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它能夠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有利于教師提高理論水平和拓展知識面。反思型教師越來越成為發展的潮流,成為一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法 反思型教師 內容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在新課程縱深發展的今天,教學反思越來越受到關注,成為反思型教師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師提高專業水平,促進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有專家指出: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學
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其一,反思既是內隱的思維活動又是外顯的探究行動,作為一種“考慮”,它是內隱的,作為進行“探索”,搜集、探究的行動,它是外顯的這種外顯的探究活動意味著反思進入初中領域,這些觀點后來成為當今反思型教學的反思必須通過實踐檢驗,才能確保其進步性與合理性的理論根源。其二,反思有較強的對象性,消除困惑、解決問題,促進實踐合理性是反思的目的。缺乏問題意識的人唯以進行有效反思而得以意識。其三,反思需要當事者有較強的道德感和較好的意志品質如堅強的毅力,因為反思是一種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通常,那些自己總是原諒自己,認為思考是痛苦的行為,缺乏較強的道德感和較好的意志品質的人往往望而卻步。
我們教師肩負著這種使命,不能做一個按照教材或上級要求等按部就班進行教學的經驗型;常規性教師要做一個反思型教師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千方百計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知道教學結果后不能只問“怎么樣”,應該對結果及有關原因進行思考,問問“為什么”,這種追問(問什么)能幫助教師增強問題意識,永不停歇地追問教學的更高層次的合理性,仔細想想我現在雖然是剛踏入工作崗位,但我覺得在即將的幾十年教學生涯中,不能簡單地將前一年的教學程序重復幾十遍,而應在批判前一年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在不斷前進中走完自己的教學人生。
2、反思型教師反思的內容
反思是教師全面、深入、冷靜的分析、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及產生的結果的過程。
2.1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教學目標的制訂是否切合學生的實際,直接關系到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不能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急于求成。就拿我們學院的學生來說,水平相對低一些,我們的目標就不能定的過大,像我的一堂動畫運動規律課:人物的行走,我定的教學目標是:畫出非常流暢的一組人物行走動作。結果上午四節課下來,沒有一個同學完成。過后我通過反思,才認識到學生的繪畫基本功普遍不是很好,而運動規律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是聽完老師講解的理論就能畫好的。這才意識到自己定的教學目標太大了。以至于學生們覺得沒有完成老師的要求,學習積極性也受到打擊。因此,在每一堂課的教學備課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水平,來確定教學目標?,F在許多的課堂教學中缺少對教學目標的反思和研究。
2.2 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師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不同的教師由于其自身的人生經歷、學歷知識、教育觀念、業務水平、文化素養等方面的不同,教學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我們應該用最容易達到教學目標,最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開原畫課程時,一開始只是讓每個學生自己畫自己的,發現學生畫動作都很僵硬,造型也不是很準確,畫畫的積極性也不大。課后我就想怎么樣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及能有個參考物讓學生來畫呢?后來我們想把兩個學生分為一組,一個學生表演動作,一個學生畫,彼此交換著畫。結果,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繪畫興趣,動作也畫的非常流暢。如此看來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非常重要,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2.3 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反思我們課前精心設計的內容,是否新穎。哪些內容學生可能會感興趣,我聽過我們學院黃延傳老師的一節課,他講課時舉得例子基本上都是世界各國這幾天發生的大事,把這些事情和課本內容相聯系起來,這樣既能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又能及時了解國家大事,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自然課堂效率就上去了。教師還應該反思各章節之間的聯系性。多思考本章和本節內容為什么這樣安排,前移或這后移不行嗎?在具體課堂教學的內容上應反思新舊知識之間的連貫性,用舊知識作為鋪墊,來引導啟發學生學習新知識,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理解和掌握。反思教學內容是不是分清了主次,時間是否合理安排。
3、教學反思的方法
3.1 自問自答
杜威曾經這樣闡述:教師的反思過程開始于他們所體驗到的一種困難、麻煩的事件和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這種不安全、不確定的感覺導致教師在行動中或行動后回頭分析自身的經驗。因此,一個有反思意識的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自己給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各個方面的思考,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
3.2 自我批評
毛主席曾提出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反思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批評,它是自己對自己常規的、習以為常的“經驗”、“習俗”的批判。課程是不斷的發展變換的,對我們的教學要求不是一層不變的,作為反思性教學,就要敢于和善于沖破自己那些“傳統”、“權威”的束縛,一切從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出發,真正在實踐中反思,在批判中反思。社會是在不斷發展變換的,課程對我們的教學要求不是一層不變的。
3.3 教師交流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反思,也不能完全看成是一種個人行為,它還需要與他人的交往與協商。這種“合作式”的反思,更有利于反思者自身的發展和成長。杜威在講到反思性行為的三種態度時,其中第一種態度就是“虛心”,即反思者要積極傾聽更多的意見,十分注意各種可能性,善于接受各種不同的觀點和長處,不局限于某種觀點和某個方面。這種虛心的、合作的態度,正是反思者十分必需的。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蔽覀兡軌蛱觥白晕摇保谂c其他教師的合作與交流中,一定會獲得反思的更多收獲。
“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教育”已經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為反思型教師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師提高專業水平,促進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