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埔縣楓朗鎮(zhèn)大埔角新村倉下有一間磚瓦老房,途經此地的人或許不知道,這個占地224平方米、一正二間土木結構的磚瓦房,就是當年名震一時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所在地。一個艷陽高照、天朗氣清的日子,筆者專程登門參觀了這一紅色教育基地。
璀璨陽光閃爍著金黃光暈,從樹隙中漏灑下來,勾畫出點點光斑。蔥蘢綠樹環(huán)繞著這幢年代久遠的建筑,成群的鳥鵲在枝頭唧喳,不知名的鳴蟲藏躲在草叢中吟唱著自然交響曲,山風夾雜泥土的芬芳和山花自然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邁步院內,一間間房里的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墻壁上懸掛著“南委”工作簡介與當時領導人的相片。凝眸那一張張容貌如生的相片,讓人仿佛回到了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
1940年,依照中共中央指示,決定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作為南方局下屬派出機構領導華南各省黨組織。當時的中共閩西南潮梅特委書記方方、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被召至重慶商討有關事宜。此后,“南委”于1940年11月成立,下轄粵北省委、粵南省委、江西省委、潮梅特委、瓊崖特委、閩西特委、湘南特委、閩南特委、廣西工委等多省黨組織。“南委”成立后,幾經波折,機關卻一直設在大埔境內。1940年冬在西河漳北,后遷徙至大麻恭州“宣慎山莊”,使大埔成為當時華南地區(qū)、閩粵贛邊區(qū)革命的指揮中心。
孰料“皖南事變”導致革命形勢波譎云詭、風雷變幻。1941年9月,南方局黨委書記方方審時度勢后,化名王子華,與黃維禮接頭,將“南委”機關經高陂轉至大埔角,設于新村倉下一間老屋內。并在離其500米遠的大埔角圩(以前的永和街)5104號創(chuàng)辦“天成”商號,將上下兩層、面積52平方米的磚石灰粉瓦頂結構店鋪用于經營文具百貨,實則為地下黨聯(lián)系交通站。“天成”商號設有秘密電臺,輸送蘇區(qū)急需物資,起到了牽線搭橋和掩護戰(zhàn)友的作用。1942年5月,“天成”商號被叛徒郭潛出賣,慘遭敵特破壞。
解放后,1985年上級撥專款修葺“南委”舊址,指派專人專管,并將當時革命活動的圖片、文物收集展覽,讓廣大群眾重溫烽火歲月,緬懷革命前輩,傳承光榮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