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和豐是個具有明顯藝術家特質并且富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儒商。他熱愛大地、珍惜善緣、常懷感恩之情。多年來,他投巨資為故鄉“造血”扶貧,慷慨解囊支助母校中山大學教職員工4000套廉價住房,善行義舉多不勝數。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一直默默踐行著自己報效社會、感恩鄉梓的理想呢?
“這是人之常情。”盧和豐說:“古人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情系鄉梓打造和平溫泉之都
1980年,盧和豐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被分配到廣東省供銷學校任教;1981年調入共青團廣東省委工作,1989進入粵海集團工作,1992年辭職下海經商,決定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社會作貢獻。
盧和豐對那片養育過他的故土,培育過他的思想和靈魂的母校,對美麗的大自然,都寄予深厚的赤子之情。盧和豐說:“我是客家人,父親是河源和平縣人,母親是梅州豐順縣人,‘和平’、‘豐順’這兩個吉祥、喜慶的地名,組成了我的名字——和豐。”“和豐”二字,飽含其濃濃的懷鄉情結,就像魚和水、小草與大地一樣息息相依、根脈相連。
盧和豐的故鄉河源市和平縣,當年東江縱隊第一個黨支部就誕生在該縣熱水鎮。盡管那里山巒疊翠、風光明媚,具有豐富的天然氡泉資源,可是,當地的父老鄉親日子卻依然過得緊巴。面對這一現狀,盧和豐心里感到十分沉重。
盧和豐說:“這是一片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土地,先烈們流血犧牲為的是子孫后代過上好日子。”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生長的盧和豐,總覺得自己如負千鈞,有責任帶領鄉親們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04年,盧和豐向故鄉投入巨資打造熱龍溫泉度假村,構建理想的烏托邦——和平溫泉之都,涵蓋著紅色之旅、綠色生態之旅、客家文化之旅、宗教文化之旅等內容的“客家風情世外桃源”、“和平紅色小鎮”、“嶺南香格里拉”、“中國威尼斯水城”。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之本,村民們眼看著這些世世代代用來耕種莊稼的土地要被征走,一時轉不過彎來。盧和豐充分體諒和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他要讓鄉親們沒有后顧之憂,為熱龍鎮南湖村全村的村民購買醫療保險;給所有超過60歲的老人買低保;把所有超過80歲的老人養起來;對全村所有考取大學的學子獎勵2000元;為全村的孩子購置校服、文具和書籍;捐助1000萬元支持南湖村修路架橋;還為南湖村建起了村委會辦公大樓、南湖村希望小學、南湖運動場、南湖衛生站等。
“造血”扶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盧和豐說:單純地資助、救濟家鄉,那是一種消極的“輸血”行為;要把鄉親們拉進經濟建設的項目中來,讓大家各盡所能齊心協力建設家鄉,這是一項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造血”工程。
盧和豐盡力為南湖村的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大量年輕人被安排在廣東金穗集團工作;熱龍溫泉的員工,70%是當地的農家子弟。
盧和豐說:“度假村這個項目,就像給當地安裝了一臺‘發動機’,日夜不息地運轉,帶動了當地的第三產業,村民的雞、鴨、鵝、番薯、玉米等土特產,過去賣不出去,現在可以銷給度假村和游客。過去,一個雞蛋幾毛錢也沒人要,現在是兩塊錢一個都搶著買。只要農產品流通起來了,村民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都有了改觀。”
八年前的窮山溝,現在變成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南湖村已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的典范,熱龍溫泉度假村成為當地最主要的稅收來源。村民們在溫飽之余,不再閑得無聊去打麻將、炸魚……而是有了新的生活內容和追求。盧和豐說:“這就是古人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如果用“滄海桑田”這個詞來形容熱水鎮的變遷,應當是恰如其分的。熱水鎮總面積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00畝,總人口1.6萬人。過去,當地農民主要以種植水稻、采集山貨和砍伐山林樹木等傳統的生產方式為生。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住的是泥磚房,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在金穗企業的引領下,一大批旅游項目相繼落戶熱水鎮,帶動了當地旅業、餐飲、農產品銷售、運輸、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發展,形成了集約化、鏈條化的旅游業群體。從此,地方經濟‘造血’功能逐步被激活。熱水鎮的生產總值從2004年企業入駐前的3542萬元增長為入駐后的2011年的6872萬元,增長率為94.01%;人均收入從2004年的2270元增長為2011年的4275元,增長率為88.33%;地方稅收總額從2004年的42萬元增長為2011年315萬元,增長了6.5倍;企業駐地的南湖村從企業入駐前人均收入1000元到至今已經超過8000元,增加了7倍多。
2008年,熱水鎮被評為廣東省旅游特色鎮(溫泉),被廣東省河源市科技局評為生態旅游技術創新專業鎮。
整合資源創建低碳經濟示范基地
據盧和豐介紹,金穗集團已對南湖地熱資源進行綜合規劃深度開發,已啟動建設低碳示范基地,即將形成“發電——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洗浴——養殖——回灌”的能源梯級利用與持續開發系統。這是廣東省第一個“全生態旅游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基地”。
該地熱項目技術人員說:“我們現在只是利用溫泉水冷卻后50-40℃的一段,在項目建成后就可以利用90-70℃水發電,70-50℃水用來制冷或供暖,30℃以下的則用來實施恒溫水養殖,形成了溫泉水綜合利用的新能源循環產業鏈。”
和平溫泉之都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被國家建設部、中國環境藝術委員會評為“中國環境藝術示范基地”。旗下的熱龍溫泉度假村、九連山溫泉度假山莊、熱水漂流均已成為風格迥異、優勢互補的經營實體。
熱龍溫泉度假村不斷完善新項目,包括首個全新高科技的體驗式“5D全景水秀·夢境”項目,在不斷擴容升級中,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帶動當地旅游。同時,拉動內需。過去度假村的容量是500人一天;現在每增加一個新項目,至少增加一倍以上的消費,使當地經濟成倍地增長。
盧和豐說:“目前我們只投資了兩億元,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要投上五億元左右才能上規模、見成效。政企聯手打造旅游旺村、旅游強鎮。不在于賺多少錢,而在于能夠盤活農村資源、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盧和豐還以2000多萬元的價格收購了熱水另一家溫泉景點。他打算投資3億元,修建99棟別墅,500套客房。兩個溫泉景點全部建成后將相互依托,充分利用熱水的溫泉資源,構建一個占地6000多畝的龐大旅游休閑勝地。
熱龍溫泉度假村接待的客人大多是來自廣州、深圳等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及港澳臺地區。賺來的錢大部分要用于改善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盧和豐欣慰地說:“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2006年7月26日,和平縣遭遇特大洪水襲擊,滔滔洪水向熱龍溫泉度假村洶涌而來,電視機、床鋪等用品隨時有被淹沒的危險。在此緊急關頭,當地群眾自發地組織起來,日夜奮戰15個小時,為度假村排除險情、搶救財產、鏟除淤泥、清理垃圾、洗刷家園,使度假村很快恢復了正常經營。
盧和豐決定給當地父老鄉親辦十件好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修路架橋,解決群眾供水供電困難,修建高規格的村醫院,建設高品位的文化廣場,并修建一個現代化的高爾夫球場,計劃用15年時間,陸續完善產業鏈,確保綠色強鎮、“造血”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
南湖村是盧和豐打造的第一座“愛麗絲小城”,他計劃要打造十座這樣的“愛麗絲小城”。這是一個赤子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和祖國的一片拳拳之心!
低價出售住房報答培育之恩
2005年,盧和豐為了解決母校中山大學教職員工的住房困難,籌集巨資開發“堅真花園”。當時周邊樓價瘋長,僅毛坯房每平方米12000元。盧和豐卻仍以每平方米5200元(帶裝修)的價格出售400套住房給中山大學的教職員工,總面積5.5萬平方米,讓利近4億元,金穗集團公司為此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壓力。盧和豐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盧和豐的父母早年參加革命工作,其妻子的奶奶李堅真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長征干部,也是我黨歷史上第一位婦女部長。建國后,她隨葉劍英元帥南下廣東,擔任廣東土改工作團團長。歷任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第一任主任等職。
也許緣于革命家庭的熏陶,盧和豐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事業。金穗集團所屬企業向國家繳納各種稅費已過億元。捐助堅真紀念館、廣州市教育基金、廣州市海珠區聚德路小學、廣東省河源大學城、廣東省豐順縣小學等社會公共事業,捐贈金額超過600萬元。他先后當選為河源市政協委員、常委,廣東省政協委員,并于2007年被河源市人民政府評為“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杰出鄉賢”。2009年12月19日,他又為“和平中學捐贈文化教育建設基金”會捐贈300萬元,支持家鄉教育事業。
汶川地震發生后,盧和豐馬上組織企業員工捐款捐物,還發起“京穗深企業家隴南賑災大聯動”志愿活動。他冒著余震的危險,深入災區一線幫助受難同胞重建家園出力。他個人以及集團為災區共捐贈了現金和物資共計100余萬元。因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他被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推舉為“全國工商聯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曾言:“人們的確需要幫助,但當你真的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可能會攻擊你,不管怎樣,還是要幫助他人;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樣,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
盧和豐對此名言十分贊賞。他說:“感恩和行善是發乎心靈的行為,純粹而又無私,要有寬闊的胸懷包容一切,包括誤解、流言甚至誹謗。”
多年來,他就是這樣默默無聞地以實際行動來實現自己報效社會、造福鄉梓的理想。
盧和豐是一個睿智而又豁達的人。他廣結善緣、集聚經驗與智慧、努力經營和壯大金穗企業之余,還漫游世界,磨練意志、增強體能,沙漠、戈壁灘、大草原、珠穆朗瑪峰、南極、北極……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跡。他用慧眼捕捉大千世界一個又一個稍縱即逝的精彩瞬間,使之定格為永恒,并匯集成《豐跡》系列攝影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