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意識到了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并在全球范圍內刮起了一陣“漢語熱”狂潮。在這種背景下,針對外國人的漢語學習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是數量并不能體現質量,這些網站多多少少都存在問題。本文章旨在找出這些問題,給網站制作者以提示。
關鍵詞:漢語熱 漢語學習網站 問題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1
近些年,全球“漢語熱”頻頻升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09個國家、3000多所高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世界人民學漢語的熱潮成了無法阻擋的勢頭,僅2003年全球各類學習漢語人數就有3000多萬。此外,在影響世界的國際組織、國際公司、國際媒體和世界知名大學中,有上百家擁有中文網站和網頁。美國《華爾街日報》、《國家地理》、英國《財經時報》都開設了中文網頁。
因為學習漢語的人數激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外,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已經出現,因著它信息量大、信息傳遞快捷、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教育機會增多;學習更加方便;資源利用更大化等等傳統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已然獲得了迅猛的發展,這就是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最初開展于美國和德國,像現在特別風行的美國著名高校的公開課課程,都在展示著其別于傳統教學的魅力。
雖然中國的網絡教學出現的時間遠遠晚于美國和德國,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外和中國的貿易往來的增多;中國文化對國外學者的吸引及來中國旅游的方便,更多的外國人需要學習漢語。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效利用漢語學習網站,在全球漢語熱的大潮中,也受到了極大關注。
自1998年北京語言大學開發了國內第一個漢語學習網站——網頁版《中級漢語》后,越來越多的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始加入這個領域。暨南大學1999年開發了其主編的《中文》局域網版,接著,廈門大學也發布了網絡教學課程。此外,首都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國家漢辦以及中山大學等也開辦了網絡漢語學習課程。更有許多熱愛中文傳播事業的個人、團體也開設了自己的漢語學習網站。
有人就留學生對這些國內的漢語學習網站的滿意程度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顯示留學生對其的滿意程度并不高。其中沒有提供相應的輔導這一項占到了22.4%,學習難度高占到了21.5%,學習內容陳舊占了17.8%,網站制作技術不高占了15.9%,以及無良好的交流平臺占到了13.1%。綜合歸納起來,目前的漢語學習網站還存在如下的問題。
1、缺乏有效的反饋及評價系統。在對網絡教學的效果調查中,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網絡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為有問題不能及時向老師反饋。而有74%的學生在關于影響學習的最大障礙的調查中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網站設置了提問及答疑這一板塊,但是網站并沒有對其進行積極的管理,造成了提問與回答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很多學習者提出了問題卻沒有人做出相應的回答,久而久之,這一板塊形同虛設。此外,許多網站雖設置了在線測試環節以檢驗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但沒有任何一個網站能夠根據測試情況為學習者提供下一步的學習建議。
2、課程劃分不夠細致。大多數網站僅僅將所有課程分為初中高級,這種劃分是不夠細化、不夠專業的,因為除了零起點之外,學習者往往對自己目前究竟達到了怎樣的漢語水平不十分清楚,而且,學習者的水平不可能恰好地處在這三個量化的水平線之上,很多可能就處在過渡階段,所以網站需要設置更加細化的在線測試,為學習者提供更好的學習切入點。
3、缺乏檢索功能。目前對外漢語學習網站很少提供檢索功能。資源豐富與共享是互聯網的最大特點,但對資源的處理上,僅僅是簡單的排列堆砌,缺乏細致的分門別類。這樣的資源對學習者來說,不能給他們帶去便捷,還可能造成他們學習上的困難。特別是對那些初級漢語學習者,無人引導的自主學習的環境,使他們無從得知應該如何學習漢語,從而增加了他們的挫敗感以及對漢語學習的恐懼。
4、缺乏教學方法的體現。因為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模式,這種本質的區別決定了它們不同的呈現方式。所以,對外漢語網絡教學并不是僅僅將課堂搬上網絡,它還需要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在遵循第二語言教學的普遍規律的基礎上,使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充分的支持對外漢語教學。
5、缺乏多語種教學環境。隨著漢語熱的出現,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但是目前的網絡漢語學習環境對多語種的支持還遠遠不夠。多數的漢語學習網站只提供了英文翻譯,只有極個別的網站提供了韓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等的翻譯。如果學習者的母語是非英語的,那么他學習漢語時就必須進行二次轉化,先將漢語轉化成英語,再將英語轉化為自己的母語。眾所周知,語言之間是非對等性的,每一次的轉化都會造成意義的流失或增加,從而加大學習者的學習難度,所以教學內容的翻譯、注釋和說明,及相應技術操作使用說明等,最好提供學習者、尤其是初中級學習者的母語的解釋說明,以減少學習者的畏難情緒。
6、缺乏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漢語網站重教學內容的呈現與講解,輕學習環境與學習活動的設計。在這一點上,國外的漢語學習網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范本。其版面比較清晰、簡潔、大方,內容較為豐富,圖片、聲音、動畫、視頻、文本各種媒體都有采用,形式較為多樣,情景對話比較自然生動。除了一般課程外,還設有新聞報刊閱讀、電影介紹等,課程種類、數目多。情景對話更新頻率高,時代性強。設有各種興趣小組,學習者可根據愛好進入小組結交朋友。通過聽覺和視覺相結合、多種感官刺激的方式,促使學習者調動多重感官來學習漢語,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加深他們對語言文化情境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7、缺乏個性化的學習進程。不同學習者接受、理解、掌握的程度與快慢都是不同的,因此應在教學點、課文或某一階的學習后設置練習,并根據練習的結果來決定這位學習者是繼續學習,還是需要重新復習某部分內容,并提供更多的有針對性的反復練習活動。
此外還缺乏對受眾的準確定位。因為漢語學習網站是對于全世界的人群開放的,所以其對象就包括成人教育人群,初學漢語者、兒童、青少年、漢語教師和非學歷教育的社會人群等等。但目前的漢語學習網站還無法針對各類人群做出相應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及指導。而文化禁忌也應該成為漢語學習網站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因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施教對象往往都是擁有不同背景的世界各地的學生,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成長背景的不同決定了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語言交際習慣。這樣的文化差異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阻礙,同時可能造成不同文化間的沖突,所以,在漢語學習網站的建設中,我們還必須注意不同文化間的文化禁忌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紅梅.“漢語熱”與對外漢語教學.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2期.
[2] 張普.21世紀——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新時期[A].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 龔玉蘭.網絡課程教學利弊淺析——以對外漢語專業為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2期.
[4] 張瑞朋.關于漢語學習網站建設的若干問題的探討.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