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百歲老人張祖貽每天睡午覺前一定要吃點零食,有一天女兒沒給他吃的,他就不睡覺,還說:“不給吃的,不白睡了?”
解放前,張祖貽曾加入過國民黨,后來被批斗得體無完膚,但他看得開;他也曾經是個“藥罐子”,經過自己調理后,身體越來越好;上世紀50年代,沒人談養生,他卻已經開始做了;因為愛吃零食,六十多歲他的牙就掉光了,但他依然樂在其中。
批不倒的“樂天派”
在廣西桂林市解放西路的棠梓巷里,有很多上世紀90年代的老房子,1912年4月出生的張祖貽就住在這里。
張祖貽生于1912年4月,是土生土長的桂林人,年輕時文化水平不低,便在國民黨的機關內做了文員。“文革”時,“反動派”成了張祖貽的“標簽”,每隔幾天就要被拉出去批斗一次,被打被罵都是家常便飯。但他是一個“樂天派”,雖然被斗得很厲害,他依然看得開,默默地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
張祖貽的小女兒張勵予今年五十多歲了,談起當年,她認為正是父親的這種樂天的精神,才讓他更加長壽。“文革”后,張祖貽被單獨調到了陽朔縣農業局,妻子和孩子則留在了原籍。
一輩子不坐車
在陽朔縣農業局,沒有人不知道張祖貽,因為他在局里是出了名的“不坐車”。不管是上班、去鄉鎮開會,還是平時生活,他從來不坐車。
因為工作原因,張祖貽經常要到鄉鎮去開會,每一次外出他都不坐車,都是走著去。有一次,張祖貽要到葡萄鄉去開會,他二話不說就走著去。從陽朔縣走到葡萄鄉,張祖貽花了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會議一直持續到凌晨2點,不少人建議張祖貽坐車回去,但他拒絕了,之后覺也沒睡又往陽朔走,等走到陽朔時,天已經亮了。
相比起城市,張祖貽說:“我喜歡鄉村的生活,也喜歡走路。”即使退休后回到桂林,他每天也依然是想去哪就走著去。退休后,張祖貽喜歡去花鳥市場玩,基本上都是早上去,晚上回,其中半天的時間都是花在路上的。
女兒也笑著說:“我以前幫父親辦過老年人的免費公交證,他一次都沒用過,后來我就再也不辦了,哪兒都讓他走著去。”
“藥罐”變成“養生達人”
說起健康狀況,張祖貽表示,他年輕的時候身體稱不上好。20歲出頭時,張祖貽患上了肺結核。在當時,肺結核是一個十分難治的病,基本沒什么治療方法,因此除了頻繁吃藥外,他開始當上了自己的“醫生”,調理身體。
因為文化程度較高,所以上世紀50年代初,張祖貽經常買一些養生的小冊子來看,學習怎么養生,怎么吃東西,怎么用藥。女兒說:“那時哪有人知道要養生啊,‘養生’這個詞都沒人提,但父親那時就知道要怎么合理地吃東西。”
每次過年過節,張祖貽回到臨桂的家時,總是會叮嚀妻子和兒女多吃些五谷雜糧,多吃紅薯、芋頭,而且要葷素搭配。“那時,大家都是吃米飯,很少人吃五谷雜糧。”
除了關注飲食外,張祖貽還很喜歡洗冷水澡,即使是冬天,也會到家外面的河里洗澡。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幾年,張祖貽的肺結核不但好了,而且身體調理得越來越好。
身體的底子雖然硬了很多,但是張祖貽四十多歲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胃部大出血,光輸血就吊了8大瓶,全身的血液幾乎換了一遍。因為這次重病,醫生要求張祖貽至少在半年內都要吃流質食物,保護胃部。張祖貽聽了之后,真的就堅持了差不多8個月,而且從沒抱怨過。女兒說:“有時我真是很佩服我父親,他在身體調理這一塊,真的很有毅力。吃8個月的流食,而且不抱怨,我是絕對做不到的。”
自從那次大病后,張祖貽的胃反而調理好了。現在退休快30年了,女兒也沒聽他說過一次胃痛。
百歲佬饞嘴
雖然熱衷養生,但是張祖貽一直有一個“壞習慣”改不掉——很熱衷吃零食和糖果。即使牙齒都掉光了,他也樂此不疲,“大不了我用牙床咬。”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張祖貽就特別愛吃零食,凡是好吃的絕不放過。他的妻子也不止一次說他“嘴很饞”,愛吃零食。40歲的時候,張祖貽的牙齒就東掉一顆,西掉一顆,六十多歲時就基本掉光了。即使沒了牙,張祖貽也沒放棄對零食的熱愛,真的開始用牙床咬。
上了年紀之后,張祖貽每天最開心的時間就是嘴里含著東西的時候。“在老人里面,他的胃口實在是太好了,每天吃完飯,還會說‘再給我弄點東西’。”女兒說,張祖貽經常吃了午飯后,再吃點零食才會睡覺,如果午睡時她沒準備零食,張祖貽就半天不愿睡覺,“沒吃的,我不白睡了。”
2012年4月張祖貽剛好100歲了,因為他平時不愛過生日,所以他生日時,家里人只是聚在一起吃了餐飯,沒給他過隆重的百歲宴。
從張祖貽90歲開始,秀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每年給他做健康體檢,他一直很健康。張祖貽說,只要能經常吃著糖,走走路,背背詩,生活就是幸福而快樂的。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