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黃祿森,懷集縣鳳崗鎮人,1966年應征入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二團三營十二連重機槍班的一名戰士。1966年至1969年曾隨部隊入越南支援鄰邦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
人生中總會有些歷程是使人難忘的,雖然已經過去了40多年,但黃祿森還常常回憶起當兵的那些日子。
上世紀60年代,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全面升級,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為了邊境安寧和反對霸權主義,1965年6月,我國政府作出了援越抗美的決定,派出10多萬人的援越部隊擔負越南國防工程施工、防空作戰和鐵路改建、新建、搶修和維護任務。1966年3月,19歲的黃祿森隨所在部隊——鐵道兵二團踏上了異國征途。
鐵道兵二團三營十二連重機槍班有三個,分別是一排二班、二排六班、三排十班。黃祿森在一排二班。入越前,這三個班都曾在昆明步兵學校集中訓練過。入越后,十二連駐越南富壽省清坡縣,管區鐵路里程從K114-K118,重機槍班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沿線搶修人員的安全。由于每班只有一挺重機槍,為了加強火力和對重機槍班的領導,這三個排的重機槍班是編在一起的,由一排長蘇志云具體負責。
由于美軍飛機幾乎每天都來光顧,防空是十二連重機槍班主要任務,頻繁而又緊張的對空作戰,時常處在生死的邊緣。黃祿森印象最深刻的是擊落“黑烏鴉”的那一次作戰。
被援越老兵稱為“黑烏鴉”的是美國飛機F-111,它是當時美國空軍最先進的通用戰斗機,也常用于偵察,可以超低空飛行避開雷達跟蹤。它還是一種超音速飛機,當飛機已經從你頭頂飛過去了,飛機發動機的隆隆聲才姍姍來遲地傳到你的耳朵。預警飛機的一個重要方法——聽聲音辨方位在這極快的飛機面前已經失效。雖說設立了空情觀察哨,但這以極高速度超低空飛行的飛機在你上空往往是一掠而過跟著就消失在群山中,連調轉槍口的時間也不足夠,更不用說瞄準射擊了。
有此速度優勢,“黑烏鴉”經常大搖大擺地在十二連防區實施低空飛行,如入無人之境。
“我們真的拿它沒奈何了嗎?”高空的飛機重機槍火力夠不著,情有可原,但這超低空飛行的“黑烏鴉”也來欺負咱們了,一些戰士為此產生了懊悔自卑的情緒。指導員王治斌發現這一情況,及時開解動員說:“這超低空飛行的家伙,咱們有沒有可能打下他呢?我認為,只要大家時刻準備著,多動動腦筋,打下它是完全有可能的!同志們,全連指戰員盼著你們的喜訊!”
戰友們牢記指導員的囑咐,大家群策群力,擊落“黑烏鴉”的方案慢慢形成了。
時間到了1966年8月17日。
地點,K115重機槍陣地,三挺重機槍成“品”字型分開,并能互相照應,形成交叉火力。這樣的火力陣地戰士們在營區內構筑了六個,是戰士們花了四十晝夜的時間構筑成的,K115陣地是其中之一。
大網已經撒開,現在就差“黑烏鴉”來自投羅網了。
擔任空情觀察哨的黃祿森目不轉睛地盯著遠方的空中,默默祈禱著今天的行動不會落空。
中午12時30分。一只大鐵鳥突然出現在他的視線中,并向著陣地的方向飛速沖來。
“黑烏鴉!”話音剛落,“黑烏鴉”就已從他們的頭頂不到100米一掠而過,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它已經消失在視線之外,進入了另一條山溝。陣地上一陣罵聲、議論聲。
“各班射手注意!各班射手注意!”就在這架“黑烏鴉”剛剛飛過,擔任值班指揮的二班長王聯富大聲發出指令:“這架敵機超低空向西飛去,估計沒有遭到火力打擊,它極有可能從原航線飛回。”這位聲音宏亮的云南大個子適時作出了判斷。同時下令:“按照剛才敵機的高度、方向,各班把槍口調向西邊!”各班射手心神領會,立即轉向。王聯富接著說:“從現在開始,全神觀察,進入射擊狀態,發現敵機,立即開火,不用報告!”
王聯富根據敵機超低空飛行、瞬間即逝的特點,認為從發現到報告再到下令開火,如果死搬硬套程序規定,要延誤時機,于是把對敵射擊的自主權完全交給了射手。他如此這般的布置完畢,陣地上立即變得鴉雀無聲。各射手把雙拇指按在擊發位置,眼睛盯住前方,彈藥手在仔細檢查裝彈情況。烈日照射在每個人的偽裝帽上,汗水不停地流下來。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12點45分,這架敵機果然不出所料,從原航線返回了。六班首先開火,隨后二班十班的重機槍也響了。陣地上“嗒嗒嗒”的速射聲響徹紅河上空。
這架目中無人的“黑烏鴉”飛得如此之低,以至于地勢較高的六班重機槍處于俯射的姿態,和黃祿森的觀察哨位置也基本是處在同一平行線。此時黃祿森正操起沖鋒槍向敵機迎頭射擊,透過槍口噴吐出來的火焰,清晰地看到飛機座艙里的戴著頭盔和呼吸面罩的飛行員。
我們無從知道那個自大而倒霉的美軍飛行員在這突如其來的痛擊前是如何的驚恐,他唯一的反應只能是加速逃跑。能夠給中國人射擊的時間只有幾秒鐘,只要挨過這幾秒鐘時間他就安全了。
縱有卓越的加速性能,但他的飛機還是被擊中了。
“黑烏鴉”在飛過陣地600米處屁股上冒出了一小股黑煙,接著黑煙越來越濃,最后拖著濃煙消失在視線中。
給它跑了嗎?戰士們的心不禁往下一沉,面面相覷。
不一會兒,聽到很遠處一聲沉悶的轟響。
“打下來啦!”,“打下來啦!”
“‘黑烏鴉’你也有今天啦!”
陣地上響起戰士們經久不息的歡呼聲。
連長武天祿、指導員王治斌接到重機槍班的報告,立即派副連長梁康為帶領陸翻譯和兩名班長前往調查。據查,這架受傷的“黑烏鴉”墜毀在離我方陣地約五公里外的一個越軍炮兵陣地前,飛行員也與飛機共命運了,這是作為一個侵略者所應有的下場。
十二連重機槍班擊落這架敵機被中越雙方確認。
為表彰十二連重機槍班的英勇事跡,一支隊黨委于當年10月給他們榮記集體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