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十月圍城》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晚清時期的歷史故事,在這部影片當中,戲劇化的情節設置帶給了觀眾前所未有的心理感受,人物與人物之間關系的環環相扣就像一個又一個引子,為原本互不相干的各種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起到了很好的轉場以及過渡的作用。
關鍵詞:場景設置;人物性格;情節
中圖分類號:G6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1
在影片開頭處,孫中山先生要來港的這個消息就已經透過劇中核心人物陳少白與金利源老板李玉堂的對話透露給了觀眾。這個看起來是“秘密”的故事線索成了整部影片的主線,串聯起以李玉堂、陳少白為代表的保護孫中山先生的人物群,以及與之對立的以閻孝國為代表的要誓死“滅孫保衛清政府”的封建破壞分子。兩方人物被有意的拉開距離,而且設計成了相互對立;這種對立一旦被置于不得不較量的情勢之中,性格的沖突便形成了。
而在這部影片當中,戲劇化的情節設置帶給了觀眾前所未有的心理感受,而這些戲劇性的情節要素大多都是來自人物與所處環境之間某種不和諧、不一致、不穩定。在此部影片當中,人物與人物之間關系的環環相扣就像一個又一個引子,為原本互不相干的各種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起到了很好的轉場以及過渡的作用。在這部影片當中,過渡場的設置尤為突出,它不僅為推動故事高潮的到來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發掘了情節中所包含的心理素材。
過渡場一:李玉堂對待革命的態度從不贊同轉為支持民主
在影片接近三分之一處,作為影片當中核心人物的香港金利源老板李玉堂完成了個人情感上的一次重大轉變,這次轉變既是整部影片故事情節得以延續的轉折點,也是對觀眾情感的一次有效導引。當時,作為中國日報社長的陳少白被“滅孫”行動的頭領閻孝國囚禁,生死未卜,而天津人方將軍及其部下三十余人也死在閻孝國手下,他們的慘死以及好友陳少白的親筆信促使原本并不想參與到保護孫中山先生行動中來的李玉堂在情感上理所當然的向陳少白這邊傾斜。
香港警務長史蒂芬帥大批警察前來封報館,這一舉動使得李玉堂心中的矛盾掙扎以及情感上的狂風暴雨終于有了結果。他心中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民族榮辱感被徹底激發,他心中對于陳少白等人的同情以及對于反對民主的清朝勢力的敵視得以激發。當他說出那番身邊人連連拍手叫好的肺腑之言時,他在角色上的轉型也就順理成章的完成了。這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以下的情節架構,李玉堂作為保護孫中山先生來港安全行動的策劃人,在影片當中串聯起了金利源伙計阿四,賣臭豆腐為生的王復明,為愛而看破紅塵的劉公子,痛失父親的戲班班主之女方紅,以及李玉堂自己的兒子李重光這些人物,而這些人物就是故事最重要的情節:保護孫先生這一行動的參與者和影片內容的承載者。這個過渡場的設置在影片的三分之一處出現,對整部影片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交待了人物關系設置,同時也給了觀眾很強烈的心理疑問:一方面是勢力弱小但忠心不二的革命人士,一方面是陰險毒辣的清政府。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會是一場怎樣的腥風血雨,懸念自然就產生了。觀眾不禁會想,孫中山先生會不會安全抵達?這些人是否能順利保護孫先生?清政府會發動怎樣的刺殺?一系列疑問讓觀眾參與進影片的同時也為影片高潮的到來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過渡場二:真假孫中山的交接
影片進行到九十七分鐘時,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孫中山先生被陳少白一行人順利護送到同盟會密會地點之后,負責假扮孫中山先生的金利源老板之子李重光將要引開閻孝國一行人的追殺,以便為孫中山先生爭取更多密會的時間。與此同時,金利源的伙計阿四原本在此次行動中負責拉載有孫中山先生的黃包車,對于少爺李重光的突然出現,他是沒有準備的。當他知道少爺要假扮孫中山先生去拜見孫老夫人時,震驚之余,還有護主心切。所以他哭著哀求李重光不要前往,影片進行到此,之前一系列血腥殘酷的廝殺已經讓觀眾明白了這次行動的兇多吉少,所以這一場戲的出現更能突顯出李重光作為一名革命人士的大無畏精神,盡管他恐懼到臉上掛滿冷汗,盡管他明知這一去定是有去無回,但是作為一名革命者,他還是選擇了按時出發。他是千千萬萬中國革命進城中的犧牲者的一個代表。
有了前面的鋪墊和劇情交代,觀眾的情緒也被調動到了一個空前強烈的狀態。當阿四回憶著李重光那句意味深長的對白時,影片主題得到了完美的升華。李重光對阿四說:“阿四,我記得你以前跟我說過,你晚上只要一閉上眼夢到的全都是阿純,我閉上眼,是中國的明天。”這句臺詞是千千萬革命志士的心聲,也是催人淚下的肺腑之言。這是影片對于推動中國民主進城的革命人士的謳歌和贊頌。而這一場戲也把觀眾從驚險刺激的追殺情節當中完美的引導到了對于打殺場面背后影片崇高主旨的關注上來。所以說,這一個過渡場的設置不僅對于劇情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還對影片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重點場:護駕孫中山先生
距離影片結束還有六十分鐘的時候,影片迎來了高潮。一如觀眾在影片開始就知道的,孫中山先生在這一天駕臨香港。而影片采取的是倒敘式的手法,從孫中山先生到港前四天開始敘述,從陳少白組織這次行動開始講述這個故事。以閻孝國為代表的清政府在一開始也在籌劃著這個刺殺“孫賊”的大陰謀。這一點在影片開始前中興會會長楊衢云被暗殺就已經得到印證。暗殺,屠戮,這些殘忍血腥的陰謀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把觀眾帶入到一個危險的情景中來,他們參與到影片的額劇情中來。開始擔心陳少白一行人的生命安危,也擔心孫中山先生是否會如期抵達。擔心的同時也很想看到策劃已久的保護計劃是如何順利實施的。
倒數計時的敘事方式充分調動了觀眾們的積極性和期待心理。而在影片的二分之一處,劇情的發展終于迎來了整部影片核心事件的到來。孫中山如期抵達香港。而陳少白帶領阿四、方紅、王復明等人一同前去迎接。當時閻孝國安排的暗殺人員也在暗中埋伏。各方勢力都聚集在此,一場惡戰勢在必行。而影片當中這場戲的場景設置在了香港繁華的街道上。并不寬闊的街道兩邊有正邪兩種勢力在交鋒。而護送孫中山先生的一行人穿梭在這條街道中,整個場景被設置在一個相對封閉但是卻開放的情景中。影片的核心人物都被聚集在這條街道上來。準備已久的屠殺和反抗終于正式展開。而此時,每個人物都各司其職,像預先安排好的那樣,有的負責拉車,有的負責巡視,有的負責消滅敵人。雖然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但是還是有許多預料不到的危險。這場交戰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孫中山先生來港這一事件的必然后果,也是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重點內容。這場戲設置在影片的二分之一處,既是陳少白一行人做好護駕準備之后,又是孫中山先生是否可以安全離港還沒有確定結果之前。這個重點場的設置很好的銜接了前后的劇情,也很像是餐桌上的主菜。在吃完先前一系列開胃菜之后,這場戲當中的激烈對戰,驚現逃脫也真的猶如一道主菜一樣點亮了整部影片。無論是從敘事結構還是從觀眾心理預期上都是十分合理的。在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之后,這一場激烈精彩,動人心弦的護駕戲,讓觀眾在觀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依然能夠印象深刻。
結語
《十月圍城》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對于革命題材故事的敘事結構,相對于傳統的平鋪直敘的表現方式,采用倒敘式的講述方式,利用人物與人物間的性格沖突巧妙地把原本互不相干的各種情節緊密的聯合起來,使得影片給人以環環相扣,險象環生的感官沖擊。多懸念的設置也使得整部影片完美的把一段并不新鮮的歷史故事敘述的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