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E先生拽著公事包與簡便的隨身行李,匆匆趕在登機門關閉前的最後一刻衝進機艙,稍稍喘口氣,隨即想起電腦裏好幾份待審批的專案報告,還得趕在回上海的班機降落前好好閱讀,瞬間,一股無形的壓力悄然爬上心頭,呼吸也變得困難了起來……一連跟空服員要了好幾杯水,E先生還是覺得口渴、頭暈,於是開始怪罪起艙壓不穩定、空氣稀薄,導致自己無法專心工作。身為公司高階經理人,E先生觀察到,自己總在工作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的時候出現這種「高空癥候」。
J小姐是公司人資主管,每到年末,累積一年份的員工績效、考評、各部門年度工作總結、次年工作計畫……所有任務都在一瞬間蜂湧而至,J小姐忽然感覺每到下午,就開始感到頭昏腦脹、胸悶、心悸、時時喘不過氣,連走路都經常不平衡,J小姐以為是自己多年的腦神經衰弱癥又犯了,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卻無一異常,抽空找了中醫師把脈,才發現是肝鬱氣滯型的鬱癥。由於中醫的肝與情緒氣機有關,全身的氣機舒暢有賴於肝的調達運作,肝累了氣機就阻滯了,氣逆不通則悶則痛,心急則氣亂心悸,氣上則清空受擾,頭昏腦脹。
【病理分析】
事實上,前述兩位案例的癥狀,都是典型的「焦慮癥候群」。心理學上關於「焦慮癥(Anxiety)」的定義是,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和緊張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癥,焦慮癥發作時,個體常伴有頭昏、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出汗、震顫和運動不安等明顯的生理癥狀。臨床上的焦慮癥已經愈益普遍,其原因分析,常有心理或身體方面的誘因,病因可分為:遺傳、性格特徵、精神因素、生物學因素等。不論哪一種病因,個體後天對於環境的不良適應,以及過度敏感地強化反應,才是焦慮癥狀的主要表現來源。文中,E先生誤以為自己對於高空艙壓變化的反應失調,J小姐歸咎於曾經發生過的腦神經衰弱癥狀,其實他們都過度地放大了自己身體對於環境的不適感,而忽視了在這些時候往往是心理因素主導著大部分的情緒、生理反應。年末的工作壓力加大,愈是往年關逼近,身邊的空氣似乎就愈稀薄、愈需要大口喘氣。中醫師分析,人體在經歷這樣的壓力情境時,往往造成體內心腦失衡、心腎失交、升降失司。當知心主神明,而有賴於肝魂與肺魄之氣的升降週流,週流復始則神明清晰。今五臟所主怒喜思悲恐的情緒與升降氣機失調,則神明受擾,心脾肺腎受累,進而導致個體展現出心身疾病,即所謂「焦慮癥候」,也就是中醫的鬱癥。
生理與心理的交互作用影響,人人都能理解,但是鮮少有人可以真正做到控制自己的狀態,不受壓力源擾亂,平衡地生活。關於壓力調適的理論與實務方法不計其數,其實心理學家要說明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刺激—反應—調節」的歷程。而這恰與中醫觀點中,五臟生理與情志的相生相剋關係是不謀而合的,當知起心動念與五臟生理息息相關,生理與心理互為因果,五臟生理的調養充分則情緒調節和諧平衡,就會擁有良好的「刺激—反應—調節」機制。
【醫生建議】

回到E先生的故事,我們可以給他的建議是,將最需要腦力的閱讀、審查工作,留在身體最舒適、最清爽的狀態下完成。比方說,可以多利用清晨的時間,用「新鮮」的腦袋做大量的閱讀、思考工作,時間緊繃、精神壓抑的時候,就做些事務性的例行決策。若把「決策重要性」與「腦力消耗性」做為主要座標軸區分出四個象限,則高階主管們要學習的是,如何把自己最精華、體力最充沛的時段保留給第一象限,也就是「高決策重要性」以及「高腦力消耗性」。比方說,關於公司財務支出的重大決策、或是年度計畫的市場行銷方針。而可憐的第四象限,「低決策重要性」、「低腦力消耗性」,就可以分配給零碎的時間以及相對而言較不完美的精神狀態,來處理諸如設備維修款項、辦公費用審核等例行事務。這也就是中醫時間醫學與經絡子午流注的觀念,結合五臟情志與臟象關係,其實可以很全面地進行養生與工作生活效率的提升,例如午時養心神緩衝思慮與安心,子時養肝血可以消除一天疲勞……甚至可以運用到一個月或季、年的運作。
至於如何拯救J小姐,其實再簡單不過的原則就是,合理地規劃工作進度。被堆積如山的作業追著跑、「還債式」的工作模式,永遠只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跟著「還債」了!所以我們必須積極起來,不再做還債的工作,而必須轉念,利用好的時間與個人的需求去規劃,讓自己能從一日到一週、進而到季度、年度的完成,消除寅吃卯糧的情況。因為徹底利用了時間醫學和五臟經絡的情志效率,讓自己的體質徹底改變,也讓自己的身體更有效率,例如陰虧的人要強化早睡的習慣,加強酉時的調理,寅時的準備等,形成善的循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