可以用多個詞語來表達,但是表達出來的效果卻是不同的,對學生產生的行動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的發揮,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譬如我在教學跨越式跳高時,在兩個班級進行了一個試驗,在1班我用解決“問題”這一詞,在2班我用“挑戰”這一詞,在試驗中我發現2班的學生的練習興趣、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氣氛以及教學效果都明顯好于1班。從這一試驗可見我們體育教師要加強用詞的研究,多斟酌,多摸索,我相信我們體育課堂教學會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主體性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2、教師提問的技巧
教師的提問對啟發學生的活動,掌握技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如何提問才能切中要害,關鍵是要抓住提問點提問,問題不能過大、籠統,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問題的疑難點、發散點、矛盾點、模糊點等引起學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和積極參與的欲望,既可化難為易,又可以打開學生思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層層推進,逐步完成課堂教學。
(二)情境的設計
好的情景設置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例如,七年級學生在學習“單、雙腳跳”教材時,教師把教材內容通過“小青蛙與小花貓”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通過游戲貫穿全課。課的導入采用圖片和模仿練習相結合的方法,調動學生視、聽和本體感覺一起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情境交融,整個練習過程處于“樂中練、動中練、學中練”的氛圍之中。
(三)合理分組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在身體素質和主觀學習意識的努力程度上的不同,決定了一個班級的學生在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學習,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在教學中沒有科學的進行分組,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在比賽中,如果一組學生每一次都是第一名,那么其他幾個小組就會越來越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十分理想。所以,老師應認真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在教學中進行合理分組,編排,盡量讓分組之后的學生水平接近,因為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肯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評價、激勵機制的運用
評價、激勵就是通過各種外部誘因,給學生以適度的刺激,滿足他們正當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把教學要求自覺內化為個體行為的過程。它的切入點是從外部的評價激勵行為開始的,是從外部條件人手,來喚起學生的內因,引起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習動機。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性格各異的學生,由此決定了每個學生在發展上的差異。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評價形式,體現了教學思想的開放性。
三、結語與建議
(一)把體育“教學過程”首先看作是一個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估等環節中,都包含著如何從“教”的角度去喚起學生的“學”。在新課程下的
(二)體育教學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我們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素質,了解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到教學中影響學生的課堂潛在因素,不斷地摸索探究,轉變教學觀念,使課堂教學能真正為學生服務,促進學生的身心與身體的健康發展,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建議:對于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堂教學,我還只處于探究與摸索的階段,專業知識太少,課堂教學的一些潛在因素的認識還比較粗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還需加強理論研究,確實轉變教學觀念,以理論為依據作進一步的探究與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