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5日,楊成軍、董海霞夫婦出席了中國文聯(lián)和作家出版社聯(lián)合舉辦的為楊成軍圓夢為主題的詩歌研討會。作家出版社與楊成軍簽訂出版合同,將把他的農(nóng)民工題材的作品結(jié)集出版。楊成軍激動不已:“我做夢也沒想到會出詩集。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的詩歌能被譜曲成歌,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解、關(guān)心農(nóng)民工。”
50歲的楊成軍是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夏家店村人,只有初中文化。1987年春,家住德惠市岔路口鎮(zhèn)的農(nóng)村姑娘董海霞經(jīng)人介紹與楊成軍相識。董海霞知道楊成軍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那種病也被叫做“不死的癌癥”,但一見面,同是文學(xué)青年的董海霞還是喜歡上了楊成軍。
走進楊成軍的家,董海霞的心就被詩意填滿了。書桌上堆滿了《青春》、《萌芽》、《人民文學(xué)》、《詩刊》等文學(xué)刊物,還有楊成軍親手做的書桌、書架、小板凳等木制品。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1988年,楊成軍和董海霞結(jié)婚了。
兩人在田里并排除草,一邊揮動鋤頭鏟地,一邊交流著對雜志上某一作家作品的理解。有時,兩人會比賽著背誦那些經(jīng)典作品里的片斷,將想到的詩句用樹枝寫在田頭松軟的黑土地上。
1998年,兒子們漸漸長成半大小伙子了,吃起飯來如風(fēng)卷殘云,而家中老人也需要不斷地看病吃藥,本來就過得挺緊巴的日子越來越捉襟見肘。為了這個家,楊成軍不得不背上木匠工具走向村外。
自從楊成軍外出打工后,董海霞最怕看見建筑工地,看見那些農(nóng)民工在腳手架上拼命工作,或是臟兮兮地蹲在工地上大口大口地吃飯,董海霞的心都會針扎一樣地痛。
這樣的日子兩人就用寫詩來表達思念和惦記,楊成軍寫詩大多是在夜里,工友們都睡下了,他在被窩里扭亮手電筒,趴在那里寫詩。
楊成軍有兩個寫詩的本子,一本情緒好時用來寫快樂的詩,一本情緒不好時用來寫憂郁的詩。可每次回家,楊成軍只讓董海霞看那些快樂、美好的詩。
2007年夏,董海霞的心情一度非常不好,楊成軍就打電話讓妻子來離家不太遠的遼源市待幾天。有家屬來探親,就是農(nóng)民工的節(jié)日,董海霞在工地住了5天,那是他們非常難忘的5天。一晚,楊成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一首詩《如果有可能》,當(dāng)他將這首詩讀給董海霞聽時,兩人都流了一臉的淚水。
董海霞要回家了,楊成軍花460元給她買了一部手機。
回家后,董海霞給楊成軍寫了一首《樹與藤》,表達內(nèi)心對丈夫為這個家所作付出的感激和疼惜:“山間有樹,樹上有藤/樹因藤體會到自身的價值/藤因樹感受到踏實/藤與樹相依相伴到金秋/在收獲的季節(jié)里/共享太陽神的恩賜。”
楊成軍寫給愛妻的詩,則常常讓董海霞每讀一次都要流一次淚: “牽著你的手,跟在你身后/村口的這條路呀,長長的沒有盡頭/沉重的行囊背在哥肩頭/就像一座山壓在內(nèi)心頭/打工的漢子你慢慢地走,留下小妹你知我多難受/哥這一去呀,啥時能回頭/早知打工這么沒有譜/不如在家當(dāng)個老丫頭……”
董海霞有了手機后,楊成軍就直接將詩寫在手機上,寫完馬上發(fā)給董海霞。這些詩,董海霞是第一個讀者,也是唯一的讀者。
2011年秋,楊成軍在電視上看到上海東方衛(wèi)視“中國達人秀”第三季吉林站招募海選的消息,心里突然涌上一個特別強烈的念頭——想上這個節(jié)目,想通過在節(jié)目上朗誦自己寫的詩,為這些詩找到作曲者。
9月18日上午,楊成軍急匆匆趕到長春電視臺報了名。面試時,他朗誦了自己寫的兩首詩:《我是一個建筑工》和《哥們兒,別想家》。他朗誦得舒緩、凝重,飽含深情,博得陣陣掌聲。導(dǎo)演激動地握著楊成軍的手說:太好了,我們要找的就是你!
接下來的故事就如同做夢一樣,楊成軍走進了大上海“中國達人秀”的比賽現(xiàn)場。輪到楊成軍上場了,只見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身子微彎著,穩(wěn)穩(wěn)地站在舞臺上:“沒有好看的電視,沒有女人來陪著/一碟咸菜花生米,憂傷開心別裝著/哥們喝醉了,千萬別想家/孩子和爹媽,有咱媳婦呢/哥們喝不醉,咱也不想家/咱的家里邊,還有一枝花——”
楊成軍朗誦完了,三名評委前所未有地未經(jīng)任何商量和猶豫,一致通過!楊成軍成了達人秀舞臺上第一個以詩的形式直接晉級的人。
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楊成軍用充滿內(nèi)疚的語氣說:“我這大半輩子沒有一次成功,但我有一個理解我支持我的妻子,還有爭氣的兒子……懇請評委和觀眾充許我朗誦我的另一首詩《如果有可能》表達對妻子的愛。”
“如果有可能,我?guī)闳ミh行,躺在德德瑪?shù)牟菰瑪?shù)最亮的星。/如果有可能,我?guī)闳ミh行,坐在外婆的沙灘,看最白的帆影。/你曾經(jīng)說,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旅行,牽著彼此的手,感受最美的風(fēng)景。/你曾經(jīng)說,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去旅行,背起簡單的行囊,沐浴自由的風(fēng)。”
楊成軍這個中國的農(nóng)民工以他質(zhì)樸、直白、充滿詩情的詩和深情的朗誦贏得了億萬電視觀眾。節(jié)目播出后,楊成軍作為“農(nóng)民工詩人”引起公眾的關(guān)注,有關(guān)他的視頻被網(wǎng)友點擊十多萬次。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